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第一号“天字”秘密,孙悟空其实是一颗摩尼珠,而且还有前世

西游记中最大的秘密,没有之一,就是孙悟空的身份之谜。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颗摩尼珠变得。你还别不信,微言有铁证证实。

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悟空的出生过程,一块仙石受了天地的精华,孕育出了一个石卵,突然有一天仙石崩裂,石卵从里面出来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个事件不仅引起了玉帝的关注,而且作者还借玉帝之口给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这个解释使得读者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仙石生出了悟空。然后微言却觉得这其中大有蹊跷:

其一,原文中说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育,有生育的意思,也有养育的意思。这二者意思差别很大,生育是无中生有,养育是从小到大,如果按照生育理解,仙石是悟空雌雄同体的父母,按照养育解释,仙石只是孕育猴王的子宫;

其二,猴子成王之后,将“石”字隐去,他这么做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自己主动隐去的,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出处,觉得他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异类;二是有别的猴子建议他隐去的;三是他自己觉得石猴王不如美猴王好听。而微言觉得这是作者的一个暗示,暗示猴王与石头的关系并非那么紧密,而且有人也有意不想让太多人知道猴王的出处;

其三,上述两点证据都比较牵强,猴王在住进水帘洞成王之后,作者给配了一首诗。诗曰“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这句翻译过来就是说,猴王是借用了仙石的卵,假用了“美猴王”的姓名化成猴子,完成了丹成大道,这句诗还有一个隐藏的意思,那就是悟空必然有前世,而且他的前世还是一个有丹成,完大道的仙佛圣。

这句诗后面还有一句,“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内观不识”说仙石看不出来能孕育石猴,是因为它里面“无相”,有东西从“外合”,才导致了仙石能孕育出“有形”(石猴)。微言总结一下,用最直白的意思表示上述两句诗:这位孙悟空的前世借用花果山吸收天地精华的仙石,重新孕育,化作一石猴。

为了证实孙悟空有前世的说法,微言继续从原文中找证据支持:

1.第1回。诗曰:“天产仙猴道行隆”,刚出生,悟空就能被称之为“仙猴”,而且“道行隆”,如果悟空没有前世,这些道行是怎么积累的;

2.第4回,哪吒与悟空大战的时候,诗曰:“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诗曰将二人描述为同等源流,作者既然那么类比,哪吒和悟空肯定在源流上肯定有相似的地方。我们具体看看原文中是如何描述哪吒的?第83回,介绍哪吒身世的时候,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之后又以“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可见哪吒的源流是起死回生的碧藕,那么悟空必然也是类似的源流;

3.第7回,悟空在被二郎抓了之后,老君主动要求把他送到八卦炉里锻炼,七七四九日之后,悟空出炉,原文诗曰道出了悟空的真实身份,微言很少原文全部摘录,但是这部分诗曰太关键了,必须要全文摘录。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

“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4.第35回,诗曰描述悟空是“一点神光永注空。此诗暗合孙大圣的道妙”。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上述原文的描述:

1.“混元体”就是悟空的前世,“合先天”就是躲到了花果山仙石里面孕育。悟空从出生到被关到八卦炉里练,一共也没经历多少劫数,而诗曰中却说他“万劫千番”,显然说的不是悟空,而应当是悟空的前世;

2.“物外”说的是肉体之外,我们前文已经分析仙佛圣的存在是魂,那么脱离肉体之后的“物外”“长生是本仙”意思就是在告诉我们,悟空在脱离了他这个猴子的肉体之后的存在,就是他的本来面目;

3.“变化无穷”貌似在说悟空的七十二变,但在这之后加上了一句“还变化”,实际在暗示,现在这个会变化的猴子,其实也是别人变化出来的;

4.哪吒还了父母精血之后,还剩“一点灵魂”,最后被以碧藕为骨复活。诗曰描述悟空也是“一点灵光”,然后通过花果山仙石化成石猴复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才是二人真正的“本源流”,也是作者在后文介绍哪吒身世的目的;

5.“那条柱杖”(说的是金箍棒)“亦如之”,将金箍棒与悟空前世的“一点灵光”作对比,表面上是说金箍棒可以按照人的心意随意变化,实际上却是在说“一点灵光”被别人按照他的心意做成他想要的样子;

6.“猿猴道体”“假人心”,其实并非猴子的肉身假借了他人的人心,而是他人的人心借用了猿猴的道体。“心即猿猴意思深”,作者此时怕前面暗示的不够清楚,又一次点出来,那“一点灵光”就是猴王,而且这样的安排对这个世界的影响,被非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又更加深远的意思。这句诗曰,又和前文分析的“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遥相呼应,都是在说的一件事情;

7.“如来”“同契”“住双林”,“双林”在文中肯定是地名无疑,而且其地址就在灵山,因为第8回,如来将猴子收伏之后回到灵山,在灵山的佛、阿罗、菩萨、金刚们都在“摆列在灵山仙境.婆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是梵语,是佛的称号,在西游记中,只特指释迦摩尼佛,“契”在汉语中有“相合、相投”的意思,这句话在说悟空的前世也在灵山,与如来同住,而且与如来的关系还挺好;

8.“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三皈五戒总休言”“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这三句诗曰,对于描写已经掌握四万七千军队,得到齐天大圣称号,吃了不少大蟠桃和金丹,大闹了两次天宫的悟空不太合适,应当是对悟空前世经历的描述,“无为”、“不动”、“休言”、“紧缚拴牢”这样的词语都在暗示,悟空的前世所处的境地。

结论:

在上文诗曰之后,原著中在孙悟空与王灵官、雷将打斗的时候,又用了诗曰明确点出了悟空的前世到底是什么。“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

原来悟空前世的“一点灵光”就是这颗如火不能焚,入水不会溺、刀剑不能伤的摩尼珠。接着诗曰又说这颗“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就是在描述悟空的前世和今身,前世为善,成佛与成仙,现世为恶,皮毛带角。

何为摩尼珠?微言只要再次查资料,比较符合原文的说法是,“摩尼珠多在龙脑中,有福众生自然得之,亦名如意珠。常出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随意皆得。得此珠者毒不能害,火不能烧”。

关于摩尼珠的来源有两说,一说是“帝释所执金刚与修罗斗时碎落阎浮提,变成此珠”,一说是“过去久远佛舍利,法既灭尽,变成此珠,以为利益。”。微言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那就是摩尼珠是过去久远某佛的舍利。

这是微言的推测,也有证据佐证:第1回一开篇,猴子诞生的时候,“眼运金光,射冲斗府”;第8回,如来辞了玉帝回到灵山的时候,“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第62回祭赛国金光寺的舍利“夜放霞光,万里有人曾见;昼喷彩气,四国无不同瞻”。看到没有,原文中出现的这两次放光的舍利,与悟空射冲斗府的眼睛是不是惊人的相似?

西游记第17回,悟空为了收服黑熊精,让菩萨变成了凌虚子,自己变成了仙丹,诗曰又描述了悟空所变的仙丹“瓦砾黄金焰,牟尼白昼光”又对悟空摩尼珠的身份再一次暗示。

通过上述推敲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清晰的脉络:悟空的前世原在灵山居住,拥有得道之体,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过着紧缚拴牢的生活,再后来,又不知是何原因,只剩了一点灵光变成了摩尼珠,然后被人安排到天造地设的花果山仙石内重新孕育,化作一石猴,这石猴没有了前世的记忆,变成了我们崭新的主人翁——孙悟空。终极问题来了,悟空的前世到底是谁?

如果您感兴趣,请继续关注,微言在后文中会告诉您答案。码字不易,还请您动动手指关注评论一下,谢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