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贫不笑娼?东北女人巴黎站街,这部争议影片的导演竟是位中国通

在意大利传世经典情色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有这样一个女人

美丽的玛莲娜是这座岛上所有男人的幻想,波浪状黑色的秀发,穿着短裙和丝袜,存在于所有男人的遐想和女人的嫉妒中。

但其实她的丈夫在战争中牺牲,人们给予的不是同情和温暖

相反,男人投入色欲攻心,淫邪的眼神,女人给予极度的妒忌和鄙夷。

弱者欺负更弱者。

他没有工作,没有人愿意给她工作,除非她用美丽的肉体作为交换。

纳粹占领的时候,她不得已,成了纳粹的妓女,才能勉强生活。

但当纳粹撤离出西西里的时候,才是玛莲娜的噩梦。

女人们的嫉妒终于可以一次性爆发。说她是纳粹遗毒,是汉奸,因此堂而皇之的羞辱玛莲娜。

愤怒的人们把她拖到广场,撕碎衣服,剪掉头发,殴打﹑辱骂,骂她是荡妇妓女。

曾经垂涎玛莲娜的那些男人站在前面嘲笑﹑挖苦,看着玛莲娜光裸的胴体,好像他们一直以来都这么痛恨她。

除了少部分拜金赚快钱和虚荣的人

在大部分时代里,被迫出卖自己身体的女性

都是社会压迫下的一出出悲剧

今天就和大家讲这样一部电影《下海》

上世纪90年代,金融海啸席卷亚洲。

为了支援刚回归的香港,大陆经济做出了壮士断腕式的改革。

一大批国有企业被迫关停,下岗的阴影笼罩在无数人头上。

其中,尤以作为国有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代价最为惨重。

影片《下海》,就诞生在这个背景。

"下海"这个词,很多人并不陌生。

它是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

最初,它指一种到大海里去的动作。

改革开放初,它又成了一批经商者、时代弄潮儿的代名词。

后来,它又有了另一层延伸意——"女子沦落风尘"。

而电影《下海》里用到的,正是这最后一层。

更直白说,《下海》讲的是一个妓女的故事。

跟妓女有关的电影,我国拍的并不少。

香港导演陈果,早前就拍出了极具代表性的「妓女三部曲」。

但其中真正能见天日的,是0。

个中禁忌,小十君不说大家也懂。

而抛除表象特征之外,《下海》还涉及了另一个更为敏感的话题——巴黎站街女。

对于这个人群,人们往往了解甚少。

她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做着为人所不齿的工作,死去,然后被人所遗忘。

作为最边缘的华人性工作者,她们不但生存状态堪忧,生命安全也从来得不到保障。

而尊严,更是难以奢望的幻象。

就算地位卑微,不受尊重,前途未卜......

这份"不齿"的工作也面临很多威胁

下图就是巴黎"站街女"匿名游行反对法国消除卖淫的提案

国内,以此为题材拍出的电影,目前还是空白。

电影《下海》出自一位外籍导演之手。

导演奥利维耶·梅斯,是个比利时人。

导演《下海》之前,他最擅长的是纪录片。

几部代表作,无一例外,全都聚焦了中国:《发高烧》(2001)关注河南艾滋病患者;

《地下四季》(2006)透视农民工生存现状;《前门前》(2009)记录北京前门的拆迁改造。

他用镜头,记录下了一幕幕中国群像。

一次偶然,他遇到了一群巴黎街头的站街女。

经过长期跟踪调查,他找到王小帅担任监制保驾护航,拍出了这部电影。

2017年10月16日,《下海》在釜山电影节首映。

首映之后,再无消息。

等了一年半,小十君才得以目睹真容。

电影拍得不差,口碑也立住了——豆瓣和IMDB评分都是7.3。

但如果想火,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部电影里,主角是一个刚下岗的东北女人,丽娜。

别人说,法国那边当保姆收入高,一个月挣两千欧绝对没问题。

她心里一盘算,打工挣点钱回来做个小生意,以后的生活肯定能越过越好。

她一家借了高利贷凑够了路费,辗转到了巴黎。

刚到巴黎的她,内心满怀期待。

可现实却是她住的是宿舍式的住房。一个屋子里足足塞了好几个站街女,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这些人里有的是为了给儿子买房结婚;有的是为了供女儿读书;有的是想挣够钱回家能安稳生活......

而且她们几乎都是离婚或丧偶,婚姻不幸福的人。

去挨家挨户打电话找活儿干,工资报价却只有五百欧,仅仅是当初预计中的四分之一。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家政工作,却总被莫名其妙扣薪水,结果一气之下辞掉了工作。

这边生活艰辛,那边家里又急需用钱。说高利贷催债催得紧,再不还钱,房子都得抵押出去。

在这样的境遇下,她选择瞒着家人,去做了站街女。

每天化好妆,站在街上拉客。

有客人主动过来询问,她就伸出手指比出一个数字,代表着自己的价格。

这样的工作,确实更挣钱。她把剩下的钱都寄回家中。

慢慢地,不仅还清了债,还有了开店的本钱。

妹妹丹丹不远万里找到她,想让她帮忙介绍个保姆的工作,一起挣钱。

可她哪里能帮得上忙,为了劝丹丹回家,她把自己的真实处境告诉了丹丹。

一场风波之后,两人一同踏上了回家的路。

家里,丈夫正在张罗开店的事情,生活有了好转。

相比于在巴黎的痛苦日子,呆在家里实在是太幸福了,幸福到她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丈夫对她还是很好,在她回来后,每天都是止不住的开心,一会儿拉着她看家里的大阳台,一会儿陪她看正在装修的新店。

儿子也很听话,上学、放学、上补习班……不用她怎么操心。

但是,一切明明已经不同了。

在她心里,那秘密就像是一个雷,迟早会炸

终于,丹丹说漏了嘴,丈夫知道了她在巴黎的真实工作。

两人吵架、冷战,丈夫负气、出走……她心中的雷终于炸了。

影片最后,给了一个很中国式的结局。

丽娜带着儿子,找到了在离家出走的丈夫。

重新见面的两人,仿佛商量好了一般,都没有提及巴黎的事儿。

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互相帮忙做起饭,就像往常一样。

矛盾没有解决,风雨没有结束,但生活必须继续。

有人会说:不知廉耻,出卖身体还有理了?

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变得笑贫不笑娼了?

但其实当时下岗潮,很多东北人到了海南岛求发展,连个冷天都经历不到。

要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背井离乡,谁愿意放下尊严。

这世上也不是先有妓女再有嫖客的。

而中国人的事情,让外国人拍了,也不是什么文化输出。

只是因为在当下环境下,我们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作品。

但文艺作品的一个作用就是用来记录时代,自己不记录,那只能让外国人来记录。

类似的电影还有澳大利亚人司马优拍摄的,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滋养一代电影人的盗版碟现象。

片名叫做《京城之王》。

外国人拍中国题材电影,没什么好骄傲的。

女性被"逼良为娼",更没什么好屈辱的。

营造更健康的性别环境和文化环境才是正事。

推荐阅读

背着洗衣机翻越喜马拉雅山!中国人都不知道的故事被日本人发现了

当年“新华字典”改编电影被人讥笑,现在韩国拍出来我却笑不出了

韩国影史票房第一!抄袭中国剧本?韩国创造纪录,我们创造烂片

评论的人!成为你们村的美丽传说

转发的人!永远可以跟随自己的内心

点赞的人!为中国电影加油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