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恩怨情仇终成海都之乱,不靠谱的继承制度如何消解了蒙古帝国

在《英雄本色》中,“小马哥”有一段经典的独白:

我有自己的原则,

就是不想一辈子在别人面前低头。

我等了三年,

就是要等一个机会。

不是为了证明我了不起,

而是为了证明,

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

时间倒退回公元1268年,一个蒙古帝国的“小马哥”,终于也等到了机会,他公开起兵,反抗自己的堂叔,时任蒙古大汗忽必烈。此人便是黄金家族后裔,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孙子:孛儿只斤·海都。

比小马哥更悲壮的是,海都为这个机会,等了足足33年,此后,他用尽余生又奋斗了33年,但却终究没能成功。那么,海都失去的究竟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失去的?

这还要从成吉思汗远征花剌子模说起。

01 争吵中产生的继承人

公元1219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已经57周岁,就算在现代社会,也进入退休倒计时了,很快,他还要万里远征,去攻打花剌子模,为防不测,接班人问题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了。众所周知,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儿帖生有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但是长子术赤的身世却有些不明不白。

当年,孛儿帖与铁木真新婚不久,就被蔑儿乞人掳走,身陷敌营数月,在被解救回来的路上,生下了术赤。古代没有DNA亲子鉴定,只靠推算月份,很难确定这孩子是不是亲生的。其实,当年的蒙古草原,掳掠婚盛行,血统不纯者比比皆是。术赤在铁木真身边40年,即便不是亲人,也胜似亲人了,然而,作为汗位继承人,即使血统有一丝存疑,也足以抹杀一生的机会。

更何况,在那一天的家族议事会上,次子察合台率先发难,旧事重提:“我们能让这个蔑儿乞人的杂种管辖吗?”,还与大哥撕打作一团。很难讲察合台此举是否明智,也许他认为,扳倒了老大,自己就是嫡长子,但在东方的政治哲学中,这样公开撕破面皮,其实也等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最终讨论结果,老大老二退出,成吉思汗指定三子窝阔台为继承人。据说,这是察合台首先提议的,到底是真的心直口快,还是要同归于尽,就不得而知了。

术赤在四子中年龄最长,战功也最卓著,却因为这一出狗血的家庭伦理剧,莫名其妙丢了汗位。既如此,日后术赤系的子孙也便心照不宣,退出了对中枢的争夺,一心经营横跨欧亚的钦察汗国,令欧洲骑士闻风丧胆,统治罗斯诸公国二百余年,此是后话不表。但显然,自那一刻起,术赤系和察合台系的裂痕,永远无法弥补了。

那么,四子托雷呢?

02 绝对控股的守灶人

按蒙古习俗,小儿子被称为“斡赤斤”,意译就是“看守火和灶的人”。如果家族分家,长子会被安排到离老家最远的地方,开枝散叶,由小儿子来继承父亲的家产,这就是所谓的“幼子守产”。术赤被封在万里之遥的钦察草原,成吉思汗外出打仗,总是派幼弟帖木格留守蒙古本土,都是这一习俗的反映。

因此,成吉思汗死后,手上12.9万人的精锐中央军,幼子托雷独得10.1万,几个哥哥和叔叔分别只分到几千人。托雷系一跃而成为蒙古汗国最有实力的政治集团。如果把汗国比作一个董事会的话,拖雷算是绝对控股了。

然而,草原帝国不是公司董事会,绝对控股也未必能当董事长。按草原的风俗,大汗上位应当是族亲选举制。当然,前任汗王可以指定人选,但仅凭先王遗嘱还不够,原则上要经过贵族议事会议,也就是忽里台大会,走一下推选程序,才能坐实。

忽里台大会

作为选举领导人的忽里台大会,跟幼子守产其实并不矛盾。

拖雷获得的,只是原属成吉思汗直辖的产业,包括蒙古本土的领地,绝大部分中央军、牧群、人口等等,好比是老家的祖屋。但住祖屋的,未必就是族长,幼子守产,守的是“产”而非权位。换句话说,拖雷只拥有祖屋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新任大汗才拥有蒙古帝国所有新屋旧屋,全部产业的产权。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拖雷以幼子守产的风俗和压倒性的实力优势,在本土掌握大权,史称“拖雷监国”,算是暂时代理董事长。窝阔台只能老老实实回自己的封地待着,直到1229年召开忽里台大会,在察合台的强力支持下,走完了确认程序,这才接过中枢权力,名正言顺成为汗王。日后,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也多次联手行动。

以中原史官的观点来看,窝阔台的卧榻之侧,就是拖雷的领地和十万大军,况且拖雷也是尝过当“董事长”滋味的人,作为新任大汗,又岂能安眠?三年后,年仅39岁的拖雷去世,死因不明,有一种说法,是被窝阔台毒死的,这在历史上并非定论,但在逻辑上倒也通顺。

强臣已去,此后就是窝阔台系的一统天下吗?

03 反攻倒算的擦边球

窝阔台在位期间,发动了著名的“长子西征”,成吉思汗各支子孙都有代表参战,兵锋所指,到达波兰、匈牙利一带。此时术赤已死,他的继承人拔都作为长支之子,又有地利之便,被任命为大军统帅,因此这次西征又被称为“拔都西征”。

蒙古西征

但就在这次征战中,各支系的矛盾继续激化。

因为久有的芥蒂和忌惮,窝阔台之子贵由、察合台之孙不里,拒不服从拔都的调度,屡屡和拔都发生激烈争吵,中途就被窝阔台召回。唯有拖雷之子蒙哥,西征中与拔都相交甚厚。这些貌似的花絮,都为日后汗位流转埋下了伏笔。

1241年窝阔台去世,因为窝阔台系内部的争权夺利,汗位一空就是五年,直到1246年的忽里台大会上,才由窝阔台长子贵由接任。这个结果,其实在会前的漫长运作中就已经明了,因此,拔都索性不去参会,只派弟弟别儿哥代为前往,来而不往非礼也,为西征时的矛盾,还了贵由一个冷脸子。

就在这次大会上,贵由跟与会者盟誓:“只要窝阔台家族中还有一个,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的人,都不会把汗位再传给别系之人”。贵由满心欢喜,以为汗位从此就在窝阔台系传下去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短短两年之后,根基未稳的贵由就病死了。拔都趁机以长支宗王的身份,在自家地盘上组织了忽里台大会,推举自己的好哥们,拖雷长子蒙哥为大汗。要论起来,蒙哥幼年间曾被窝阔台的昂灰皇后抚养过,成年后,还被窝阔台授予过部民,也算是窝阔台的养子。马马虎虎地讲,如果蒙哥上位,倒也不算违誓。

尽管如此,这次忽里台大会还是遭到了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联合抵制,都未派人参加。一年后,拔都派王弟别儿哥率大军压阵,在蒙古本土重新召开了一次忽里台大会,再次确认了蒙哥的大汗身份。

蒙哥也在会上以雷霆手段,扑灭了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异己势力,贵由的皇后海迷失、窝阔台之孙失烈门、察合台汗也速蒙哥等人,全部被杀。在名分、实力、外援一应俱全的情况下,蒙哥联手拔都,打了一个擦边球,将蒙古汗国的汗位从此转换到拖雷系名下。

此时的海都,年仅16岁,作为威胁不大的窝阔台旁系宗室,保住了性命,封地也得以保留。但是,作为窝阔台之孙,他也被断绝了日后继承汗位的所有可能。那么,海都会像小马哥那样,把失去的夺回来吗?

04 内讧纷争的拖雷系

1259年,蒙哥在攻打南宋时,死在今天重庆的钓鱼城下,没有指定继承人。

今重庆台州钓鱼城遗址

此后,拖雷系开始内乱。

在拖雷的四个嫡子中,蒙哥已死,阿里不哥“幼子守产”,此时正留守蒙古本部,得到了本土的蒙古传统势力支持,筹备在忽里台大会上正式上位。忽必烈则领有漠南地区,以原来中原王朝的地域为封地,有中原汉地的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我的地盘我做主”,中途就率先称汗了。不久,阿里不哥也称汗,二王内战,一触即发。

另一个王子旭烈兀,此时正受命西征,经略中东和外高加索地区,这片区域日后就成为伊尔汗国。至此,所谓的蒙古四大汗国就齐备了。

蒙古四大汗国疆域

旭烈兀在得到了忽必烈的承诺后,列土分疆成为一方汗王,退出了本土的汗位之争,转而支持忽必烈。在人力与资源上,中原地区本就比漠北占优势,加上忽必烈掌握着蒙宋前线的精锐部队,到1264年,内战结束,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

此间,经过十几年的经营,海都已成为窝阔台系的领导者。在内战中,他以坚持草原传统为名,纠结察合台系势力,坚决支持阿里不哥。眼见阿里不哥败落,1268年,海都公开起兵,拉开了“海都之乱”的序幕。

这一战,把整个欧亚大陆,包括四大汗国和蒙古本土在内,搅作一团,从此天下大乱。

05 海都一乱四十年

为增强自身力量,海都远交近攻,与时任钦察汗忙哥帖木儿结盟,向身边的察合台汗国开战,意图逼迫察合台汗八剌承认自己的宗主权。这一下,就搅和进来了三大汗国。

1269年,忙哥帖木儿出兵5万,与海都夹击八剌,八剌大败之下只好议和,将察合台汗国大片领地割让给海都。海都也公开称汗,与忽必烈分庭抗礼。

接下来,海都就对八剌发号施令,强令他去攻打伊尔汗国,以削弱拖雷系的实力。这下,蒙古四大汗国就全被海都卷了进来,海都之乱演进成一场“世界大战”。

八剌仓促进军,在1270年被旭烈兀之子,时任伊尔汗的阿八哈重创,狼狈逃回故地,一年后去世。海都乘虚而入,取得了察合台汗国的实际控制权,几番周折后,1274年立八剌之子都哇为察合台汗。

为了平灭海都,忽必烈暂缓攻宋,从江南战区调回了名将伯颜,多次大败海都,但无奈草原辽阔,很难找到决战决胜的机会。

拖延到1287年,海都居然把东道诸王:乃颜、势都儿、哈丹,也就是成吉思汗三个弟弟的后裔,也给拖下了水,意图东西夹击忽必烈。这位原本的窝阔台系王孙贵胄,已然成为蒙古帝国的“搅屎棍”。

1288年,忽必烈的元帝国迎来了事关国运的一战。忽必烈令伯颜留守旧都哈拉和林防备海都,自己亲征东道诸王。

此时,忽必烈年已73岁,身体肥胖无法骑马,乘坐大象拉着的木车指挥作战。最初,战事胶着,但元帝国据有江南膏腴之地,大量物资从长江下游的港口,由舰队源源不断地向北运送补充,终于打赢了这场消耗战。

一年后,忽必烈又亲征漠北,再次打退海都的进犯。至此,海都把十八般武艺都使尽了,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此后只是苟延残喘。

到1301年,忽必烈早已去世,海都在与元朝的战斗中兵败负伤,死在逃亡的路上。之后,窝阔台汗国陷入察合台汗国和元朝的联手打击,在1309年最终灭亡。海都挟制了察合台汗国几十年,死后不几年,自己的窝阔台汗国却大部被察合台汗国所吞并,真是报应不爽。海都之子,末代窝阔台汗察八儿投奔元朝,后被封为汝宁王。

06 分崩离析的帝国

严格来讲,蒙古帝国只有四位真正意义上的大汗:铁木真、窝阔台、贵由、蒙哥,他们是得到各个支系普遍认可,可以对整个帝国发号施令的领导人。

事实上,除了贵由只在位两年,无所作为以外,其余三人都曾起倾国之力,发动过狂飙突进的西征:成吉思汗西征,席卷花剌子模和南俄草原;窝阔台西征,饮马多瑙河,扫荡中东欧;蒙哥西征,灭亡了阿拉伯帝国。蒙哥之后,以蒙古全国名义组织的对外征伐,就此终结。威震天下的大蒙古帝国,实际上也就此瓦解。

三次西征路线图

由于帝国不靠谱的继承制度,必须经忽里台大会“选贤荐能”,确定领导人,造成了家族内部矛盾重重——既然大家都战功赫赫,那么谁为“贤”、谁是“能”?只要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人人都是鲤鱼,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去跳龙门。每一届汗位交接,就是一波内讧和纷争。

到忽必烈上位时,因为大势所趋,加上程序确有不合法,他已经失去了前任蒙哥汗号令天下的权威,势力局限在后来元朝的疆域范围内,术赤系的钦察汗国早已独立发展,察合台汗八剌与其兵戎相见,窝阔台汗海都挑动叛乱,只有同属拖雷系的伊尔汗国,还保持名义上的宗藩关系,但远隔万水千山,已脱离实际控制。

然而这并非结局,此后,内讧和纷争就在元朝和四大汗国内部分头上演。

元朝到灭亡也没有搞出一套稳定有效的继承制度,皇帝当得好好的,突然被哥哥轰下台,然后被哥哥册封为“皇太子”,当年又熬死了哥哥,重新当上皇帝……类似的荒唐事屡见不鲜。其他汗国也是如此,父传子、兄及弟、侄接叔……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内讧——分裂——衰亡,成为此后几百年间,各大汗国的演变通式。

也许,制度原本是好制度,是部落时代一个靠谱的好制度。它曾短暂的跃进到帝国时代,然后,又拖拽着蒙古帝国,退回到部落时代。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