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让孩子上兴趣班学画画,也别忘了给他补上这堂基础启蒙课!

身边的小朋友,十有八九都学画画。

我猜,绝大多数的妈妈的想法和我相似,不是奔着栽培旷世艺术家去的(如果成了当然喜奔),而是更加朴素的想法,想孩子也能学着感受艺术,培养美感,通过绘画表达自我。

秉着这样的初心,小川刚3岁时,我就给他报了绘画兴趣班。

当时他的作品(如果称得上作品的话)这是一言难尽,但却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说他是一个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会讲故事的孩子。

《葡萄园里荡秋千的太阳》

比如,这幅《吃草的小绵羊》快画完的时候,小川拿出黑色笔继续点点点,老师就问:“这些黑色点点是什么呀?”

小川对老师的问题感到不可思议,就说:“当然是小绵羊的臭臭呀,之前和爸爸妈妈去内蒙古草原玩的时候,就看到草原上到处都是小羊的臭臭。”

《吃草的小绵羊》

因为缺少足够的功利心,也实在没在他的身上看到“天赋”,他的启蒙老师离开北京后,小川的画画课就暂停了。

前段时间,他在家没事就涂涂画画,嚷嚷着要继续学,我才又给他找了新的老师。

虽然我依然看不到他的“惊人天赋”,但清楚看到了他强烈的兴趣,他专注的投入,完成每件作品时的高兴和骄傲。

最近完成的 《独特的风景》

更加明显的是,我欣喜地看到他对绘画理解的深入,他看到画作时想去了解作者,和背后的故事。

有次,大师课上模仿梵高的画作。回家之后,他兴致勃勃地跟我讨论梵高的代表作,《星月夜》、《麦田》、《自画像》......

谈着谈着,我就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了,很多问题回答不了。这时,我想,是时候拿出我珍藏许久的压箱BBC纪录片——《艺术的力量》(共8集)了。

我们在忙着让孩子上兴趣班学画画的时候,别忘了给他补上这一节基础启蒙课,通过认识8位伟大的画家,读懂他们的最著名的画作,让孩子真正深入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所谓”艺术的力量”这种玄学,究竟是什么?


”伟大的艺术都有令人不快的方式。”就在即将展开对艺术的力量和意义恢弘主题的探索时,主持人西蒙·沙玛面带嘲讽地如此评价道:

西蒙·沙玛(Simon Schama),《艺术的力量》编剧、撰稿人兼主持人


画廊中的安静与敬畏氛围会欺骗你,让你相信那些艺术杰作都彬彬有礼;一切景象都温和、迷醉又令人沉醉,可事实上,它们都是些暴徒。狡猾、残忍,最杰出的画作就这样一把夹住你的脑袋,打破你原本的平衡沉稳,接着就立刻重设你对现实的感知……


《艺术的力量》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唬人的气势,带领我们踏上一段大开眼界又激动人心的复归之旅。

从“把天神打入凡间”的卡拉瓦乔,

《生病的酒神》,卡拉瓦乔作品,传统绘画中经常表现酒神的青春常在。然而,卡拉瓦乔把他表现得满面病容。酒神嘴唇发灰,眼睛斜睨,皮肤则显出令人不安的蜡黄。

到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

《西威利斯》,伦勃朗作品,西威利斯是荷兰人立国之王,伦勃朗的画风,符合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描绘的“野蛮人”形象,但是当时荷兰领导者不愿意面对这样的西威利斯,一点也“不与强盛的阿姆斯特丹”相配。

从“奇迹创造者”贝尼尼,

《被祝福的卢多维卡·亚伯托尼》,贝尼尼雕塑作品,大理石。圣特蕾莎修女沉迷于主恩赐的狂喜。

到站在法国大革命尖端的大卫。

《马拉之死》,大卫作品,马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被刺杀而亡,当时雅各宾派成员决定让大卫画一幅画,让马拉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事实证明大卫成功了。他刻意营造了一个属于穷人的空间。在封闭狭小的陋室里,马拉倒在浴缸中,一手握着笔,一手握着染了鲜血的信,油画的上半部笔触松散凌乱,可能是一面墙,也可能只是含糊不明的空间,代表着永恒的虚无,但那个充当书桌、粗糙平实的木箱,仿佛在诉说着马拉的美德。

从道德力量与诗意想想完美结合的透纳,

《奴隶船》,透纳作品。这幅画面世时遭受评论界的嘲笑,说它布满了芥末酱和番茄汁,实际上这幅画表现的正是奴隶制的罪恶,那些留着络腮胡子的“高尚而伟大”的人,正在看透纳的作品,并表现出嘲讽。

到用生命作画的梵高。

《自画像》,梵高作品,梵高的头部正像是经历着偏头痛一般,出于卷曲线条的中心,并扩展到他的衣服、胳膊肘以及太阳穴。线条继续扫过他红色的头发。但是梵高并没有被漩涡所席卷,他的脸部很平静,正如漩涡海浪拍打着的坚固石块。

从随心所欲的现代艺术家毕加索,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品,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到“喧嚣城市中的寂寞之音”罗斯科。

《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罗斯科作品,画面上,绿色和白色的矩形排列在蓝色的底子上。矩形的边缘没有被明确地界定,颜色也相互渗透融合,这使得块面仿佛是从背景上隐约浮现出来,并且不断地徘徊、浮动着。

它们在画面上产生某种韵律,温和、舒缓而深沉,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暗淡的色彩给画面抹上一层神秘的、悲剧性的感觉。

这八位画家,每一个都是以极为自我的方式,在面对危机时怀着坚定的反抗、战斗的激情和对抗一切嘲讽与短视的信念。

他们创造的杰作,挑战了习俗,打破了人们的自满,也改变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不过在这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著名画家梵高。在他身上最能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梵高:从心作画


1890年,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一阵枪声之后,一位画家倒地,离开了人世。

这位画家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其作品备受追捧。企业家们则一窝蜂似地将他的名字带进了生意的领域,印在明信片上、挂历上,成了畅销货。

这位画家就是梵高。

《自画像》,梵高作品

他对艺术有何期许?

梵高生前写道:耶稣是个艺术家,他的媒介是人道主义。而他希望现代艺术是《福音书》,为悲惨的穷人和文盲点亮一盏灯,让他们知道,艺术也可以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梵高的成名作《吃土豆的人》人中,就深刻表现了这一点:

《吃土豆的人》,梵高作品

这些借着灯光吃着土豆的人,正是用同样的、从地里刨食的手用餐。这是一顿靠自己劳作赚来的晚餐。

突然间,所有19世纪表现农民用餐的画面是那样的虚伪:同样是农民,他们优雅地享用晚餐,他们的土豆晚餐更像是一顿圣餐会,他们庄严地捧着咖啡杯和土豆。

不过这种画风,在追求明亮的巴黎,显然没有可能卖出去。

面对此种情况,梵高开始临摹学习印象派的作品,习得了更加明艳的色彩。

《日落下的播种者》,梵高作品

这幅《日落下的播种者》,笼罩在一片光芒之中,仿佛是耶稣行走在水面之上,梵高称之为“一幅平静运动的画面。”

灿烂的太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个劳动者正在融入其中,种子、阳光,从梵高沉重的画笔中奔涌而来。

梵高不仅仅通过风景来试图拉近天堂与人的距离,他那充满悲悯的《日落下的播种者》,也将普通人变成了神和英雄。

后来梵高又将目光转向了星空。

《罗纳河上的星空》,梵高作品


1889年9月的一个夜晚,梵高在罗纳河边,抬头仰望星空。天空中布满了星星,镇子上的煤油灯散发出童话般的甜美光彩,映照在河面上。

梵高把对这个夜晚的领悟转变成了一种他一直深信不疑的信念:人间与天堂之间的界限消融。

在梵高生前最后一幅画作《麦田群鸦》,则体现了他对传统风景画的颠覆。

《麦田群鸦》,梵高作品

第一眼看这幅画,我们似乎很容易被吸引进去,它与我们对于梵高的期待,没有太大冲突。麦田中似乎有一条路,延伸到遥远的方向。

但是第二眼看,我们的视觉变得模糊,画面的视角再一次被颠覆,没有消失的点,这是一条没有方向没有尽头的路。

再细看,画面似乎像是一道卷帘。从视觉上看,我们似乎被卷入了扭曲的浓厚线条中,这种被活生生吞没在自然和画面中的感受,一直是梵高所追求的境界。多年来,他一直试图实现一种视觉效果,制造兴奋,让人忘记现代社会的孤独感。

这和托尔斯泰对生命意义的发现很接近。托尔斯泰认为,生命的意义仅仅是日常生活,并在日常如流水般的生活中产生极度的喜悦

《向日葵》,梵高作品

梵高作品中那充满生命力的饱满情绪,将我们点亮,那点亮的瞬间瞬间便是艺术的力量,便是永恒。

意想不到的豪华制作团队


这部独特而极具震撼力的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豆瓣评分9.3。

荣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2007年第60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实类等多项国际大奖。

这一切的背后得益于强大的制作班底。

整部纪录片的编剧是西蒙·沙玛(Simon Schama),他是英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讲师,BBC纪录片解说员,纽约客文艺评论员。这保证了整部纪录片内容的准确性。

其间舒缓间或磅礴的主题音乐,则是著名电影导演诺兰的御用作曲家大卫·朱利安所做,《致命魔术》、《记忆碎片》等电影的配乐都是由他操刀完成。

大卫·朱利安

电影讲述的方式也很特别,主持人西蒙·沙玛有时走过卡拉瓦乔与人决斗的街道、有时走过梵高作画时所在的麦田,漫步在毕加索与第一任妻子争吵的沙滩上。中间穿插流行的情景再现,带我们走近艺术家们磅礴又充满激情的内心。


在情景再现出现的演员,时不时出现一些我们熟悉的面孔。

第一集卡拉瓦乔下的水果男孩是Andrew Garfield ,《血战钢锯岭》的男主角。那时的他还很稚嫩,有种惊艳的感觉。

第五集梵高的饰演者是安迪·瑟金斯,他头顶“表演捕捉第一人”的头衔,不露真颜只凭出神入化的表情和肢体,便造就了足以超越传统表演的电影角色,被称为CG时代的灵魂,电影《指环王》里面的咕噜、《猩球崛起》中的凯撒,都是由他扮演。

在安迪·瑟金斯的精彩演绎下,梵高的命运和遭遇,才让人泪目潸然。

说到底,艺术的力量到底在哪里?


当我们带着孩子,漫步在美术馆中,馆内人人皆尽力保持安静,皆有崇敬之心。

里面的画作营造出幻觉的魅力,有它陪伴,时间缓缓度过,一切都如此纯净。

而当你再仔细定睛,你会瞠目结舌,画面变成了碎片、边缘、平面交换了位置,别着急,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艺术的力量。

与艺术的力量相遇之后,我们再也不会从庸常的角度看待事物,而是获得一种新的方式:洞察

你会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美、痛苦、欲望、遗憾,甚至是憎恶。

不要担心,这就是艺术带你的高光时刻,因为艺术,会重新连接我们的感官,让我们从此,看待世界有了不同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这份幸运,体验这种超凡的惊喜。

观影说明:

优酷或腾讯视频搜索“艺术的力量”,即可在线观看,推荐优酷,8集内容全且高清画质。

川妈说说

之前,反复啰嗦过,我去任何一个新地方,都喜欢从博物馆开始。当然,美术馆也不会放过(很多美术馆是博物馆的一部分)。

记得N年前,和一位朋友逛洛杉矶的Getty。除了在咖啡馆简单买了点东西吃,整整一天都在走走看看。

说实话,时间太久,已经记不清看到了哪些画作、摄影作品、雕塑,但那种感觉依然深刻。偌大的展厅,人头攒动,但依然安静。上至八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童,都在专注地欣赏。

特别一位老大爷,站在我们身边,共同看一幅画。看我们面带疑惑,轻声地跟我们讲解,作者是谁,作品的故事背景。

那一刻,心好静。

我是川妈,曾经的女博士,现在的大学老师,飘过美国 、澳洲,目前坐标北京,知名母婴自媒体“mom看世界”的创始人。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来源:mom看世界(ID:xyzmom)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