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要使劲夸?小心孩子越夸越笨

导读: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沉浸在赞美里。孩子什么时候该夸,什么时候绝对不要夸,这篇文给大家3个指标参考。

预计阅读:3分钟


前几天,去表哥家串门,期间7岁的小侄女给我们弹奏了一曲。

弹完之后,表哥表嫂立刻热烈的鼓掌,甚至有些夸张地不停地表扬女儿:“弹得好极了,真有天赋,长大了一定是个大音乐家…”

因为弹完的时候我正在打电话,没有来得及张嘴表扬,表哥就特意过来偷偷戳了我一下,小声说:“赶紧表扬一下她,不然会生气。”

我惊讶,表哥无奈地说,如果他和嫂子不及时表扬女儿,或者说表扬不能让女儿满意,女儿就会非常不高兴,甚至发脾气,哭鼻子。

从什么时候发展成,孩子做事的目的是和大人要表扬了呢?这也许和我表哥、表嫂无时无刻的表扬教育分不开吧。


正如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所说:“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沉浸在赞美里”。


被夸大优点的孩子,自我认知不足


曾经看了一档节目《谢谢你来了》,里面有段关于母亲和“骄子”儿子的真实故事。

27岁的王志伟从小都是在母亲过度夸赞中长大,可谓是“别人家”的孩子。小学跳级、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路走来都是相当顺利。

可是考研失败后,整个生活改变了。


毕业三年换了十几份工作,不是觉得领导不近人情就是同事关系太僵。即使是自己尝试创业,也没赚到钱,还花光了父母退休金,甚至欠了12万外债。生活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曾因母亲夸大优点而围绕在他身边的表扬和掌声,让他错误地以为自己十分优秀,很有本事,一切都该围着他转。

这种心态,一旦接触社会,必然带来“不耐受”的状态。


可见,对于孩子的表扬真的不能过分夸大,否则孩子要用一生来背负这种影响。

昨天的分数不代表今天的优秀,学习成绩好不代表实践能力也好。

如果不能给孩子整个世界,就别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错误奖励,影响孩子正常的个性发展


身边有不少家长,习惯孩子表现好后给奖励,再表现好就再给奖励,开始没什么,时间久了发现孩子总是喜欢跟大人讲条件,甚至于谁说都不听。

孩子习惯于家长通过奖励的方式给予表扬后, 就会趋向去做各种更利于受表扬的行为。

一个网友说,自己的母亲一直炫耀自己会弹钢琴,只要家里来人,她妈妈就要她当众表演,获得掌声后就给予奖励。

这样的表扬方式,看起来是蜜糖,实际上是毒药。




在母亲的引导下,她逐渐习惯去做有奖励的事情。后来,她对弹琴兴趣不大,想要改学舞蹈,可是母亲不肯。

而她,因为习惯了获得奖励,害怕不按照母亲的安排,就失去奖励。

久而久之,她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自己选择。最终,她也没有学成舞蹈、钢琴,也因为兴趣没能坚持下来。

如果,当初她能试试舞蹈,说不定是另一种状况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德西效应”,很好的阐述了不恰当的奖励的危害:额外的奖励,改变了人们做这件事情的动机,从最初的在这件事情中体验乐趣,变成了为了获得奖励在付出努力。


家长通过奖励方式的表扬是为了给孩子荣誉感,而不是改变他们的动机。而错误奖励的最大危害就是它会使孩子们为表扬所左右、 控制, 从而失去自己的方向。

家长的意志逐渐代替了孩子的想法,这将严重阻碍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挥,最终不能形成独立、 完善、 有鲜明特色的个性。


孩子的路,还是应该孩子自己选,正如那句话说的:有人有潜力成为莎士比亚,有人有潜力成为爱因斯坦,如果非要逼着莎士比亚获得爱因斯坦的成就,实在是不可理喻。

过度炫耀,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还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段真实故事:

一个14岁的孩子自杀,留下的遗书上写着:

“我真是受够了你们每天在别人面前炫耀我,你知道因为你们多少人在背后在等着看我跌落下来,等着看我笑话吗?”“你们根本就没把我当儿子,就是当做是往你们脸上贴金的工具。”“是不是这次你们还要对别人炫:我儿子敢自杀,你儿子敢吗?”


这就是孩子的心声,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反感家长过度地晒自己。他们并不觉得被家长炫耀是值得开心的事。

他们会因为家长不停地炫耀而压力倍增,焦虑不安,甚至走向极端。

用孩子的话来说:他们不能成绩差,不能退步,不能失败,不能做错事,不能不懂事。他们甚至连保持现状都不行,因为他们的父母总觉得他们可以更优秀一点,他们必须得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让父母下次还“有的可晒”。

研究表明:儿时优秀而被过度炫耀的孩子,长大后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就,许多天才儿童的发展只能用“泯然众人”来形容,如中国的方仲永、西方的塞得兹等。

相反,真正的“世之大器”,小时候都非常不起眼,甚至有些木讷,如众所周知的爱因斯坦。

对优秀的孩子来说,家长最重要的不是炫耀成果,而且给孩子创造一份不被干扰的正常发展环境,并能够保持一份平常心态。

一味地过度地炫耀孩子,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满足了自己,却伤害了娃。

所谓的第一名,优秀学生的荣誉,经过时间的沉淀,在漫长的人生中根本算不得什么。而因为过度炫耀产生的负面影响,却将长久存在于孩子的生活中。

孰轻孰重,不难分辨。



用好表扬,让孩子越来越好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关于表扬孩子有一段话表述的很到位: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决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在表扬孩子这件事上,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用好了,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 第一,不要笼统夸赞,要具体说明。

有的家长会跟朋友说:我儿子真懂事,是个暖男。孩子经常听见,只知道大人表扬自己了,会很开心,但是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好。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短期内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长久看了,孩子可能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如果把这种表扬具体化,比如:我儿子吃饭的时候,知道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 第二,不要炫耀成就,要称赞努力。

要想孩子朝着更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去努力的话,就要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突出努力。

“我家弟弟百科知识很丰富的,因为他好爱看书”与“我家弟弟是他那个年级阅读程度最好的孩子”,哪个会让自己的孩子继续热爱读书呢?

美国有这样一项研究,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孩子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容易完成的非常好的任务。

被夸聪明的孩子三分之二都选择了更容易完成的好的任务;而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 第三,不要硬性要求,要以身作则。

孩子最好的榜样,永远都是父母。

就像梁启超,他的优秀和努力,影响了孩子,所以子女个个都是精英,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传奇。

真正好的教育方式,不是给孩子过度的设定目标,而应该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 另外,我们也可以提前表扬,进行适度引导。

在预见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心理的时候,可以事前进行夸奖,用表扬打预防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宋丹丹在儿子小时候就用过这个方法: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宋丹丹就对家里的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




然后,再把中药端给儿子,儿子并没有抵触,捧着碗,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儿子都不怕了。

表扬,是爱的教育,更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而只有恰当的表扬,才是正确的爱,是对孩子的最好的鼓励和赞赏!

*作者简介:煦日芃芃,80后老阿姨,希望用文字的方式记下生活点滴。


猜你还想看

给孩子最暖的爱,是你能戒掉这个坏习惯

最怕你明明爱孩子,语言却在伤害!

这样做时间管理,你的孩子不会再拖拉!

看完啦,点赞、关注、评论一条龙,走起~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