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子如杀子!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着点“绝情”!

导读:亲子关系中,一不小心容易成为“农夫与蛇”般的爱。以爱的名义出发,却用了错误的方法错误的手段,最后怎么让孩子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呢!帮妈找到了两个让孩子远离骄纵的方法,让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达需求,懂得体谅、爱护父母,不做蛮孩子、熊孩子,让教育变得省心。

预计阅读:3分钟


溢出来的爱,代表了什么?

早上坐地铁的时候,看到了一幕,让人特别心寒。

一位妈妈带着看上去不到10岁的孩子上了地铁,起初孩子总是对妈妈推推搡搡,嘴里时不时的还说着脏话。

后来不知道妈妈低声说了什么,那个孩子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妈妈的脸上。

我看着就来火,忍不住说:“小朋友,你怎么和你妈妈说话呢?”

孩子不屑地对我喊:“要你管!”

那位妈妈则满脸尴尬地说:“孩子还小,孩子还小。”

听她这么说,我也只能无语了。

其实,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

之前看到一个视频,让人气愤至极。

一个8岁男孩当街撕扯奶奶的头发,原因竟然是奶奶不给买玩具。



据说这个孩子从小身体不是很好,全家人都是格外的呵护要什么就给什么,因而养成了小皇帝的脾气,只要一不顺心便会随手打人,于是便发生的了前面那一幕。

曾经有人问: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答案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做,娇儿无孝子,惯子如杀子。

两年前,陕西渭南的杨某报警,说父母煤气中毒身亡。

警方赶到现场后,察觉好像不对:正常人父母遭遇不幸,肯定悲痛欲绝,第一时间打120抢救,可杨某不但异常冷静,而且首先想到的是打110和保险报案电话。

果然,调查后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杨某是家中独子,从小没受过半点委屈,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顺利读完大学。

进入社会就不同了,这时候杨某才晓得生活的不易。外人的冷脸和工作的不顺使他心理扭曲,一心想发大财

有一天杨某得知,如果买保险后出意外,能得到保险公司的巨额赔偿。

他顿生邪念,当即为父母办理了多份保险。

接着,他了解到亚硝酸盐的中毒症状和煤气中毒一样。于是从网上购入大量亚硝酸盐。

然后惊悚的一幕发生了:

父母从外地来看望他,临走前一天,全家一起吃饭,这个老人宠了一辈子的儿子,事先把亚硝酸盐拌入牛肉,特意夹给父母吃。

可悲的是,习惯把好东西都留给儿子的父母,舍不得吃,一口没动。

杨某见计划不成,又到厨房,在水里掺入亚硝酸盐,拌好了端给父母,眼睁睁看着他们喝下去。

中了毒的老人开始痛苦挣扎,慢慢没了生命迹象,这时,一直冷眼旁观的杨某打开煤气罐,制造了一个煤气中毒的现场……




俗话说,“鸦知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但被宠溺惯的孩子恐怖起来让人不寒而粟。

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中心,可事实上,世界并不会围着他转。当自我和现实剧烈冲突,悲剧就开始了。

他可能害人,可能害己,也可能害你。

远离溺爱,不是简单地对孩子说“不”

在育儿的道路上,帮妈遇到过很多问题,也帮助周围人解决了不少问题,逐渐发现了一个这样的现象:

现在只要谁家出了问题孩子,就有一堆人以老师的口说:“你这是太溺爱了,把孩子惯坏了!”

如今,“溺爱”俨然成为很多父母最不待见的两个字。

有很多父母为了让自己和溺爱不沾边,刻意不满足孩子,拒绝孩子的各种要求,美其名曰锻炼孩子,实际上是折腾孩子。




一个孩子喜欢吃巧克力。

父母觉得不能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于是要孩子节制,不给予他满足。每次孩子想要吃,父母偏不给。

当孩子开始哭闹时,妈妈就开始不厌烦了:“吃吃吃,这东西有什么好,别人家孩子都不吃……”

但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得失权衡,也没有是非判断,他们能感受到的,只是大人的情绪——刚刚妈妈大声吼我,太可怕了,我去找爸爸,爸爸也不理我,谁都不要我,谁都不爱我。

他们会觉得恐慌。越恐慌,就越想要。

因此,父母这种拒绝,不但不会减少孩子对巧克力的摄入,反而带来他对巧克力的病态向往。

他会在家里到处找巧克力,省下所有零花钱(甚至会偷钱),去买巧克力,甚至因为一块巧克力,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

因为匮乏,将渴望本身,也当作了物质的价值,完全意识不到巧克力吃多了会长蛀牙,对身体不好。

如果从父母那里,体验到的,是匮乏与拒绝,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人与人的关系,就意味着制约和沉重感,长大以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会很糟糕。

后来,妈妈听了心理医生的建议,买来了一箱巧克力,放在儿子的房间,敞开,任他自由地吃。

儿子惊喜不已:“妈妈,这是给我的吗?”

“是的!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但神奇的是,孩子反而不想吃了。

他从最初的每天吃十几块,到吃几块,到吃一两块,到最后,巧克力已经不具备特殊吸引力了。

而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限制,只是在他吃得不舒服时,告诉他:“巧克力里有咖啡因,吃多了对人不好。”

以后的某一天,妈妈吃了三块巧克力,孩子说:“妈妈少吃,吃多了不舒服!”

没有拒绝,也没有打压,而孩子反而懂了。

这种物质的满足,会让他们形成客观的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想让孩子走更远,必须懂得让TA吃苦

有人说,一个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带点绝情。

绝不会让孩子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是注重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最近,霍启刚和郭晶晶又火了。

一个是身家百亿的富家公子,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跳水皇后,每次出场都特别接地气。

4月11日,霍启刚晒出了一组图文,和妻子带着儿子去体验农家生活,插秧。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烈日当头,三人顶着大太阳,手脚都沾满了泥,在认真劳作着,5岁的霍中曦脱离了一般小朋友的稚气,俨然一个不怕吃苦,有当担的小男子汉。



干完农活后,一家人还一起享受了简单的农家菜。

虽出身豪门,霍启刚夫妇并没有对孩子娇生惯养,而是舍得让孩子走出去,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苦。哪怕在大太阳下中劳作,身上脏兮兮也无所谓。

这一举动引起网友纷纷点赞,更有人直言:“是这对夫妻让我们学会了分辨贵族和土豪”!



给孩子再富有的生活,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股神巴菲特曾经对孩子说:“吃苦,会让人一生受益。”


在外国,很多家长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在美国,不管家里多富有,男孩一旦到了12岁就会给邻居或者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


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社会义务感。

有很多时候,父母如果爱得太深,爱得太急,总是恨不得为孩子铺好人生的路,未必就是对孩子好。


孩子的人生之路毕竟需要他一个人走,父母不可能陪着他一辈子。

养育子女,从来不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这么简单,未来路漫漫,他们最需要的是努力向上的力量,在坦途中茁壮成长,在逆境时也不轻易放弃。

只有孩子有了自己的实践和经验,那么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淡定。


今日话题

你见过最“熊”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你赞成让孩子吃苦吗?

欢迎在留言区与帮妈交流~

猜你还想看

父母三步走:孩子犯错,如何让他长记性

《我家那小子》刷屏:为何父母付出越多,孩子越抱怨?

致父母: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育儿易崩溃?5招应对负面情绪,让你省心又省力!

孩子越吼越不听话,试试这5招,立马省心多了

拉至文末,你每按一个“赞”

我的心上就多开出一朵花❀

将文章传递给更多人,我将拥有一片花海~

本文编辑:帮妈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