洗茶和闷泡,茶圈的两大症结,好茶,无需洗茶,无论新老白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说冲泡,话题度最高的有两类。

1.闷泡

2.洗茶

只要二者随意出现一个,就能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还会争个面红耳赤,就像是《格列佛游记》里的小人国,竟然因为吃鸡蛋先敲尖的那头还是圆的那头而打战。

虽说茶叶冲泡的事态还未如此严重,但也足以能让人说的有理有据,互不相让。若是遇到一对固执的朋友,估计还会因为洗茶冷战几天,毕竟谁也说服不了谁。

近期,就有许多茶友开始纠结白茶要不需要洗茶。

如村姑陈发了一篇关于煮茶的文章,三五茶友即刻留言:“煮白茶,都不需要洗茶的吗?”

多个茶友都有此困惑,自然有必要好好说到关于洗茶这件事儿。

且来瞅瞅,我们在煮茶时,究竟洗不洗茶。

《2》

我们为什么会纠结要不要洗茶?

究其原因,不过是“逃不过心理那关”,终究还是有先入为主,主观上认为茶要洗一洗才健康,洗一洗才敢喝进嘴里。

这不免让村姑陈想起一好友,他就十分较真洗茶这件事。

有一回到茶室里做客,正好赶上喝春寿眉,洗盏换茶,重新换了一泡春寿眉,开始冲泡。

第一冲,沸水之下,毫香阵阵,花香盈盈,汤水稠滑,似米汤一般的浆感包裹着味蕾,仿佛婴儿幼嫩顺滑的皮肤,触感细腻顺滑。这样一泡好茶,怎么可以藏私,自然放心大胆地给朋友倒了。

补料,对方开口就来一句:“好的白茶都是日晒的,不洗卫生吗?”

别家的茶村姑陈倒是不敢保证,可S师傅出品的白茶,洗茶实则是一种浪费。若是将第一泡倒了,倒无法感受到茶的风味改变,错失良机。

实地走访过高山茶区,那里天蓝水碧,空气清新,人迹罕至,端的就是个生态自然,空气指数绝对令人称赞,是个养老的好去处。物华天宝,空气好,制作出来的白茶,天生带着干净与清新还有空灵,看着放心,自然喝着放心。

抛开卫生因素,洗茶这事还是要看茶叶的品质情况以及个人需求。

品质好(无明显杂味、异味,手感干燥)的白茶,在冲泡时大可不必操心新茶问题。倘若白茶有明显的杂味、异味、霉味等,这就不是洗茶的问题,而是要考虑能不能继续喝。

好茶,无需洗茶。

如若您对喝茶这事比较讲究,可在废弃第一次冲泡出的茶汤,图的是个心理安慰。

《3》

煮茶,究竟要不要洗茶?

答案是:不需要。

洗茶,顾名思义,用水将茶叶洗一洗。何物需洗?脏污之物也。茶既需洗,定为脏污之物,那么脏污之物岂可饮之?

换言之,如果是要洗过之后才能喝的茶,这卫生状况堪忧,还如何能送入口中喝茶?

茶友们平时所说的洗茶,是如何操作的呢?

人们习惯先将茶壶/盖碗冲上水浸泡一会儿,然后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

一般这个浸泡的时间不会太长,若是长时间浸泡在其中,容易导致内在物质大量损耗,从而影响汤水的风味。

更何况,这短暂的接触时间内,并不能起到洗的目的。

说这是洗茶,倒不如理解为润茶。让茶叶浸润在水中,从而促使茶叶毛孔打开,以保证芳香物质与口感物质能够畅通无阻地释放,确保汤水风味。

若是为茶好喝,在煮之前,可先润一润才是最好的。

煮茶,一般选用的原料是有一定年份的白茶,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都可以。这些茶有个特点,它们都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整体物质活跃度下降,不及新茶那般活跃,仿佛处于休眠期当中。这种茶若是直接煮,有时候未必能一下子激发茶的风味。

此时我们需要帮它一把。

煮干茶,尤其是煮茶饼这类,在投入煮茶壶之前,可借助白瓷盖碗先将干茶润一遍,做法简单。

根据煮茶的茶水比例,取相应重量的干茶,如煮干茶时,一般400毫升水搭配2-3克干茶,用电子克秤称好重量,放入盖碗里。而后往盖碗里注入沸水,快速浸润一遍,倒出茶汤,不可有太长时间的接触。

在外界高温的激发下,茶的滋味开始释放。此时只要等到壶中的水煮开后,投入润过的干茶,等到沸腾后,茶叶中的物质就开始大量释放,这时候可快速关闭电源,稍微用余温加热十秒钟,就能倒出第一壶茶汤。

润茶,是为了白茶更好喝而存在。

《4》

除去煮前润茶,成就一壶好茶,还少不了这三大细节!

1.茶水比例

茶水比例,从根本上影响茶汤的浓度。

茶多,水少,煮出来的茶汤味道浓烈,容易产生苦涩的味道,这时候反而会误以为白茶品质不佳,反而造成误解。

茶少,水多,煮出来的茶汤味道淡,滋味缺少浓醇风味,可能还要延长煮茶时间,以确保茶汤浓淡适中,风味纯正。

那么,茶水比例要如何控制才是最好呢?

其一,看状态。

如果我们是从干茶开始煮茶,投茶量不必太多。

一般400毫升的水,搭配2-3克白茶即可。

如果是冲泡多次后再煮茶,茶水比例还要再调整。5克茶泡后的叶底,可注水400毫升左右。在此比例下,茶汤浓淡适中,醇厚可口。

总结:干茶状态,投茶量宜少不宜多。泡后再煮茶,投茶量可适当增加。

其二,看原料。

原料也将影响茶汤的浓淡程度。

如煮白牡丹级别的茶,就要比寿眉少一些。白牡丹的芽叶娇嫩,内有较多的咖啡碱物质,长时间的高温沸煮状态下,容易让咖啡碱溶于水中,从而产生苦味。

适当减少投茶量,可减少咖啡碱的含量,避免汤水浓而苦。

一般煮白牡丹干茶,400毫升水配1.5克-2克茶就够。

而寿眉级别的茶,茶中所含有的咖啡碱含量少,煮茶时不易有苦味,其投茶量可适当地增加0.5-1克,如煮干茶时,400毫升注水量搭配2-3克寿眉最好。

较为精准的控制茶水比例,才能确保汤水风味纯正,滋味适中。

2.投茶时间

煮茶时,不可避免要面临一个问题:茶在什么时候放最好?

冷水?热水?一时间总是会让人纠结。

其实投茶时间的控制,so easy。看茶叶而定。

如果咱们茶壶里煮的是高山白茶,内质丰富,又是干茶状态,最理想是沸水后再投茶。充足的内在物质早已是蓄势待发,稍微刺激它就可大量释放,要是从冷水开始煮,简直就是给白茶一个撒泼的空间,彻底释放物质,茶是酣畅淋漓了,但对喝茶者而言,却是苦不堪言。

倘若咱们煮的是高山白茶,是叶底状态,且是冲泡了十几次的那类,倒是可以试试从冷水煮茶,让茶叶物质在水温不断下逐步释放,确保汤水风味。若是只是泡了三五次,还是老老实实用沸水煮茶。

若壶中的茶改成了平地茶,这时候我们就要选择从冷水煮茶,原本为数不多的内在物质,经过冷水到沸水的转变,才能更多地释放物质,确保风味形成。

3.煮茶时长

煮茶时间要怎么控制?

许多人会存在一个误区,既然茶是要煮着喝,自然是时间越长越好,不然怎么会有充足的味道呢?

不好意思,有这个想法的您,很危险。

过犹不及,这是前人的智慧,意思是说凡事不能太过,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煮茶时间的控制,则要灵活。

如果是煮干茶,建议大家在沸水投茶后,等到茶和水一起沸腾十秒后即可关闭电源,然后利用余温加热,约莫半分钟就能倒出茶汤。

若是煮叶底,煮茶时间要适当延长,茶水重新沸腾后,煮茶半分钟,余温加热一分钟左右,就能享受茶汤的甘醇风味。

灵活掌握煮茶时间,才能事半功倍。

《5》

洗茶,简单的一个汉字词语,却引来诸多争议。

茶洗不洗,除了看心理素质是否强大,更要看茶叶品质是否合格。

若是茶叶质量堪忧,建议还是直接舍弃,茶都不洁净了,洗还顶用吗?

我们如今所说的洗茶,实际上称它为润茶更为合适。经过沸水的浸润,茶叶筋骨舒展,释放滋味。

如大家所关注的问题:煮茶前要不要洗茶?

而今,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答复:不需要!若是为了茶好喝,润一润即可。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