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上将:巨资建庄园从没住过,贪腐号称刮地三尺却不伤乡邻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看遍雄安新区白洋淀最真实一面

特别提示:文章很长,可以关注本头条号,收藏或转发下,这样一次看不完,下次找时好找。

原题:陈调元庄园原始规模形制 文:王英年

我的家乡同口镇两处有形之物质,皆是军阀陈调元当年建庄园、同口中学的遗存。以此作文,可算彰表家乡风物之心意。

可参见 雄安新区白洋淀的上将府,豪奢与破败,你想象不到!

陈调元(1886—1943),自幼家道贫寒,据说当年顶替他人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始了军旅生涯,官至国民党安徽、山东省主席、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死后被追授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陈调元为人慷慨热情,足智多谋,且工于趋附,颇善营谋,是一个纵横捭阖的军人政客。但他一向又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亲近乡里,为小镇做了不少善事。譬如,当年小镇遭遇水灾,他及时从东北艚运锦白高粱米赈济乡民;捐建同口中学,崇尚小镇文化教育等。陈调元不啻一位贪腐利己者,又无疑是小镇人眼中人缘很好的光鲜人物。安徽百姓无不夸张地说,他在安徽省主席期间,那里的天高了三尺。难怪,他故时当地人便送了他一则漫画:棺木中的死者,伸出了一只手,旁边题字“死也要钱”。

他担任要职期间,在多地购置了公馆、房产可见敛财之能。

许多年过去了,时代的变迁席卷着一切把人们的脚步裹挟着,一直往前推。当我们停下歇歇脚时沉思,我们又不能忽视一个历史人物和某些事件乃至留存下来的有形物质对社会施加的影响,形成的风尚意义,而对于一个小镇来说,或许增添了几多定力。

一个人物,一座庄园,一段传说,半部意蕴悠长的村史记录。近期,通过对两处遗存进一步的走访了解,尤其是庄园建设背后的故事有所新发现。故,本文再写“凹”字形池塘和庄园原始规模形制,以弥补上文史料信息的缺憾。

一、庄园与“凹”字形池塘

陈调元庄园坐落在村子的西北角,当时地势是一片深潭死水,间或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村人叫这地儿“北河沿”,属于当时码头弃之“断头”的一部分。陈调元公心生建自己庄园之初,或许他看准了这是块风水宝地,抑或不情愿与乡民争占本就逼仄的村落宅地,于是,不惜劳力靡费,从千米之远的村西荒地,齐齐整整很规则按“凹”形取土,“填坑造地”垫其为庄基。几年后:蛮荒之隅乍现这渠池塘,旷废残址突兀一座主园。

不可置疑,按陈先生的势力财力,在村子任何地方选址建庄园都不会受人干涉、阻拦。那么,为什么又劳其力、投其财这般“挖坑填坑”愚顽之举,是声张势厉?炫耀门庭?还是有觉避其乡民之怨?总之,这样的行事是有违常理的,至今不得其解

且说这方池塘,就是当时取土时留下的。当年同口村子北东南三面临水,只有西边巴掌一块蛤蟆不撒尿兔子不拉屎的盐碱地,风不荡绿,无水气流,灰茫茫没有生机。他筹建的庄园和后来的同口中学就规划在了村子西部这样的地方。

据说,建设之初接受了哪位大师的堪舆,对选址这里的肃然之貌象还是进行了规制豫卜。于是在填北侧庄园之坑、垫中学地基的时候,取土时便刻意规规矩矩开掘出了一泓“凹”形状的池塘,把小镇西部严严实实“框”在了“水里”(现在的村西,进村过小桥沿村路南北方向的河沟,即当年池塘的一部分,依稀可见),与东淀的流波环绕相得益彰。于是,改变了萧寂的气象,灵秀汇聚。

水为万物之源,一方地界儿有了水与气流的流动,风水就会充盈,就转换为气韵的存在。“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就是这个道理。从此,村人们感慨惊诧村庄发生了形态和气象的变化,一条碧水柔静绸带般的池水绾在了小镇西沿。庄园和校园古朴典雅的青砖灰瓦倒影在清澈的池水里,空水氤氲,整个村子也随之生动起来,渲染了小镇的深邃韵致。那么,在以后的岁月,小镇是否惠及了这片“风水”,冥冥然只有感应于心了。

二、庄园的原始规模形制

陈调元庄园取土填坑从1904年始,历时6年,1921年鸠工庀材进行房屋建设。想必读者会疑问,按现在庄园占地仅为4300多平方米的地方,多深的坑需要填这么久的时间?今天我就告诉你一个不同的陈调元庄园的布局概念。

为了直观,以现存庄园位置做参考,拟了一幅平面图,展示庄园的原始规模形态。如下:

原始庄园的南北长度:从现存庄园最北端(含5米宽的后护墙),到最前一排房的南端,即现存庄园建筑的南北长度,为79米。而原始规制是:在现在庄园南北长(即79米)的基础上再向南延长近60米,接近孙犁任教的同口两级小学校的后房,才是庄园南北的总长度,共计139米;东西宽:现庄园建筑东西宽(含西墙外2米的护墙)是36米,实际规划是在东西宽度(即36米)的基础上,按南北延长线(即139米)总体向东推进38米,然后过街(庄园东侧的南北村街宽8米),过街后再总体推进54米,总宽度为128米。就是说,这片硕大的地块南北总长139米,东西总宽128米,总面积达到17792平方米。填平这片深浅不一的庄基,又要从很远距离取土,限于落后运输条件的制约,且还要边填土边夯实基础的处理,用时6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说庄园的总体规模形制:

(一)宅屋形制

地基填平后,1921年开工建设,即现存庄园形制的宅屋建设。规划面积4371平方米,建筑面积2618平方米,房屋46间,宅院系三进四合院形制,各院落既独立成形又回廊相通。屋舍红窗赤柱,明廊暗弄,脊瓦翘檐,每宅院西厢配房左右为厨房或茅厕。整体建筑青堂瓦舍,结构紧凑,设施周全,古典雅致又不失皇家气派。

在此爆料一个秘密。庄园充公为村学校后,家兄也是刚入校门的顽童,玩耍时几个孩子无意间掀开屋廊台阶最上层的石板,发现下面同一样的位置都搁放着一对银手镯。于是,调皮地拿回家一对,将其捋直后一头用锤子锤尖,给娘做了分头簪子。这物件我小时候还经常把玩,如今早不知去向了,但时至今日才知道它的来历和秘密。当听到真实的讲述,不免怦然心跳,庄园究竟还存在多少神秘和不知?令人心生好奇之情绪,便有了再去探宝之想,酝酿一刹那发现的兴奋——再一想,还是为或许的兴奋留下悬念吧。

房屋的基础是在垫房基土时便夯进密实的梅花桩,地平以上由一米多高的青石板砌成,防水、防涝、隔潮。以上才进行砖瓦屋舍建筑。

建筑图纸是南京的设计师。建筑承包商是本县南冯村的工匠。监理叫刘赞增。质量总监则由陈调元大舅哥刘维良担任。据说质量要求苛刻,每天要求只垒砌三行砖。由于工程预算不得严谨,完工后工匠们不但没挣到银子,却赔了一股子钱。

建筑用砖在同口村南1.5公里处建了一座砖窑,专门为其烧制。旧址成了村子的地标——南窑,至今那片砖头堆积的地方痕迹依然可寻。一些砖瓦及瓦当等附件则从40公里远的高碑店烧制。这一带有专门的窑坑,专业的技术工匠,质量保障性强。

所用木料来自东北林区,走天津水路运输,均为红松木质。明廊的立柱和过梁暴露的原木都以好麻和胶包裹,作为保护层,红漆饰刷。窗作三层工制,内层为玻璃窗,中间是纱窗和防盗栏,外层为鱼鳞扇窗。房屋建成后,也进行了宅院围墙的处理。西侧围墙一线向南到同口两级小学后墙附近折向东,向东至现在村街西侧的位置转向北,然后一直到庄园最北端,再折向西与庄园的后护墙相接。

庄园的尽北院落东侧开有一个小门,为生活便门。一口水井设在便门东侧一角,井台用青石板垒砌,三步台阶。井口安置一台汲水车,看上去煞是高端时尚。紧挨井台南侧建筑有浴池,设施完备,文革初期还服务于村人们的洗浴。庄园充公为村学校后,便门正对的一块空地作为了操场和篮球场。

庄园独自从很远的地方接来电源,夜晚,整个园通宵火亮。

庄园建好后,陈调元并没有住过,只是1935年公务途中故意经过同口老家,只对庄园观瞻一番。据说也是走出小镇后第一次回故里。那天,他执意从村北堤下车的,老远步行进村,遇到长者按辈分尊称,鞠躬施礼,拉些家常;见到孩童打问父母名谁,攀上亲戚,给人亲切、温暖的印象,成了至今相传的佳话。

(二)周边及花园规制

从现在出入庄园大门向东到街口处,即原始庄园的围墙处,用水泥、砖浇筑了一座东开的大门。也就是说,现在庄园大门其实是当时的内门。这扇东围墙开的大门,左侧有一排兵营房,住有兵员和家丁,右侧是岗亭,军兵把守。庄园内门口有传达室,岗亭有什么情报,先通报传达室,再由传达室送达内务室。庄园内门前面,即现在庄园大门南面正对的这片地方是内花园,春夏季节,芳草萋萋,繁花争艳,蝶飞蜂舞。

庄园东围墙相对,即现在村街东面的这片地方,是庄园独立的外花园。当时外花园只有西侧沿街砌了一道南北向的花砖墙。墙内垂柳依依,悠悠静谧。传说,在规划这片外花园时,靠近东南角的一户人家的宅地影响花园的形制,“凸”进了一块。陈家托人说和愿意出高价置换,甚至把现大洋摞在了桌上,见对方还是没有动心,又摞了几摞,最终主人也没答应。几个回合见不给面子,中间人想动横的,被陈调元制止了,说:算了,都是老乡亲啊。后因抗战爆发被搁置下来,没再进一步规制建设。

解放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等运动,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的活跃阶段,陈调元庄园原始规模无管控、无序地慢慢被侵蚀或被切割,剩下了现在的格局。

三、庄园,承载小镇梓里的史韵悠长

变了的是格局,不变的是小镇人的岁月回溯、情怀记忆。

当然相信,时间会消磨很多东西。历史有遗存,也有遗忘,也不会结束。物质的东西总有被毁灭的,被掩埋的。但不论怎么变迁、流逝,总会是有一些坚硬或柔软凝固,然后沉淀,被人们记住,铭刻在历史的册页上。同口镇尚存的陈调元庄园,已然消失的同口中学、同口两级小学、女子学堂等,这些触及人们心灵密码的物质存在,永远在人们的记忆里,共小镇细密地通着这片土地的呼吸,跳跃着小镇的脉搏。

这篇稿子,或许让人们对陈调元庄园产生新的概念,也许一声惊叹:原来的规模格局比想象的更气派。我每次进入庄园,是一次对房子主人的拜访,犹如推开沉重、尘封历史的大门。而走出这座庄园时,又总是不由自主地转过身来,回眸这灰墙黛瓦的宅院,头脑定然萦绕,仿佛看到了它的过往和传说,概念里闪念的则是小镇旧景风情的社会缩影,压缩成消瘦如棺的志书。品读小镇,小镇的历史是用繁华写就的,富庶而显赫。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因水而兴,曾经的水陆码头使得小镇繁荣一时,孕育了这方水域不同人文意义的生活特质;而厚重气派之下,却不只是那份针对每一个人的泽润和温暖,“陈不惹,韩不沾,遇到刘家就见官”,这则民谣,真实地反映了小镇旧时代一幅形象的乡间势力图。

地以人名,人以地闻。一座史韵悠长的水乡小镇,一处崇文重教之梓里。当然,小镇绝非因为陈调元人物和与其一座庄园而名远四方,小镇的地理条件、这里人的经营理念和勤劳智慧,繁殖了一方昌盛富有之地,滋养了“同口两级小学”“同口中学”“女子学堂”这些有质感、底蕴厚重的文化存在,丰饶而流长。我们更不能忽视孙犁先生为我们留下的“荷花淀派”小说,他用如椽之笔,托起了白洋淀文化之魂,他的文学作品,释放着璀璨的光芒,小镇成为了中国文学版图上“荷花淀派”的闪光点。

我时常思忖,或主观臆断,陈调元在家乡建设自己的这座庄园,不会是任意一时的兴起,也非很随性的布局。按照中国人生活理念,一般认为,最能体现成功的人生,就是回到故里,重建自己的庄园,实现自我构建,显赫家门。抑或是用一座庄园抓牢一根故乡的根脉。人跟树一样,都有自己的根,留住家的情结。古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何况一座庄园?于是,便有了魂牵梦萦的地方,或名缰利绊后终极一抔乡土。

主人好多年前就离开了。庄园虽然还是原始的模样,却已搬进了县志。而在后人的口中,以没有定义的八股文章收容着他的一生。

河北自媒体百佳号 新区白洋淀 投稿邮箱:52601024@qq.com

雄安新区雄州纪事: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

雄安新区纪事:安新任丘争白洋淀水,惊动总理!

雄安新区白洋淀竟然是黄河故道:“北播九河”到“逆河入海”之间

雄安新区白洋淀的上将府,豪奢与破败,你想象不到!

雄安新区第一家西医院在这了:思罗新安医院

雄安新区白洋淀:除三害

即将离开雄安新区,由国际庄借调来的干部这么说

白洋淀的女人们

雄安新区大王堡:500年老物现身大王镇

安新“煤”事——今年以及去年

注意,雄安新区白洋淀要补水了!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看遍雄安新区白洋淀最真实一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