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蜂群出现“回蜂”现象,养蜂人管理“原群”与“分蜂群”的技巧

蜂群经过春季的繁殖发展,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外界越来越多的花期植物开始流蜜,蜂群的繁殖积极性和采集积极性较高,这时蜂巢脾上子圈逐渐扩大,羽化出房的新蜂数量增多,蜂群内达到“蜂多于脾”的条件,养蜂人开始对蜂群进行加脾扩巢,让蜂群不断的扩大繁殖空间和储蜜空间。但是,蜂群在繁殖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蜂群在春季的时候,蜂群容易出现自然分蜂,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发展,导致蜂群在流蜜季的时候,蜂群的采集能力减弱。

养蜂人可以对繁殖发展较好的蜂群进行人工分蜂,减少蜂群出现自然分蜂的情况,同时,在春季外界气温逐渐升高,蜜源丰富,有利于“原群”与“分蜂群”的繁殖发展,但是,养蜂人蜂场内对蜂群进行人工分蜂操作之后,如果,养蜂人没有将分蜂群的蜂箱搬离3公里以外的地方放置,这时分蜂群内的成年工蜂出现“回蜂”的情况,导致分蜂群内的蜂数减少,影响分蜂群的繁殖发展。

养蜂人在对蜂群进行人工分蜂操作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减弱分蜂群出现“回蜂”的情况,让分蜂群积极进行繁殖工作和采集工作。

蜂群经过人工分蜂之后,让原群与分蜂群达到“蜂脾对称”的技巧

当蜂群经过人工分蜂操作之后,养蜂人可以将“分蜂群”搬离蜂场以外3公里的地方,这样操作基本不会出现“回蜂”的现象。但是,养蜂人将原群与分蜂群同时放置在一个蜂场饲养,这时养蜂人在对蜂群进行人工分蜂操作,由于分蜂群内的工蜂飞回原群,导致分蜂群内出现“蜂少于脾”,蜂群的哺育能力和采集能力减弱,影响蜂巢脾上幼虫的健康成长。养蜂人对蜂群进行人工分蜂操作之后,让分蜂群与原群达到“蜂群对称”,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发展。

分蜂群出现“回蜂”的时候,大部分飞回原蜂群的都是成年工蜂和老蜂,由于幼蜂还未出巢门,所以,养蜂人在进行人工分蜂的时候,尽量选择幼蜂较多的蜂巢脾提入分蜂群,同时,由于幼蜂出房后7天~10天才会开始试飞,幼蜂在这时就会“认巢门”,所以,蜂群内的幼蜂成长发育6天左右的时候,有利于养蜂人进行人工分蜂操作。

养蜂人将“原蜂群”与“分蜂群”放置在同一个蜂场,这几种方法可以减弱分蜂群出现的“回蜂”情况。

一、养蜂人在进行人工分蜂的时候,将“原蜂群”内多数的蜂巢脾提入“分蜂群”,第二天的时候,分蜂群内的出现“回蜂”的情况,分蜂群内少量的工蜂飞回原群,养蜂人在傍晚将分蜂群内多余的蜂巢脾提入原群,让分蜂群达到“蜂多于脾”。

二、养蜂人在进行人工分蜂操作之后,在分蜂群的蜂箱门口摆放“标记”物体,让工蜂更容易找到蜂巢门。

三、将原蜂群的幼蜂抖入分蜂群,给分蜂群“补充”蜂数。养蜂人进行人工分蜂操作之后,在第二天中午,原蜂群内的成年工蜂都出巢进行采集工作,这时原蜂群内留有较多幼蜂,养蜂人可以将原群内少数的幼蜂抖入分蜂群。

“原群”与“分蜂群”的管理注意事项

在春季养蜂人对蜂群进行人工分蜂操作的时候,将原蜂群内较好的子脾提入分蜂群,由于分蜂群容易出现“回蜂”的情况,这时分蜂群内的蜂数减少,工蜂哺育幼虫的工作量增加,这时就需要养蜂人对进行饲喂管理,让蜂群内“有限数量”的工蜂积极的进行哺育工作,减少工蜂出巢采集的工作量。同时,春季昼夜温差较大,导致蜂群内的工蜂无法“护住子脾”,影响幼虫的健康成长。

养蜂人在对蜂群进行保温操作的时候,由于春季气温逐渐升高,蜂群在进行哺育工作的时候,工蜂需要采集回巢大量的水,调节蜂巢内湿度和温度,让蜂巢脾上的幼虫健康的成长,这时蜂巢内处于“湿热”的环境,所以,养蜂人在对分蜂群进行添加保温材料的时候,要注意蜂巢内的“透气性”,可以选择在蜂箱内的隔板外侧空余地方填充稻草,或者加添加较厚的“覆布”,让蜂群内达到35°左右的繁殖温度。

由于分蜂群内的蜂数较少,蜂群调节巢温的能力较弱,如果,在天气晴朗的中午,养蜂人发现蜂群的“采水量”增加,蜂巢门口有较多的工蜂“使劲”往外排风,这是蜂巢内温度较高,导致蜂群出现这些情况。所以,这时养蜂人可以将蜂箱的底窗打开,缓解蜂巢内湿热的状况,当蜂群恢复正常活动之后,养蜂人再将蜂箱的底窗关闭即可。

#谷丰计划#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