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今日的中国文学时,谈论的只有他们

这是一个当代文坛的十人名单。当代文坛,应是指还在世的作家们吧。

我相信能力全面的作家相比起尚且不成熟的先锋作家一定是更加优秀的。后者令人惊艳,往往小众。比如说写出《佩德罗巴拉莫》的胡安鲁尔福,我个人喜爱这位伟大作家梦境迷离般的魔幻现实主义,但客观来讲,其后来者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仅有梦幻般的笔触,立意、构架、文采也较为高明,综合能力十分强大。但你要问我喜欢《百年孤独》还是《佩德罗巴拉莫》?抱歉,我选择《佩德罗巴拉莫》。

这是个人喜好问题。如果是问我《百年孤独》和《佩德罗巴拉莫》哪部小说更为优秀?那答案当然是《百年孤独》。

现在要选出当今中国文坛最优秀的十位作家,既然是最优秀的,那他一定不会是小众的,一定是成名的、成熟作家。我列出我客观认为最优秀的十位作家,并适当给出理由。欢迎诸位讨论补充。

首当其冲的,一定是白先勇


如果说《红楼梦》是华语文学天空中孤独的明月,那么白先勇是唯一可以借其光辉的存在,是距离这轮明月最近的一颗星。白先勇的笔触悲凉如水,读之如水中望月,故事明明看得一清二楚,却好像正由着水波飘啊摇啊;月亮明明是高悬空中一动不动的具体事物,也只有在水中看它,才能生出柔软飘忽的景象,平添了许多意境。

当代作家中不是没有人比白先勇更具才华,但只有白先勇能写出《台北人》这样的作品。

其次,我想是莫言


文坛内部,没有不尊崇莫言的。但在读者圈子里,谈莫言仿佛在谈凤凰传奇一样,提他就俗了,提他显得自己没读过别的书一样,好像提了他就显不出自己的本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心虚。

莫言获奖的长篇暂且不提,即便莫言并不怎么出名的短篇放在当今文坛也是会当凌绝顶的存在。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考究文笔,而莫言的短篇读之仿佛一气呵成,真是炉火纯青的手腕。学生们读书往往被词句所惊艳,更深一步才能看到文章段落的美感,而莫言的文学之美,在于整篇的凹凸有致,不疾不徐又毫无刻意之感,似乎是天然的文章。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红高粱》因为文字的淳朴带有地方特色,一些读者阅读起来可能并不顺畅,甚至觉得这不高级。其实恰恰相反,在长篇小说中,只有文字具有情感的代入,才更能营造出故事所需要的气氛。比如看电视剧,你不能因为看不惯汉服,就让唐朝人穿上你更喜欢的西装吧?作者想要写的,就是那个乡土的故事,只要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融入其中,相信我,你会看到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而长篇小说往往是要探讨更深刻的话题,读者又何必抱着读爽文的态度对待长篇文学呢?

我心中的第三位,是阿城


文字的本质在于记录,文学是一门有关于记录的艺术。起初是记录重大事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继而记录生活、记录感悟、记录我们的思想,人类的思想。记录也转为了创作。现如今,用文字进行创作以成门槛最低的创作方式,良莠不齐的文字泛滥成灾,甚至有些名噪一时的作家反而拉低了读者对文学的审美。许多作家只求文笔多么优美,多么令人惊艳,反而忽略了文学的本质。

说白了,用记录的方式进行创作,无论虚构与否亦或是再创作,都属于讲故事的范畴。有人天生就会讲故事,老天爷赏饭吃,可能上辈子就是这行当里的人物。阿城当属此类。而在天生会讲故事的人里,阿城又是其中佼佼。

阿城的故事精彩有趣,即便是不喜欢阅读的人读起阿城来也会沉迷其中,似乎是为《故事会》而生的作家。以代表作《棋王》为例,读到小说的一般时,才隐约察觉阿城埋下了一颗能让读者陷入沉思的炸弹,他在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引入了老早便布下的局,读者不知道这颗炸弹什么时候会炸,但我们都明白,一定是要炸的。更妙的是,读到结尾时,这颗炸弹却是由读者和写作者一起引爆。读者不仅不惧怕这颗让人沉思的炸弹,反而期待,反而有亲手将炸弹点燃的体验。这是阿城高超的地方,是天生会讲故事的人!

任何一个三流作家都有把故事讲精彩的时候,二流作家立足于故事的深刻及作者本人的思考,而只有阿城这样的作家,讲出的故事才是高级的,是一流的。

前三之后,其余作家排名不分先后

坦白说,陈忠实的作品我只读过《白鹿原》,但这足够了。《白鹿原》的好不仅在于文学之内,更在于文学之外的现实意义。这部《白鹿原》是用心血熬出来的,是一颗赤诚之心磨出来的。仅此一部《白鹿原》足矣成就陈忠实的盛名。


一部《白鹿原》道出了近代中国农民的变迁史,我相信一百年后,两百年后,甚至五百年后,《白鹿原》都是不朽的,会当做史料来研究。一如今时学者们在谈论《水浒传》时,不仅看其文采,也是因为水浒传简直是描述明朝生活的一本百科全书。

贾平凹也很好,在文学上孜孜不倦的追求着,深耕着。许多人因为看不懂而骂他,这不是贾平凹的错,他取悦的不是大众,他一心向往的只有文学。

榜单中当然少不了的是余华,我爱死他了。余华其实不必多说,谁读谁知道,看过的都说好。这是因为余华写作技巧的高超,十分高超。


阎连科我也喜欢,应是能排进前十的。

苏童也好,私以为苏童对女性的描写,国内作家无人能出其右。

我想提一下刘以鬯(音同畅)


老人家去年仙逝,原本不适于出现在这份榜单中。但我想,刘以鬯有足够的资格成为特例。谈起意识流读者都能想到那部少有人啃下的《追忆似水流年》和晦涩难懂的《尤利西斯》,当然意识流影响的不是大众,而是文学本身,普通读者没必要和意识流较劲。但对华语文学影响甚深的反而不是乔伊斯,不是普鲁斯特,是刘以鬯。华语文坛少有的、优秀的意识流作家——刘以鬯。我想即便老人家去年仙逝,凭借对整个华语文坛的影响,破例进入这份榜单不算过分。

最后,十人榜单还余下最后一个名额。我想,这最后的名额当属80年代的先锋作家们,还有那些深耕于生活苦难的作家们,还有那些21世纪,引领华语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领军者们。

向你们致敬。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