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你的灵魂伴侣-找寻你的灵魂伴侣(五)

Part1:灵魂伴侣关系特征


上节我们讲到如何链接灵魂伴侣,然而尽管链接到之后,很多人依然因犹疑而错失了机会,所以如何辨识灵魂伴侣也就很关键了。在《何为灵魂伴侣?-找寻你的灵魂伴侣(一)》中我们讲到灵魂伴侣关系就是彼此有着共同的爱好、看待世界的角度相差不大、对未来有着相似甚至共同憧憬等以共同性为基础的伴侣关系。总之,那个人很像你,而且越像越销魂,你们是彼此同步相似又互补的。

例如:

1. 彼此都留念初次相遇的情景。因为就精神层次而言,这是一个感动的、重大的时刻,因此,彼此绝无轻易忘记的可能。

2. 相遇的情形非常戏剧化。所谓戏剧化,就是超乎自己意料之外,许多的不可能,却构成了事实上的可能局面。

3. 彼此的共同性:可能包括灵感、爱的能力、服务他人、对自我最高部分的执著、工作相关性、共同抱负、习惯、兴趣、社交技能、好性情等等。

4. 彼此的差异性:在以理智或情感为主的倾向面,透过君子之争,彼此的挣扎刺激,最终将达成和谐。

Part2:灵魂伴侣关系类型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在那相遇的一刻,我们内心在动摇,双手在颤抖,按捺不住的激动,难以把持的自我,仿佛天地为之低昂,万物为之褪色,我们存在于世界的另一个次元中。对着对方,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只要对方想听的,我们都愿意说,只要对方想说的,我们都愿意听;我们会目不转睛得看着对方,无所谓礼节,无所谓羞涩,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在我们心里荡出波澜;我们恨不得紧紧地拥抱对方,诉说着多年的等待;我们想牵起对方的手,走遍所有想去的地方。在这一刻,我们冲破了所有世俗的禁锢,感受到了最真实的自由。在这一刻,我们填满了所有的寂寞空虚,感受到了最完整的人生……这是一见钟情式的灵魂伴侣的自白。

日久生情式的灵魂伴侣,因为缺少那种充满激情的戏剧性的相遇,则显得黯淡不少。这种关系是建立在长期相处的基础上,因为这长期相处,我们不断地了解对方的点点滴滴,知道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一个怎样的灵魂。直到我们愿意把自己的灵魂托付给对方后,让两个灵魂缓缓地融合。

Part3:辨识你的灵魂伴侣


可是归根结底,我们为什么会认为对方是我们的灵魂伴侣?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要与对方灵魂相依的感情?

(一)空间距离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相遇是一切关系的开始。而在相遇之后,空间上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方关系的发展。比如读书时,同桌的关系、同个寝室的室友的关系都会比其他同学的关系更好发展;工作时,办公桌距离越近的同事的关系会比远的同事更好发展;邻户的邻居的关系会比隔户的邻居更好发展;旅行中坐在你身旁的人会比其他人跟容易跟你发展关系;异地恋相对总是脆弱。一见钟情的灵魂伴侣如果缺少空间上的近距离,那么很容易成为擦肩而过的路人,最多暮然回首,然后转头继续走。除非那惊鸿一瞥,就能让你主动搭讪,以缩短空间上的距离。日久生情的灵魂伴侣如果缺少空间上的近距离,那么就很容易成为点头之交,再无其他。

(二)相似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三观、相似的兴趣爱好、相似的生活追求、相似的梦想、相似的聊天话题、相似的性格、相似的生活习惯、相似的社会背景、相似的宗教信仰,甚至只要是仅仅可能有相似的方面,就能让我们更容易吸引对方并发展关系。因为这些相似,我们更容易无话不谈,更容易了解对方,更容易志同道合,更容易惺惺相惜,更容易互相倾慕,更容易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灵魂伴侣。毕竟,又有几个人会真正讨厌自己或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呢?

相似以外还有互补的情形。所谓互补,就是我们所有的,是对方梦寐以求的,而对方所有的,也是我们心中所需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一小块的缺憾,比如内向的会向往外向的,保守的会向往冒险的,安稳生活的会向往四处流浪的,被世俗禁锢的会向往豪放不羁的……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只有在这种互补的情形下,两个相异的人才会相吸。如果说相似是喜欢一个现实中的自己,那么互补就是喜欢一个梦想中的自己。

但是,互补的优点同时也是天生的缺陷。缺少共同的话题会让关系难以开始,缺少相似的生活轨迹会让关系难以为继,生活中更容易出现摩擦,维持关系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因此在一见钟情式的灵魂伴侣中,更多都是相似型的。

经常我们会疑惑,伴侣之间到底是相似好还是互补好。这个没有绝对,相似有相似的好,比如想法行为更同步。互补也有互补的好,比如可以取长补短,可以丰富人生体验等。这个不是决定一段关系最终走向的原因。

(三)熟悉度

我们对于熟悉的人,总是更容易放下戒心。我们更倾向于跟一个熟悉的人在一起,而不是一个陌生人;我们也更容易跟一个熟悉的人成为伴侣。在一见钟情式的灵魂伴侣中,因为对方展示出了我们所熟知的一面——无论这一面是我们熟知的现实中的自己亦或是梦想中的自己,以至于会有“犹如故人归”的感觉。因此,在这个时候,双方已经不属于单纯的陌生人了。在日久生情式的灵魂伴侣中,熟悉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双方是通过熟悉度来深入了解对方,增加共同经历,最终将感情升华。

(四)能力

我们总喜欢结交优秀的人,而这优秀一般指的就是能力。能力分为各种各样的,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学习能力强,擅长社交的就是社交能力强,还有运动能力,绘画音乐能力和各个专业的能力以及物质能力、社会资源等等。当一个人展现出某方面的能力的时候,而我们刚好又懂得欣赏或者有需求,那么我们就会对这个人有好感。同时,一个被人欣赏的人也会对欣赏他的人抱有好感。

虽然我们都喜欢优秀的人,但如果过于优秀,就会让我们敬而远之,望而却步。因为靠近的话,会让我们觉得自惭形秽,低人一等。

(五)生理吸引力

我们多多少少都曾经在脑海中大致地描绘过理想伴侣的形象,当我们遇到一个与这个形象相似的人时,就会产生好像一见钟情了的感觉。这就是外表上的“犹如故人归”。

外表在异性关系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会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而且光环效应的存在,使得我们会以貌取人,认为漂亮或英俊的人其他方面也一样很优秀,并且还会有意无意地忽视我们从他们身上所发现的缺点。通常来说,男性会比女性更看重异性的外表。虽然平时我们会说更看重内在之类的话,把外表置于比较小的比重中,但这小比重的外表却是缺之不可的。即使是灵魂伴侣这种更偏向精神的关系,也难以忽视外表的影响,也就是至少得看得顺眼。

当然,外表也就在初次接触时,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接触的时间越久,在审美疲劳和适应能力的作用下,外表的重要性相对于其他方面的重要性会慢慢下降。因此外表的重要性对一见钟情式的灵魂伴侣的影响要比日久生情式的灵魂伴侣的影响要大。

除了外表上的生理吸引力(视觉),还有嗅觉、听觉、触觉上的生理吸引力。

在BBC的纪录片《真实人性》中,就测试了嗅觉、听觉和触觉对双方吸引力的影响。

比如嗅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基因中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而每个人基因中的MHC范围不尽相同。

若双方的MHC范围相差越大,那么双方所生育的后代,在对疾病的免疫范围也越广,因此生存率也相对越高。

而人类的嗅觉,就能从对方的气味中,分辨出双方MHC相差的范围大小。当你觉得对方的气味越好闻越吸引你,那么说明你和对方的MHC范围相差越大。(嗅觉的敏感度也是因人而异的)

比如听觉,在只听对方声音的情况下,当声音频率越接近人类声音频率的平均值时,该声音越会受到多数人的喜欢。(有研究表明,大众脸也是最受大众喜欢的脸)

比如触觉,人们只愿意让自己有好感(至少不反感)的人与自己有肢体接触,而肢体接触(舒适非暴力的)又会进一步增加双方的好感度的。

(六)得到与失去的反差

比起稳定状态,我们对变化更敏感。对于一向对我们友好的人,我们会习惯。而如果一个平时对我们不友好的人突然对我们友好了,我们就会惊异。一个普通人慢慢地变得优秀,会比一个从一开始就优秀的人给我们留下更深的印象。一个平时给我们打90分人却给我们打了80分和一个平时给我们打60分的人却给我们打70分,后者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印象。中一个大奖会比中了累计总额相同的小奖更能让我们欣喜。同样的两个人,我们会更喜欢那个对我们越来越好的人,而不是一开始就对我们很好的人;同样的两个人,一见钟情所给我们带来的触动就会远大于亲梅竹马。

而在面临失去时,会触发我们的损失厌恶,即损失会让我们付出额外的心理代价。当我们要失去一件东西时,这件东西突然会变得更有吸引力,即使我们之前视之鸡肋。当我们要跟一个人天涯两隔时,我们会突然觉得不舍,即使我们之前对其并无好感。

这些反差在一见钟情式的灵魂伴侣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旅途中的突然相遇,让我们像买了几十年的彩票终于中了头彩一样欣喜若狂。而即将面临的离别,使得这段关系对我们更是弥足珍贵。这些相加在一起使得我们达到了一个情感高峰,从而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而从一见钟情到相濡以沫时,巨大的情感反差也会让一些人难以适应。

(七)共有经历

共有经历是双方共同面对一件事的经历,这种经历通常能带给双方感性和理性上的影响。当感性的影响是正面时,感性会和双方的关系产生相辅相成的正向循环,也就是通过经历的这件事情我感觉我们的关系更进了一步,那么我就更愿意再和你一起去经历其他的事情,也就会有更多的共有经历。由此对双方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直到循环中断。当感性的影响是负面时,这就会对双方的关系产生恶性循环,也就是通过经历的这件事情我感觉我并没有那么喜欢(甚至是讨厌)和你一起去经历一件事,那么我以后就会有意无意地疏远你,减少甚至避免我们的共同经历。共同经历的减少,很容易会让对方失去挽回的机会,特别是大脑可能会把我对那件事情的感觉替代成对对方的感觉,从对事变成了对人。

理性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共有经历,我们更加地了解对方(也许只是自认为),有时候能有效降低前面所述的一些思维谬误以及运气带来的影响,同样也是有正面和负面影响。

感性和理性的影响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就像感性和理性本身一样。我们需要综合来看。

共有经历的综合影响对不同类型的双方造成影响的方式和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是一见钟情式的偶遇产生的共有经历,那么这段经历对双方能否产生足够的正面的感情强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足够的正面的感情强度才能够促使双方的关系进入一个正向循环。否则很容易因为其他因素而止于此。而如果是日久生情的相处产生的共有经历,那么单次共有经历的影响相对会没那么重要(不是绝对),更重要的是多次的共有经历产生的积累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感性和理性的影响会趋于平衡。

(八)信任度

信任度的产生通常是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上面所述各点的正面影响都会让我们对对方产生信任度。而有时候我们也许也会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有莫名的信任感,即使对方只是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信任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通常我们会因为对对方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对方的行为表现来动态调整我们对对方的信任度,即使有时候这是无意识的。但也有些人会先入为主,而不会去动态调整,比如即使对方做了再多能让他信任(或不信任)的事情,他都坚持相信自己原先的感觉,依然信任(或不信任)对方。这会产生四种结果,他所信任的人辜负了他的信任;他所信任的人确实是值得他信任的;他所不信任的人是值得他信任的人;他所不信任的人最终证实了确实不应该被信任。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两种方式在不同的事情上所产生的影响是因事而异的,但我们往往会因为结果论来评价这两种方式。

信任度对于任何关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如果我们对一个人不够信任,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戒心和试探,更少的坦诚和主动,反之亦然。信任度同其他很多因素一样,也会使双方的关系进入正向或负向的循环。首次信任度的建立并不困难,因为从人性来说,绝大多数人在没有任何因素可供判断的情况下,都更倾向于在一定程度上信任他人。但信任又是很脆弱的,有时候即使是在一方的心里埋下一个猜忌的种子,就足以使双方的信任崩塌。而崩塌后的信任度要想重建就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了。

另外,信任和相信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我们信任一个人不代表我们就相信这个人说的每一句话,我们相信这个人说的每一句话也并不代表我们就信任这个人。

这些就是人际吸引的八个要素,当这些要素加权综合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我们就会认为对方是我们的灵魂伴侣,就会产生这种想要与对方灵魂相依的感情。

Part4:警惕性觉醒的错觉——错误归因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最著名的现实场景实验,称之为摇摆桥实验。在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横跨在穿过校区的河上有两座桥,那座摇晃的桥是座绳桥,桥面距水面有几百英尺,随风摇曳,而且桥面只有三英尺宽,你过河时必须牢牢扶稳,这是种非常惊险的过河方式。还有另一种过河的方法,是座距离河面很近的坚固木板桥,漂亮宽阔、扶手都是实木做成的,你也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这座桥过河。于是,两位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员,又一次仅仅是让一位很有魅力的演员或者说是同盟,在桥的一边等着,她是位女士,当她遇到过桥的男性被试时,她就会在当他们准备过那座摇摆桥、或者那座矮桥时拦住他们,并问他们几个问题,并在结束时说,"你能帮我写个故事吗?将对我的实验有很大帮助",然后她就收录好故事,并说,"如果你对这项实验有什么问题的话,这是我的电话"。事实上,这只是个实验,你拿到的是主试的电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些男性、男学生,过摇摆桥的人,写下了很有趣、很性感的故事,主题甚至有点粗俗,而过木桥的人,他们写下的是很无趣的故事,那些过摇摆桥的人更可能过后给她打电话,说"我想和你聊聊我参与的那个实验 我们在星巴克见吧。

这是为什么呢?这点可以解释为:对唤醒的错误归因。在摇摆桥上你随风晃动,在距水面几百英尺高的地方,桥显得很不牢固,也许你能应付,也许你不能。你的心跳加速、掌心出汗、呼吸也变得急促,此时你见到这个人,她会显得更迷人,因为所有这些你的感受,你会将它归于对她的迷恋。当时有一处显示这项研究并不科学,这个漏洞的原因就是,相比选择走木桥的人,选择走摇摆桥的人,可能就是那种更倾向于冒险的人。但后来有其他完善后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效应。

这些实验告诉我们,我们很容易被我们所处的环境所误导,即使是来自于自己的身体。也就当我们与异性相处时,一些外在因素,如咖啡因,酒精,摇晃的绳桥,运动,游乐园刺激的项目等,引起了我们的神经兴奋,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等身体反应,产生了荷尔蒙上升的动心的感觉,而我们会把引起这些反应的原因归结于对方身上。使得我们会认为,是对方引起了我们的身体反应,也就是我们心中对对方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并从身体反应上表现出来。这时我们一个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哦,我坠入爱河了”。

如果我们想向异性告白或者增进感情,那就找那些能引起对方神经兴奋,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等身体反应的场景,一定会事半功倍的。这个对两种类型的灵魂伴侣均有妙用。但是,如果对方是知晓这种效应的,那么反而会事倍功半,因为这时候对方会矫枉过正,会连带把对方所引起的性唤醒归结到其他事物上。

错误归因效应还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结果,例如家庭暴力,人们为什么会维持一段充满暴力的关系?除了经济、家庭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有时人们并没意识到他们之间存在着虐待。这是心理上或情绪上的虐待,他们打斗、尖叫、辱骂,即使没有身体上的暴力,当这些发生时他们感受到唤醒,他们对此进行了错误归因,"如果他不爱我就不会对我大喊大叫了",认为那些愤怒、那些冲动和暴力都是爱的表达。(完)

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信义文化帝国(ID:gh_ee8ee1c78b44),第一时间获取我们将推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寻找灵魂伴侣”实战体验课开课消息,此外您还将有机会成为本次活动的首批限额免费体验会员噢!关注公众号并回复“课程”即刻获取课程内容详情!

本期互动话题:如果此次体验课程能帮你链接到并辨识出你的“灵魂伴侣”,你愿意为此付费吗?大概是多少?

喜欢本文,请分享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