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能力培养┃0-18岁不同阶段不同方法(二)

昨天噗噗和同学放学后出去玩儿,她特别喜欢安全带和卡扣一类的东西(我和她爹经常说,这是不是以后要走理工科路线),平常各种卡扣都要玩好长时间才不感兴趣。昨天就对同学的安全座椅卡扣产生了兴趣,一直还要跟着同学回家,因为太晚了。抱她下来后,就一直哭,到家里十来分钟还在哭。我怎么安抚都没有用。

我就拿了两只鸭子,一只大玩偶,一只小的。一只是鸭妈妈,一只是鸭宝宝。然后说“鸭宝宝好伤心,它一直哭一直哭。鸭妈妈抱着鸭宝宝,‘宝贝,你好伤心,发生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伤心?’鸭宝宝太伤心了,无法回答。鸭妈妈抱着鸭宝宝,‘宝宝很伤心,那就在妈妈怀抱里哭吧’。鸭妈妈紧紧抱着鸭宝宝......”刚说两句,噗噗就不哭了。然后就过来,自己表演

最后,拿了很多小玩偶,一个一个摆出来,每一个是她的同学或者朋友。摆的过程中,还说了很多同学发生的事情,当然我只能听懂一部分:哪个同学生病了,哪个同学吐了老师擦擦嘴,哪个同学喜欢蹦蹦跳......因为很多小动物玩偶有大有小两只,所以,排排坐,一个是妈妈一个是宝宝。最终情绪变好了,她也表达了很多平常不会说的话,问清楚了她刚刚那么伤心的原因。

这就是角色扮演方式。

语言很难安抚情绪的情况下,可以试试这种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刚刚情绪发生的原因。

前几天我们分享了关于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方法的第一部分,点击这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0-18岁不同阶段不同方法(一) 我们今天来接着聊一下,其他阶段的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上一篇文章中介绍的方法,是今天所有分享内容的基础,所以,建议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先点开第一部分看一下。今天的内容是上一次的延续。



3-6岁

1.认识情绪——给情绪命名,描述情绪,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孩子思考这种情况下,他可以怎么做,然后总结

3.角色扮演

4.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对方和自己)发生的原因

到了这个年龄阶段,除了前面三个步骤,也可以适当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以及情绪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识人”的很重要的一步。我相信每个成年人,都知道“识人”有多么重要。

我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提到,我们的一生其实能够“认识”遇到的人很重要。我经常引用的《论语》中的一句话“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



能够“认识”一个人,能够意识到他背后的故事,他为什么会成为他,功利地角度来说“识人善任”,认识一个人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从不那么功利的角度,就是“认识他人”,可能也会让我们自身更幸福。因为是发展共情能力或者说同理心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情商的重要部分。

我自己认为“幸福的人一定是‘平和’的人”,平和不是指没有激情没有活力,而是指内心的和谐。能够“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认识他人又不去利用嘲弄讽刺与贬低,他自己也才能最终幸福。

幸福,应该是大多数父母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所以,不妨在小的时候,就让孩子知道他遇到的每件事情发生的可能原因,当然最好正面引导。

“刚刚小朋友对你大喊大叫,你很伤心,你觉得很不舒服(表达感受)。下次小朋友对你大喊大叫的时候,你可以怎么说(引导思考应对策略)?......对,你可以说‘不要对我大喊,我不喜欢!’他如果仍然继续他的行为,你就走开。他可能需要一个人静一静(总结)。你知道为什么有些小朋友喜欢大喊大叫吗?(分析原因)”

“你刚刚很生气,你把东西摔了一地(表达感受)。当你很愤怒的时候,你可以怎么做(引导孩子思考应对策略)?......对,你可以深呼吸,吸气,呼气,吸气,呼气;你还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很生气,我想砸东西’,用语言将想法表达出来,可能就不会真的去进行破坏性行为;你还可以怎么办呢?......是的,你可以去奔跑(总结)。那你可以告诉妈妈你刚刚为什么那么生气吗?”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一定能够迅速准确地说出来原因,可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说出原因。孩子对自身情绪越了解,越可以知道怎么引导自己的情绪。不仅仅是负面情绪,有的孩子太开心的时候会“打人”,超出对方承受能力地去表达他的兴奋开心,其实也是需要更好的方式引导自己的情绪。

而且一般到这个年龄,孩子语言能力增强,如果有良好的情绪交流经验,这年龄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向他人说明自己的感受


图片来自网络


小学低年级1-3

1.认识情绪——给情绪命名,描述情绪,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复杂感受

2.引导孩子思考这种情况下,他可以怎么做,然后总结

3.情境式角色扮演

4.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对方和自己)发生的原因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比较复杂的情绪和感受,比方有的情绪有很多层:表面是对同学的不满意,喜欢动手,可能深层次的原因是在家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引导,已经可以认识到深层次复杂的情绪。

这个年龄段的第二个变化是在“角色扮演”上,如果学龄前儿童,更多借助玩偶来扮演的话,小学低年级学生,是既可以借助玩偶,也可以适当地在假设某种情境中角色扮演,能够适应更抽象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一定他们亲身经历过或者刚刚发生过,但是他们已经可以理解并有自己的策略。

比方你的好朋友跟你说“如果你不......我就和XXX玩儿,不和你玩儿。”孩子可能不一定经历过这种情况,但是他们已经可以在这种假设情境中讨论问题,角色扮演,并且找到解决方案。

如果是家长和孩子交流的话,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可以适当地扩展话题了。从一个问题引申到其他相关问题上。比方孩子非常沮丧难过,因为最喜欢的好朋友搬家了,在沟通完成这个情况后。父母可以自然地引申,你最喜欢的期待已久的活动取消了,很沮丧,可以怎么办呢?虽然都是有沮丧的情绪,但是两种情境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异。

“你最好的朋友要搬家了,你很难过与不舍得。(表达感受)我们想一想,可以做点什么呢?(引导孩子思考)......对,我们可以在假期的时候互相拜访;也可以给他送一份礼物,因为到一个新环境都是很有压力的,让他知道你对他的支持(正向思考,关注他人的需求);也可以视频联络,现在科技很发达,还是可以知道彼此的近况......(总结)。你知道你为什么难受吗?还有好朋友他的心情怎么样呢?(引导孩子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发生的原因)我们离开一个熟悉的人,都会感到难过,因为以前经常在一起,以后没有办法经常在一起。好朋友肯定会除了难过以外更有压力,因为要适应新的环境,交新的朋友......”

方式和之前差不多,只是谈话内容可能更广泛了。


图片来自网络


小学高年级4-6

1.认识情绪——给情绪命名,描述情绪,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复杂感受

2.引导孩子思考这种情况下,他可以怎么做,然后总结

3.情境式角色扮演

4.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对方和自己)发生的原因

5.识别辨别他人的情绪,辨别语气中的情感

6.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主动倾听,对错误的及时认知

这个阶段的学生,角色扮演时,可能已经完全不需要玩偶了,而是可以在大多数他们这个年龄段经常发生的假设情境中,“真人出演”分析模拟。比方对于“校园霸凌”的情境演练。

这个年龄段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孩子不仅可以认识到情绪发生的可能原因,而且可以在事情发生时,就已经辨别出对方的情绪,对方语气中的情绪,这些很细微的情绪表现。当然,很多三四岁以后的孩子,也有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可能他们更多是在对方强烈情绪时,可以察觉到。

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是,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情绪,他们也可以感受到,辨别出。但是,如果没有一直良好的情绪交流经验,可能他们观察到的这些信息,他们更倾向于藏在他们内心。所以,有高年级孩子的家长,都会觉得慢慢和孩子有了距离感。甚至以前很多家长回头去看的时候,会认为孩子在这个阶段突然变了。

这是因为他们摄取信息的能力变强,但是因为一直以来没有很好的沟通渠道,加上,孩子年龄增大,社交范围等各种能力的增强,他们自己的世界在变大,所以,他们更习惯自己消化。

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要从小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沟通习惯的原因。小的时候,出于对父母的爱,还有自身力量的弱小,他们会更依赖父母,什么都愿意和父母交流。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这方面的强烈意识,而完全仰仗孩子天然对父母的依赖(这一根绳儿),孩子的这种依赖是在慢慢减少的,这个每个人都清楚。等到孩子能力到达一个水平,他的依赖减少到一个水平,这种完全依靠的一根绳儿可能不会断,但是太松懈了,等父母反应过来,可能要花很大力气重新建立沟通

好多真正这个年龄孩子的父母,可能觉得太复杂了。其实,只要做到上面3-6岁的4个步骤,甚至哪怕仅仅第一个步骤能够表达孩子的感受,一般就已经很和谐了。因为孩子无论在哪个阶段,良好的沟通都离不开这四点,方式是差不多的,只是内容不一样

这个阶段提到的最后两点,是附加题,提高分,不是基础分。而且这两点,一般前面四点做得好,孩子因为能力变强,稍加引导,孩子自己就可以慢慢学习,他自身的能动性在变强。

如果有朋友感兴趣,这里面的很多细节点可以分享。比方怎么倾听,怎么尊重他人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


青少年7-12年级

1.认识情绪——给情绪命名,描述情绪,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复杂感受

2.引导孩子思考这种情况下,他可以怎么做,然后总结

3.情境式角色扮演

4.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对方和自己)发生的原因

5.识别辨别他人的情绪,辨别语气中的情感

6.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主动倾听,对错误的及时认知

7.应对同伴压力,群体压力,他人指责,恐惧感

8.自我约束,设定目标,决策,解决问题

到了这个年龄段,和孩子的讨论可能会更广泛。情境式角色扮演,可能更多会以讨论和情境模拟的方式表现。

第二点显著变化,就是同伴压力群体压力方面。每位父母回想自己的青春期,也都可以理解。同伴压力主要可能来自于,会不会被冷落和孤立,以及如何应对同伴的劝说。当孩子其实对于一件事情并不赞同时,而周围伙伴却极力执行时,一定会有同伴压力,以及来自于同伴的劝说。

孩子需要判断同伴的话或者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一个好的建议

这件事会对我自己有什么后果吗?

这件事会对其他人有什么不良后果吗?

这件事的危险程度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

我父母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亲子关系好,孩子才会想到父母的想法。关系不好,可能会更加赌气。)

因为拒绝同伴,有时候伴随而来的就是被孤立被嘲笑等等。

第三点显著变化,是自我约束以及决策方面。能力增强,选择变多,其实也更需要孩子自我约束。自我约束离不开清晰的思考,以及应对压力的承受力,最重要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而这些都是要从小一点点培养的。

如果父母从小就没有培养孩子对自己人生的点滴思考,到了这个动荡迷茫的年龄,孩子的一些决策很可能会有一些不那么明智的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孩子越长大会越发现,他们需要的能力是建立在以前的点滴生活里的。而不是说,到这个时间点,孩子一下子就拥有了某种能力,比如自我约束,或者明智决策。这些能力都是从小一点一点建立的。

比方从小就思考别人和自己做决定或者情绪的原因,到了这个年纪,他已经非常熟练地能够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那么做决策的时候,自然明智的概率就会增加。

当然人的能力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只是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最重要还有机会。

总之,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青少年,每个阶段的差异,在于第②点,他们选择应对方式的差异,以及角色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是语言上的讨论分析预演。这也是根据孩子语言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做出的相应的改变。

每一种能力,都会因为年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如果基础没有做好,等到孩子大一点后,指责孩子不具备某种能力,这其实是不公平的。毕竟他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


我最开始写简略的情绪管理的各阶段培养,是在噗噗一岁多的时候。当时是因为我在路上看到两个小学家长,激烈地讨论辅导孩子作业的情形,而触发了我的思考。因为进入正式的学习阶段,只是给了一个特别显著的形式,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怎么这也做不到,那也不会做。

比方,噗噗刚上幼儿园那段时间,12345678910都只会用英文数,中文过了3就是6,认识数字就更不可能了。为此我当时还写了数学启蒙的一个部分,点击这里:数学启蒙┃数数,给裸体的数字穿上衣服 这就是清晰地让父母认识到,孩子目前的状态与程度。只是也不用灰心,因为可以多加点时间与耐心来提高。

孩子的所有情况应该都是这个道理,总会有不那么好的时候,每个人都不能避免。当意识到的时候,多多努力!

今天就酱!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