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与战争: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

作家不一定只会拿笔杆子,他们也会抓起枪,前往战场(所谓的“投笔从戎”)。我们古代的作家(尤其是初唐诗人),都特别向往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留下了很多气势豪迈的诗句,供后人反复吟诵。

在西方,不少大文豪也是战争的亲历者,著名的有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他们也把自己的参战经历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前者的《帕尔马修道院》,后者的《战争与和平》,都有战争的浓重书写。(当然,司汤达的有些参战是存疑的。《帕尔马修道院》关于战争部分,被认为是取材于一个英国士兵的回忆录,毛姆《巨匠与杰作》中提到了这点。)有趣的是,托尔斯泰说,他从司汤达那里学到了怎样描写战争。

在二十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波及全球,也让很多作家赶赴战场,无可避免地成为了战事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

青年毛姆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家主要有英国的毛姆、捷克的哈谢克、德国的雷马克等。毛姆做过收集情报的工作,后来写了一部间谍小说。哈谢克在一战中成为了战俘,后来创作了以一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好兵帅克历险记》(可惜没有全部写完),塑造了一个看似傻傻的士兵形象,带有辛辣的讽刺。雷马克则写下了《西线无战事》。这也许是和一战有关的最杰出的两部小说作品吧。

作为人道主义者的德国作家黑塞(后改国籍为瑞士),英国哲学家、作家罗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等,则在一战中主要充当救援的后方角色。这三位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也是目前这个奖项最年轻的获得者)吉卜林,带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他,努力把长子送上了战场,结果儿子却不幸阵亡。

青年海明威

参与二战的作家要多很多,足以罗列一份很长的清单。海明威、马尔罗、乔治·奥威尔、戈尔丁、索尔仁尼琴、约瑟夫·海勒、卡尔维诺、瓦西里耶夫,等等,都在这份名单上面。海明威也参加了一战(相关作品有《永别了,武器》),二战前就参加了西班牙的内战(对应作品为《丧钟为谁而鸣》),二战期间是随军记者。马尔罗也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二战期间也有作为(说法似乎比较神秘)。戈尔丁是英国海军中尉,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索尔仁尼琴是苏联的炮兵连长;约瑟夫·海勒则是美国空军中尉。卡尔维诺在二战时加入了意大利游击队。瓦里西耶夫出身军人家庭,在战争中负伤。

纪德认为,战争对文学“没有任何影响,或者几乎没有影响”(见《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其实也不尽然。上述作家也留下了许多从不同角度反映二战的优秀作品,如《二战亲历回忆录》、《第二十二条军规》、《通往蜘蛛巢的小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等。

丘吉尔

当然,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作家是不可不提的,那就是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两次担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打赢了二战的丘吉尔先生(他也参与了一战),他分别写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

相关阅读

作家与出身:贵族还是寒门?

作家与职业:伟大作家们从事的工作

作家与婚姻:独身还是结婚?这是一个问题

-THE END-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