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往事】他是新闻界鼻祖 北大最年轻教授 毛泽东都听他的课

他是北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毛泽东都曾听过他的课,成立国内第一个新闻研究会,出版中国第一部闻学专著,被誉为中国新闻行业的开山鼻祖.....

他出身于西园,葬于濂溪区,年仅36岁。短短的一生却给中国的新闻行业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徐宝璜

徐宝璜1894年出生在西园,家境富裕,据考证,他家里在大中路上还有门面,整个家族也是城中的“大户”,他的伯父徐子鸿是辛亥革命烈士,曾经和蔡公时在九江成立了“慎所染斋”,宣传革命思想。后来,西园将他们居住的巷子改名为“鸿轩里”。

徐宝璜早年在九江文化学堂读书,天资聪慧,成绩优异,不少人都说他是“神童”。他父亲在他7岁时去世,12岁时,他跟随伯父徐子鸿到北京求学,先后在汇文中学和北京大学读书。1912年北京大学毕业(也有肄业一说,如果是毕业,则毕业时他才18岁)。后考取官费留学生,先入纽约州立林业工程学院学习。1913年开始,他开始在密歇根大学选修暑期课程。1914年,正式转入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专业,但他关注密大新闻学教育发展现状,选修了“修辞与批评研讨班” 和“基础报纸写作”两门与新闻学相关的课程。

美国留学4年之后,他于1916年回国。回国之后,他在北京的著名报纸《晨报》担任编辑,而当时《晨报》的主人就是梁启超。

1917年9月,徐宝璜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文科教授。19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政治系开设新闻学课程。

当时的北大,人才济济,李大钊、胡适等人都在,学校搞得风生水起,各类学科研究、教学欣欣向荣。但此时的徐宝璜却不落人后,年仅23岁的他,成了北大最年轻的教授,当时,许多的学生都比他年纪大。

成为最年轻的教授,除了真才实学之外,也需要机缘。据说,当时蔡元培的爱人就是九江人,而且,徐宝璜的长辈和蔡元培相熟、徐宝璜爱人也姓蔡。

徐宝璜墓

话外一句,徐宝璜的爱人为蔡尚文,她曾是女子高等小学的校长。在1917年12月18目《申报》上报道了有关“改组女校”事宣:“九江原有女子国民学校二处,惟年龄较 大之学生苦于限制,不能入校,劝学所有见于此,特提出改组办法,拟将原有两校合并办一女子高等小学,女子国民学校经费仍旧呈请县知事察核,旋由县署函交教育会议覆,教育会开会均赞成此举,并举定江西女子师范毕业生蔡尚文为校长,当即备文呈由县署加委矣。”

1918年10月,徐宝璜与蔡元培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他被推为副会长、新闻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主任,并代蔡元培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定期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本知识。

这个研究会共有50多名正式会员,毛泽东是其中一个,曾经听过他将近半年的课。

1919年,25岁的徐宝璜出版了中国首部新闻学理论研究专著《新闻学》。这本六万多字的书对现在的中国新闻界都有很深的影响。

然而,好景不长。伴随着段祺瑞的下台,民国教育高速发展的时期告一段落。发不了工资的事情时有发生,徐宝璜辗转民国大学、平民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第三中山大学等校兼课。1930年5月29日,他正在给北大学生上课,突发脑溢血,中风“晕厥”,倒在了讲台上;经北京协和医院多方抢救,医治无效,于6月1日8时55分,溘然长逝,年仅36岁。

徐宝璜逝世后,亲友将其灵柩运回家乡九江。1930年12月17日安葬于九江市庐山区虞家河乡鲁板村黎家山。


徐宝璜在中国新闻史上拥有了四个“第一”,即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和教育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中国第一份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的创办者;中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的著述者;中国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新闻学课程的教授。

他主张报纸应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应代表国民提出建议和要求。认为报纸的舆论是根据新闻而来,新闻又以正确的事实为基础,因此新闻中的事实正确与否决定舆论的健全与否,报纸在提倡道德,开启民智方面具有重要的职责和作用。徐宝璜在我国新闻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他成为了中国 “新闻教育开山祖”、“新闻教育第一位的大师”和“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作者:九江火板儿,九江人,关注九江历史文化时事。欢迎关注,欢迎转载。

更多精彩:

【九江往事】从富商之女到首富之妻 她演绎最美庐山恋

【九江往事】他发迹于九江 一路做到国家元首 却消失在课本里

【记忆九江】那个曾经承载了我们汗水和欢笑的老体育场

【记忆九江】九江有两个八里湖 你知道吗?

【记忆九江】你还记得九江港前的地下通道吗?

【留住九江旧时光】福如里老宅:城区最后的木质结构老宅?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