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初三前看到还不迟

文:哲妈说教育 公众号:雨季的梦想

早上,家长群里,儿子的语文老师把第二次古诗词默写获奖名单和照片发到群里,看着那一个个热门获奖选手,再联想到上学期末进入全级前五十名的“精英”,忽然内心感叹起来: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步步拉开的。

原因:

一. 听课认真与不认真的差距

在同一节课上,有同学很认真,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好笔记,老师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认真回答,会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学习也更用心。

但有部分同学上课不认真,身在曹营心在汉,思想开小差,老师讲的内容没认真听,老师提出问题不去思考,即使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也马虎应付了事,要么说“不会”,要么等到点名站起来才匆忙找答案。回答不好又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暗中嘲笑,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降低。

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初三前看到还不迟

二. 作业认真与马虎的差距

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与检查所学知识,那些想学习的同学会认真对待,先复习,再做作业,力求答案准确。同时作业书写工整,力求完美。这样的作业几本每次都得A,同时也会被老师树作榜样让其他同学学习。这无疑增加了孩子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学习的热情也更为高涨。

而不想学习的孩子总是任务式对待作业,一心只想着尽快完成,书写潦草,错漏百出,好不容易抄书本借助作业帮才勉强完成,对所学知识根本没有掌握。这样的作业,自然难免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处罚。这又加重了孩子的厌学情绪。

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初三前看到还不迟

三.考试的重视与不重视的差距

虽然每个孩子都渴望考出高分,但有些只是想而已,并没有从行动上去落实。

真正想考高分的孩子,会认真审题,认真答题,答完后再反复检查,尽力争取多一分是一分。这样考试,成绩通常不会太差。

而有部分孩子,随意看一眼题目便写出答案,似是而非之间也没认真去考究,对于稍有难度的题目,轻易便放弃,那些选择题,很可能等到交卷的最后几分钟才糊乱的填满。这样考试的结果,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是努力之后获取好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会为了保持好成绩、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表扬、维持自己在班级中的优秀、领先地位而继续努力。

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初三前看到还不迟

而考得差的同学,因为已经习惯了当差生:课堂表现差、作业完成情况差、考试成绩差,所以习惯了自己的差生人设,认为自己差是理所当然的,完全失去了进取之心。

所以说,优生加强培养后很容易变得更加优秀,差生辅导之后却很难后来居上,因为前面的知识脱节,短期内很难弥补。

对策:

一. 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高度。那些一站起来回答问题就话“不会”的孩子,你以为他真的那么笨,连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答吗?他只是不想动脑,不在乎答案的对错而已。

面对这种孩子,必须得首先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后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才会快速提升。

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初三前看到还不迟

二.按老师的方法去做。

通常情况下,老师除了讲授知识,还会教给学习方法,比如提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等等。那些成绩好的同学,都是按老师的方法去落实到每一步的。

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则没太把老师的话当一回事,自以为是,例如老师叫认真听课他却在那里写作业,老师叫开声读书他却认为默记更有效,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越学越差。

而孩子之所以不按老师的方法去做,不爱听老师的话,很有可能是师生之间闹了矛盾,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多说老师的好话,树立起老师的高大形象,让孩子按老师的方法学习。

想一想,要是觉得没必要听老师的,那还去学校干吗?干脆自己在家自学得了。

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初三前看到还不迟

三.帮助孩子重拾自信。

学习差的孩子,往往受到的都是负面的批评,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学习的积极性随之下降,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转变的第一步,家长应帮孩子找回自信心。

怎么找回呢?说说我在教育儿子时候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辅导孩子认真完成一次作业,使孩子获得A分以及老师良好的评价。想想看,孩子的作业每次都得C分甚至D分,这次却得了A分,是不是会很开心?老师是不是会表扬他?孩子受到表扬,体会到认真学习后带来的成就感,学习态度会好很多。

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初三前看到还不迟

第二种,辅导孩子复习好一个单元知识,尽量使其考出高分。例如语文的单元测试,所考查的只是一个单元的内容,不外乎就几课书,把重要生字词掌握好,要背的名篇或段落背熟最好能默写出来。再按照这个单元的写作内容多看几篇例文,最好能提前认真写一篇。等到考试的时候,自然不会太差。因为考试的内容大部分出自书本,就算变了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第三种,培养孩子的一门特长。汉哲在读二三年级的时候,他的成绩并不算很好,没有进入班中前五,也不是班长,大概感觉自己没什么地位,所以对学习也不算很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好让他找回自信。于是我开始教他写作文(日记),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引导后,他写得很好,经常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老师甚至评他为“日记之星”。这使他很开心,除了更爱写日记之外,对其他科的学习也更有信心。

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初三前看到还不迟

写在最后:

孩子之间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所以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可以彻底转变缩小差距的,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当然,最好的做法还是防患于未然,当发现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或成绩严重下滑时,要及时了解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如此,才不会像很多人一样等到初三高三了才到处问人:能不能逆袭?怎么去逆袭?

最好的逆袭是:听好每节课,做好每次作业,考好每次试。

你还要坚信:当孩子遇到学习苦难,与他站在同一阵线,共同寻找对策去解决困难,比站在他的对立面,批评打击孩子更有价值。

让孩子不去补课也能学得很好,是我一贯追求的目标,如果你也这样想,欢迎关注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