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之手太阳小肠经,它是心脏功能晴雨表,有这5个常用穴位

今天所介绍的是十二经脉中的手太阳小肠经。前几篇文章讲述了经脉的命名,在这里再简单重复一下,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可见经络对人体的重要性。

再一个就是循行于人体上部肢体的为手经,循行于人体下部肢体的为足经,然后外属于阳,内属于阴,所以对于手太阳小肠经来说,它所循行的部位是身体的上肢外侧部位。那么对于它的大概循行路线是什么呢?我简单来说一下。

首先,它起于手小指的外侧端,沿着手背外侧到手腕部,直向上沿着前臂外缘后侧,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穴,向下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另外,它还有一条支脉,能够到达面颊部,到眼睛外眦,转入耳中,还有一条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行眼眶下,到达鼻子旁,再到眼睛内眦,最后到颧骨部位,和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那么,根据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的部位和经过的脏腑,有哪些病证和它有关呢?首先有头面五官的病证,根据它循行的头面五官,与它相关的有头痛,眩晕,目翳,耳鸣耳聋以及咽喉肿痛等五官疾病。另外对于神志病证有癫症,狂病以及癫痫病证。

除此之外还能治疗热病,最后根据它循行的部位以及走位,还有哪些病证呢?还有肩臂酸痛,肘臂疼痛,颈项强痛以及小指麻木疼痛等疾病。

我们身上的“麻筋”刚好是小肠经的循行线路,大家可以试着击打一下小肠经,如果能一直麻到小手指,就说明心脏供血功能是正常的,如果不麻,就需要检查一下心脏是否存在供血不足的问题了。所以手太阳小肠经又被称为心脏功能的晴雨表。

对于经脉,上面会有很多的穴位,穿连成一条经脉。那么对于手太阳小肠经这条经脉中,又有哪些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较多,出现频率较高的穴位呢?还有以及能够治疗上述所说的疾病呢?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比较重要实用的穴位吧。

一,养老穴

在手腕小指侧可摸到一凸起高骨(尺骨小头),沿高骨的最高点往桡侧推,可触及一骨缝,按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听到这个穴位的名字,大家应该很好奇,养老是真的能养老吗,其实它的作用确实有点意思。因为到了老年,难免会腰疼肩膀疼的,眼睛也会老眼昏花甚至看不清东西。而这个穴位就主治肩,背,肘,臂酸痛以及项强等经脉循行所经过的部位病证,还能治疗急性腰疼以及目视不明。

二,小海穴

在肘尖(尺骨鹰嘴)最高点与肘部内侧高骨(肱骨内上髁)最高点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麻感处即为此穴。

它可以配合养老穴,一起治疗肘臂疼痛,麻木,手颤等上肢病证,还能治疗耳聋耳鸣,目黄,牙龈肿痛等五官病症,最后还能治疗癫痫。

三,肩贞穴

垂肩,上臂内收,从腋后纹头向上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根据这个穴位所在部位,针灸可以治疗肩臂疼痛以及上肢不遂,以及耳鸣。

四,天宗穴

垂肩,取一标有三等分的弹性皮筋,将皮筋的两头与肩胛冈下缘中点、肩胛下角对齐拉紧,皮筋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相当于冈下窝中央,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处即为此穴。

针灸或者艾灸这个穴位,可以配合肩贞穴治疗肩甲疼痛,还能治疗气喘。另外,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很多年轻女性也会患乳房疾病,那么这个穴位就能有效针对乳痈以及乳癖等乳房疾病。

五,颧髎穴

在面部,颧骨最高点下缘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这个穴位不适合艾灸,适合针灸或者按摩。是针对五官病症非常有效的穴位,它可以治疗牙疼牙齿疼痛,面痛等面部疾病。

如果对于这些穴位,你选择艾灸治疗,那么艾灸方法就是每次艾灸30分钟左右,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艾灸次数。艾灸后不宜洗澡。

身体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习一下简单的医学知识自我保护,另外一定要注意加强锻炼,注意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