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陆军派系浅谈:与陆军主流派对抗到底的维新功臣(萨摩阀)

近代日本陆军最初是由长州、萨摩两藩执掌权力,“长州阀”的山县有朋和“萨摩阀”的西乡盛隆分别任本藩“总帅”,双方为争夺对陆军的主导权,不仅在人事任用方面极力推荐重用本派阀成员,而且在选取军制模式这一问题上,也存在巨大分歧。“长州阀”的山县有朋、桂太郎、儿玉源太郎等极力推崇德国的“二元军制”,而“萨摩阀”的大山岩、川上操六等人则倡导法国的“一元军制”。最终,军政、军令“二元化”的德国模式被明治政府的决策者所采纳。

此后,西乡盛隆于1873年因“征韩论”之争离开明治政府,陆军中枢随即被以山县有朋为首的“长州阀”独占,“萨摩阀”在陆军的地位日趋衰弱。紧接着,西南战争使“萨摩阀”主力溃败,黑田清隆主要将精力集中于北海道开拓一事,西乡从道随后转入海军,故“萨摩阀”势力减半,而山县有朋在日本军政界的权威迅速上升,“长州阀”的优势地位也进一步被确立。

在“长州阀”迅速占据陆军主导地位的明治中后期,“长州阀”力主“北进”的战略主张,与“萨摩阀”的“南进”优先战略产生了矛盾分歧,但同时,日俄暂时“和好”的策略手段,更对日后“南进”、“北进”战略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近代以来日本陆军内部的派阀演进与矛盾纷争,几乎均与“长州阀”和“萨摩阀”之间的矛盾分歧存在密切的渊源关系。

萨摩阀重要成员(陆军)

西乡隆盛(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出身萨摩藩,维新三杰之一。1872年任陆军元帅兼近卫军都督。在此前后,参与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资产阶级改革。他鼓吹并支持对外侵略扩张。1873年10月,因坚持征韩论遭大久保利通等人反对,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名为私学校的军事政治学校。1877年,被旧萨摩藩士族推为首领,并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9月24日兵败,死于鹿儿岛城山。

大山岩(1842年11月12日-1916年12月10日),萨摩藩出身,日本政治家,日本九元老之一,元帅陆军大将,日本帝国陆军创建者之一。大山岩早年积极参加明治维新运动,注意吸取国外的新思想,对建立近代资产阶级的日本军队起了重要作用,是促使近代日本称霸亚洲、跻身世界军事强国的关键人物之一。

黑田清隆(1840年11月9日-1900年8月23日),萨摩藩出身,陆军中将,日本九元老之一,日本第二任内阁总理大臣。积极投身倒幕运动,参与建立萨长联合。戊辰战争时任监军、参谋。后任明治政府兵部大丞、开拓使次官、长官及参议等职。1876年代表日本政府签订日朝修好条规(即《江华条约》),迫使朝鲜打开国门。明治维新期间致力于开发北海道,聘请美国人开普伦为顾问,推进开拓十年计划。

野津道贯(1841年11月3日-1908年10月18日),萨摩藩出身,元帅陆军大将。甲午战争中的军长,以奇袭著称,日俄战争中作为大山岩的副手活跃。

川上操六(1848年12月6日-1899年5月11日),萨摩藩出身,陆军大将。甲午战争时期的日军参谋次长,对华谍报的总负责人。与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并称明治陆军三羽乌。日本军制改革者之一,曾起草《野战要务令》。

黑木为桢(1844年5月3日-1923年2月3日),萨摩藩出身,日本陆军大将。作战勇猛,行动果断,是“猪突猛进”型指挥官,在战术上重视经验多于理论。日俄战争后,因萨摩和长州派系之间的矛盾,使得黑木和秋山好古为日本仅有两位推辞元帅不受的陆军大将。

川村景明(1850年4月8日-1926年4月28日) ,萨摩藩出身,元帅陆军大将。1901年4月接替伏见宫贞爱亲王为第十师团师团长,日俄战争期间率第10师团出征。1905年1月15日晋升陆军大将,升任扩编的鸭绿江军司令官,他每每出现在第一线,使每个士兵都感到他的关怀,参加奉天之战,率先行动,执行佯动任务,把俄军的全部预备队吸引到自己当面,为主攻部队突破打下基础。

旧日本陆军派系浅谈:反对藩阀政治的非主流派系(四将军派)

旧日本陆军派系浅谈:近代日本陆军的主流力量(长州阀)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