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越是舍不得花钱的人,越穷

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在《穷爸爸富爸爸》中,系统的分析了穷人和富人在行为和人生理念上的区别。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穷人往往很节俭,富人则相反,因为他们知道,财富从来都不是依靠节俭获得的,那些越舍不得花钱的人,越穷。

保守、没有冒险精神

从心理层面看,舍不得花钱意味着保守、没有冒险精神。一个人越是不敢花钱,也就代表着他在社会生活中越是没有冒险精神,保守的生活习惯确实会让我们的生活比较平稳,但也不会富裕。

罗伯特·清崎认为,穷人和富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待人生的态度。很多人认为,富人们因为拥有了资本才选择冒险,其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对时机的把握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才让他们积累了原始资本和丰富的经验。

所谓富贵险中求,节俭的生活往往会让我们困于当下的境况。很多人都有自己创业的想法,但大多有着这种顾虑:省着花我就可以养家糊口,万一我失败了就血本无归。这其实是一个自我思维的禁锢,不试一试又怎么会知道结果呢?

财富来源于获取

其次,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财富的获取方式。如果一个人每天把心思都放在怎么节省开支上,就会闭塞创造的想法。

经济学观点认为,社会经济的本质是交换,我们所花的钱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在进行获取,而获取方式的选择则是产生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无数优秀的企业家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无不是靠着过人的眼光和坚韧的勇气,对财富的渴望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他们的共性。

他们往往着眼于如何获取财富,而不是节俭开支,一定层面讲,能够把钱自然的花出去也代表着他对资本的获取程度较为轻松。

舍不得教育投资

另一方面,富人们往往很注重对于教育的投资,相比之下,许多穷人会因为经济原因放弃自我的教育投资,这代表着对自我提高的舍弃,这无疑是可悲的。

在当下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的今天,很少有白手起家的个例。对于普遍人群来说,教育则是打破阶层固化最有利的武器。

但是,教育的作用是长期且带有概率性的,许多人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往往会告诉你高校毕业生没工作,小学毕业挣大钱等案例。

在心理学上,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效应,大众往往只看见了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却没看见多少人因为接受了高等教育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如果说对生活物质方面的舍不得是对当下生活的妥协,那么,闭塞自我教育和学习的机会无疑是自掘坟墓。

综上所述,穷人之所以穷往往是过于保守的生活方式和对财富获取的认识偏差,如果各位想打破当下的生活僵局,不妨先勇敢一点,但一定要量力而为。

参考资料:

《穷爸爸富爸爸》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