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最成功的招聘广告!

庞子博先生:安步当车这个典故在历史里是有记载的,但当时在场的肯定没几个人。《三国演义》里有句话:“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后来刘备得了两个人却亡国了,没有道理啊!这个先放下不说,探讨问题一定要从根源上探讨。当时水镜先生说这句话时,在场之人不会超过十个,大家公认这两个人高明,这是谁说的呢?是不是席间朋友相谈自捧的?

老师最爱听的是夸学生,不是夸自己。天下第一是自己教出来的,那谁最厉害?显然是老师。过去有句古诗:“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属我乡,我乡文章属舍弟,我弟跟我学文章。”就是这个意思。

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于它是怎么记载、流传的,当时什么情况等都不得而知。过去讲“真言不传六耳”,连第三个人都不能在场,那这些典故又是怎么传出来的?如果传出来那这个事存在的可能性就不大。就像有人跟你说:“我说的事千万别跟人说。”那你绝对别信,因为很可能你是最后知道的。喜欢说这种话的人,基本上嘴都跟裤腰一样松的很。所以遇到这种人说这种话,你得说“我不听”,否则就被阴了。

计谋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中记载?要不然就是有目的,要不然臆测的情况可能会比较多。比如朝堂之上的事情,老百姓怎么会知道?有个电视剧里面皇上正说着话突然吩咐道:“下面的话不要记了。”边上有史官坐着,就不敢往下面记了。

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历史是有目的的、经过挑拣的,又或是有预谋的、编纂出来的。包括我们现在听的很多儒家经典故事,是道家传出来的。庄子写了很多关于孔子的事,但当时孔子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庄子肯定不在,那这件事他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有人告诉他了?难道是孔子跑去给庄子说的?这肯定不现实。

写文章的这些人,可能就是想借此表达一些事情,臆测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为什么信史不存?特别令人轻信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因为只要经历过这些事情,当时就可能出事。宣王跟颜斶两人是不是商量好的剧本都未可知。

因为当时齐宣王是需要这种传播的,造个势让天下名士们看看,他对我这么没礼貌,我还给他这样的待遇。那既懂礼貌,又有才华的名士,来我这里能不被任用、享受这么高的待遇吗?所以“安步当车”很可能是一部“招贤广告”。

子博先生讲成语故事往期内容

古代也有“辩论”高手

什么样的人在隐居?

昏庸国王的八卦事

连环画里的大千世界

《竹书纪年》里不一样的历史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