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三倍多,快递费却降至3成而依然发展迅猛

90年代中期,中国的民营快递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地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晚至2006年之前,支撑中国民营快递的主要是传统商务件,也就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小件货物和文件。无论是长三角的通达系,还是珠三角的顺德系,皆是如此。

当时全国商务小件收费在18-30元每单。2003年,在当时的电商一哥ebay易趣之后,淘宝网横空出世,并用短短几年取代了ebay易趣。2006年,圆通签约淘宝成为淘宝官方推荐物流,价格降为每单8元。

2007年,EMS以及桐庐帮的申通、汇通、中通、韵达、天天相继加入淘宝电商。随着电商业务量的暴增,电商件开始成为主要业务来源,规模效应使得单位成本下降、业绩急速提升,快递业迎来扩张大潮。与之对应的是淘宝首次出现了9.9包邮件。之后更出现了包邮区。

2010年第二个双十一,从这一年起,快递业连续渡过了几个痛苦不堪的爆仓年份。双十一的网购件,最晚甚至要一个月多后才派送完成,各网点和总部的投诉查件热线长时间占线。这促成了2012年双十一后,马云下决心以技术手段解决快递物流业的最后一百米瓶颈。阿里联合了多位浙商大佬和民营物流企业共同成立了菜鸟网络,以“资本护航、技术驱动”赋能快递行业,用大数据整合派单、仓储、运输和配送。马云称之为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商业冒险。

鲜为人知的是,菜鸟网络有一个正式的学名: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SLN)。

菜鸟网络示意图

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约8500元。使用四通一达在全国非边远地区之间寄一个普通小件最低18元。比如从广州寄往北京。

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28000余元。在淘宝购物使用四通一达派件,全国主要城市之间6-8元,合作商家实际支出5元左右,包邮区则低至3元左右。

人均年收入增加三倍有余,快递费却降至三分之一。规模效应之外,技术驱动居功至伟。技术驱动的实质就是提升了快递员的派送效率。大数据的加持、智能快递柜的普及,像菜鸟网络甚至开发了自动联系收件人的语音系统,每天为快递员节省了大量的电话联系时间和话费成本。

然而有个数据却比较令人吃惊。今天我们国家的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经过连续多年下降后,仍高达14.8%。全球平均水平是11.7%,美国只有7.2%。但美国收件人承担的运费和快递人员的收入都远高于中国,我们的一线派送员收入只有美国同行的30%。

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公路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成本过高,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年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一线派送的高效率,物流成本无疑将会更高。阿里为此提出愿景目标,未来要将物流成本降至GDP的5%。

生活在美国的朋友想必了解,在美国使用快递,无论是投递时效和费用,和国内比都是令人吃惊的。国内的快递行业以如此高的效率和如此低廉的收费,支持着全球最发达的电商市场。

然而一部分中国的消费者并不为此感到满意,因为他们发现,现在的快递都不送到手上了,而是改投的快递柜里了。明天的文章,我们将聊聊这个话题。如果每个快递都送到收件人手上,这个行业会发生哪些惊人的、也许并不令人高兴的变化。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