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本土化,是时候让我们翻开新的一页了

文|颂明(八公山视界特约撰稿)

童话,儿童文学中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一直广受儿童欢迎。

而对于童话的研究却很迟很迟。学界认为,童话暨儿童文学的研究,在中国发端于上世纪初,其开山之人乃周作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周作人出版了一本《儿童文学小议》,最初提出了“儿童文学”的概念。这本书收入了《童话概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儿歌之研究》等十一篇论文。其本人在《叙》中说:“前四篇都是民国二三年所作。”也就是1913年,1914年所作。以后虽然关于童话研究的论著汗牛充栋,在余看来皆沿袭之作而了无新意。

纵观古今中外童话之作,其元素无非国王、公主、魔怪、魔法、女巫、仙女之类,内容无非爱情追求、奇幻故事、财产争夺、好心好报等等。

前不久,我看到某地的一所小学一年级学生排演了童话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结局是扮演王子的男孩亲吻熟睡的白雪公主,让人看了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我写过一篇批评文章《谈谈罗尔德•达尔和他的<马蒂尔达>》,我认为让一个才三、四岁的女孩就老道且冷漠地去捉弄自己的父亲(尽管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父亲)总是不好的。小姑娘马蒂尔达没有天真可爱之处反倒像一个熟练的“间谍”。这种形象很难有美感。

还有著名的《穿靴子的猫》。老三在猫的诡计帮助下白白获得了“巨额财富”。这种价值观的提倡也似乎不好。

于是,我便有了“童话,让我们翻开新的一页”的想法。因为我觉得,不满,发牢骚、抨击都是于事无补的。当下是提倡“践行”的时代。不满不如自己“走两步”。我决定自己动手来翻开童话新的一页。具体地说就是从现在起着手“创作100篇深圳本土童话”。尤其是四月末我遭遇了一场车祸,至今尚未完全痊愈。我觉得留给我的时日真的不多了,更有了迫切感。

我知道我这样说肯定会有人骂我“太疯狂”,“不知天高地厚”。

其实不管说什么空话都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事实说话。用作品说话。

我想在六一儿童节开始的时候先陆续发表10篇,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我已经把这个想法和几位老友、小友都说了,也跟《八公山视界》的主编舍得先生说了。他说“一定要好好弄一下”。

是的,童话是时候翻开新的一页了。这事我就先来个抛砖引玉吧。

2019年5月12日星期日

-

【相关链接】杰出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小说适合今天的孩子们看吗?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