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这2年,我花了3万块冤枉钱:真正会学习的人,懂得这3点

文/苏乐

这两年是知识付费的风口,很多人通过知识付费赚了不少钱,我自己既是知识付费的收益者,也是知识付费的消费者,不同的身份让我能够用更多元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今天之所以会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的一位读者告诉我,知识付费两年,他花了三万块学习,但收效甚微,问我问题出在哪?

我相信遇到这个问题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今天总结了这3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如何选择一门有用的课程

学习要想取得效果,首先要保证课程是有质量的。那什么才叫有质量呢?如何判断这门课程是否高质量呢?

第一,看老师的专业程度

一个有实力的老师,才能打磨出有质量的课程,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老师本身就不专业,认知水平跟你差不多,根本不可能教给你多少东西。

那怎么知道老师有没有料,能不能让你学到东西呢?其实看老师在这方面的成绩就知道了。

举个例子,你现在要找一位写作老师,你肯定会找一个文章写得好,而且拿过很多奖,是很多写作平台认证过的吧,一个人的实力如何,放在市场检验就知道了。

老师的作品就是能力的背书,如果她的很多作品都能获奖,能得到很多权威的认可,那说明这个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跟着她学习你也比较放心是吧。

第二,看口碑

现在很多课程都是包装出来的,说得天花乱坠,但效果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这课程到底有没有用,可以看看别人的评价如何,有没有转介绍的情况。

一般别人愿意介绍朋友报名的课程,都是值得信赖的,毕竟没人喜欢砸自己的招牌,愿意帮人转介绍一定是自己觉得不错的产品。

第三,看价格

并不是说价格贵的课程一定是好的,但好的课程一定要付出很多的时间成本,经验成本去反复打磨,如果是一对一还要付出很多的人工成本。

这就决定这门课程的价格不可能太低,谁也不会做吃亏的买卖。

所以大家要想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建议还是报那种好一点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往往能带来更优质的圈子,更好的人脉,以及更有价值的经验。


二,你应该报什么课程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不是废话?我自己要报什么课程我能不知道?

其实还真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该报什么课,大多数情况都是冲动消费。

今天看到这个课程在打折,我买了先说,明天看到那个课程好像很牛,我报名了再说,一点也不考虑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到底想学什么?

然后把需求分出优先等级,比如你现在想学摄影又想学职场规划,还想学写作和头条运营。

那么怎么办?

一股脑全部报了肯定不行,这样会分散我们的专注力,这时候我们要考虑什么是我们最迫切的需求,把那个最重要的东西先学好,再来学习其他的。

第三,如何学习课程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一种情况,同样报了班,别人进步神速,自己却没啥效果,或者报了人人说好的课程,为什么自己却毫无收获?

其实这是学习能力的差距,很多人压根不会学习,报了班,听了课,就以为是学习了。


为什么你的学习没有效果,因为犯了这2个错误:

1.贪多求快

现代人都有知识焦虑,表现为喜欢拼命地报班,拼命地买书,这样可以缓解自己的焦虑,但你学习的科目多了,注意力就很难集中,而且心理上的压力很大,感觉要做的事情很多,弄不好还会增加焦虑感。

学习是需要专注的,你不可能在同个时间做那么多事情,最好还是先把这门课程学完了,再去学习其他内容。

要不然最后你可能什么都学不好,毕竟你几门课交叉地学习,一会学习这个,一会学习那个,知识会被切割得很碎片,很混乱。

2.学习的核心在于刻意练习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说得简单点就是,要获得一门知识,可以通过环境刺激来掌握,也就是不断实践,不断获得外界反馈,从而获得掌握知识原理的能力。

听完一门课程并不是就代表我们真的听懂了,实践起来你会发现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发现问题才是进步的开始,别人告诉你的知识,永远没有自己实践得出的体验记得那么牢固。

当我们学习完一门课程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方法给用上,就算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曾经在一本书看到这句话,刻意练习必须牢记三F原则,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

这也是我们学习必须遵循的路径。


比如,我前阵子报了一个手机摄影课程,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到处旅行拍照,这时候我就在家找静物拍,一本书,一棵植物,一杯咖啡试着把它拍好,结合老师说的如何构图,如何利用自然光线,如何搭配色彩等。

拍好后,我发给一个玩摄影的朋友,本来自我感觉良好,结果他告诉我,我拍的主体太多了,如果能减少主体照片会更出彩。

于是我又重新拍了一遍,发现留白越多的照片真的越好看,越有质感,那么以后拍照时,我就会注意这一点,也真正掌握了拍照的精髓。

所以如果想要学习效果最大化,一定要多实践,然后寻找反馈,根据别人的建议不断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说,刻意练习,目标细而微,可操作,有计划。能否自我检查是决定练习效果的决定因素。

学习方式决定学习效果,知识只有实践了,才是属于你的。

相关阅读:

人怎样才能不废掉?做到这3点,你的努力才不会白费力气!

工作多年薪水不涨?担心职场危机?3招帮你提升10倍职场竞争力!

头条青云计划怎么拿?获得青云奖金10000+后,分享这4点写作技巧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