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哲学 | 世界是物质的,除了大脑产物和客观物质外什么也没有

世界是物质的。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这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物质,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运动着的物质和空间、世间的不可分性、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以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等问题。

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1、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现象也是物质的产物。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没有物质,就没有世界。

我们都承认物、环境、世界不依赖感觉意识、自我和任何人而存在。但是自发的唯物主义是有局限性的。它没有把人们朴素的信念上升到哲学理论的高度,不是以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理论论证为基础。当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遇到复杂的意识和物质、主观或客观的关系问题时,但凭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日常生活经验,就难以抵挡唯心主义哲学的进攻,难以抵制主观主义的影响。所以,在实践中要把握住方向,就必须把自发的唯物主义提高到自觉的系统的哲学唯物主义。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证实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客观实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经受不住科学发展的检验和唯心主义的进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是“原初物质”;近代欧洲唯物主义认为是原子,这无疑是一个进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等更小微粒发现,唯心主义哲学家叫嚷“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已经被驳倒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制定了科学的物质概念:恩格斯说:“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事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就是说,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结构,而是指物质的全体,是对物质的一切领域和一切发展形势共同本质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总是从物质和观念相对立的意义上来说明什么是物质的,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包括社会在内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例如把生产关系看成物质的关系,把实践看成感性的物质活动等等。这就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

列宁给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并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这个定义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 这个概念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有力的反对了各种唯心主义;
  • 这个概念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可以被我们的感觉所反映,被人们所认识,也就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 这个概念指明,尽管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客观实在性才是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的唯一特性,这就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具体形态的特征作为物质的本质特性的局限。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舍弃了物质具体形态的科学抽象,它抓住了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不仅包括人们已经认识到客体,而且包括将来可能发生的客体,因而能指导具体科学沿着唯物主义路线,去研究和发现物质具体形态新的结构特性,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物质无限可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经受不住科学发展的检验和唯心主义的进攻。

3、哲学的物质概念不会过时,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会改变

除了这个概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还包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等。

现代科学发现表明,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是无限深化、永无止境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无论科学如何发展,哲学的物质概念不会过时,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会改变,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将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事情物质观,就必须在世界观上同一切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作斗争。既然世界是物质的,除了物质世界以外再没有别的东西存在,我们就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的立脚点,建立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之上。任何超出这个现实的物质世界、超越现实物质条件的想法,都是不能实现的。

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肯定世界是物质的,而且认为物质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里所说的运动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指的是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到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运动形态。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永恒的

1、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表明,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一种形式的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有些唯心主义者虽然也讲运动,但他们把运动看成精神决定的。如朱熹所说的“太极”、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等。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一个特征。近代欧洲唯物主义者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有外力作用而引起的位置移动,否认物质自身的运动,这就不能正确解释物质和运动的真实关系,最后必然要在物质以外寻求运动的原因,陷入唯心主义。认为“黑洞”内一切运动都停止了,同样是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3、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运动形式是多样的,也是相互联系、渗透和转化的。

一切物质的运动过程都遵循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空间、时间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空间、时间是无限的(但每个具体事物存在的空间和时间都是有限的,物质世界在空间、时间上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

二元论认为世界不是统一的,有并行的两个本源:物质和精神。这种观点把物质和精神并列,否认了精神对物质的依赖性,最终要倒向唯心主义。

二元论否定精神对物质的依赖性,最终要倒向唯心主义。

天文地理、生物(人工合成生物蛋白:牛胰岛素)、自然界(达尔文)、人类社会等一切科学成果和事实都支持这个结论。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是统一的、永恒的、无限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也是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出发点。

往期精选:

知哲学 | 从唯物唯心两派的历史斗争看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和作用


知南——你的知识知南


参考资料:韩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2004,人民出版社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