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冷知识——地藏菩萨和九华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中国的名山大川众多,但大多与道教有关,著名的“五岳”即来自道教中的“五行”文化。的确,道家主张清静无为的思想是很适合在归隐山林后慢慢领悟的。但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华山,分别是佛教里的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的道场。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可不是星球大战里的原力)。

四大菩萨

小说中的地藏菩萨

除了地藏菩萨,其他三位菩萨相信各位多少有点耳熟。在《封神演义》中,这三位分别是文殊广法天尊(收弟子金吒)、普贤真人(收弟子木吒)和慈航道人。三位均位列十二金仙,都是元始天尊门下的得意弟子,也就是姜子牙的师兄。在《封神演义》中,文殊、普贤、慈航都曾出战,并且大破了万仙阵,收服了截教的三位弟子乌云仙、灵牙仙和金光仙。这三位截教弟子也就是我们在《西游记》里看到的青毛狮子精、白象精和金毛吼。文殊广法天尊成了后来的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是后来的普贤菩萨、而慈航道人则是后来的观音菩萨。

三大菩萨都是这位骑着飞猪的太乙真人之师弟

整本《封神演义》都是找不到地藏菩萨的,因为和其他三位菩萨都是从道教“转系”到佛教不同,地藏菩萨是根正苗红的佛教出身,而封神主要是写道教的书,自然不会提到他了。佛教里说不受戒不能成佛,其他三位菩萨虽然也有大功与大德,但因为没有受戒,其实是没有成佛的资格的。而地藏菩萨本来就是修行的僧人,在有资格成佛的前提下甘愿自降一档成为“菩萨”,主管冥界的他曾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一个响当当的行动派。但是这个誓言发的有点大,就像程序猿说“BUG不清,誓不退休”,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地藏菩萨形象

《西游记》里地藏菩萨倒是出现过几次,但都不算露正脸,存在感很低。孙悟空大闹地府后,阎罗王上奏玉帝的奏章是他写的,因为他算是十殿阎王的顶头上司;真假美猴王里他的坐骑“谛听”听出了谁是假猴王,但地藏很懂领导的心思没有说破,直接打发他们去如来那里。在四圣试禅心的章节,观世音看八戒色心不改,想惩戒一番,拉上了普贤和文殊,甚至拉上道教的黎山圣母也不带地藏玩。

三大菩萨化身“珍珍”“爱爱”“莲莲”戏耍猪八戒

此外,其他三大菩萨的坐骑都曾下界为妖阻挠唐僧西游,甚至观世音养的金鱼都耐不住寂寞下界,只有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在勤勤恳恳的工作。其实地藏菩萨如此低调不难理解,因为他真的很忙,毕竟是冥界的掌门人,没有功夫管这些闲事。就像程序猿忙着写代码,没有多少工夫管其他的事情是一个道理。

金地藏与九华山

佛教里认为在四大菩萨中,唯一一个经过转世修行的就是地藏菩萨,这就不得不说唐朝僧人金乔觉和九华山的故事了。金乔觉(696-794),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在唐朝佛教盛行时期来大唐学习佛法,后来在九华山苦修,最艰苦的时期只能以白灰和米饭为食。在九华山圆寂后肉身数月不烂,加上相貌和佛教里的地藏菩萨很相似,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转世。金地藏的一首诗还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当然,诗的品质不算上乘,不过考虑到人家是外国人,还能被收录到全唐诗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就了。此外,金地藏对茶叶也很有研究,据《青阳县志》载:“金地茶,相传为金地藏西域携来者,今传梗空筒者是。”《九华山志》也载:“金地茶,梗心如筱,相传金地藏携来种。……在神光岭之南,云雾滋润,茶味殊佳。”九华山的煎茶峰,相传为“金地藏携道侣于前汲泉烹茗”之地。金地藏在九华山提倡种茶、饮茶、从佛法,但不忘茶事,是“茶禅一味”的倡导者。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