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第三个一百年:冷酷苏丹,与中东版的挟天子令诸侯

喜大普奔,拖延症晚期的记译君,终于在今天重启奥斯曼帝国六百年计划啦!

上回我们说到,安卡拉之战过后,一度走向灭亡的奥斯曼帝国,花了半世纪时间收服失地,发展成疆域更胜以往的大帝国。而接下来这一个世纪,可以说是奥斯曼走向帝国最巅峰的阶段。其间跌宕起伏,记译君决定用两篇文章来为大家娓娓道来。

夕阳下的圣索菲亚,自从攻克了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便成了奥斯曼帝国的一个标志。图源:图虫创意

在谈奥斯曼之前,让我们先将目光看向东边的伊朗地区,此时称霸那里的是萨非王朝。对萨非王朝来说,他们面临着东西两方的外侮威胁。东(中亚)有昔班尼王朝,西(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则有奥斯曼帝国。最糟糕的是,两者都是当地所向无敌的强国。一旦遭到两边夹击,必死无疑。因此,萨非王朝便派出和平使者拜访奥斯曼,同时进军东方,计划率先撂倒昔班尼王朝。

结果,出人意料的是,萨非王朝竟然轻而易举地就击败昔班尼王朝了!从此,萨非王朝的不败神话便开始四处流传,伊斯玛仪一世更是彻底得意忘形,真的自以为是救世主降临。没了后顾之忧的萨非王朝,一个反手,便将矛头转向西方的奥斯曼。

首先,他们在奥斯曼统治势力较弱的安纳托利亚东部各省展开什叶派的传教活动,煽动并支持当地人士发起叛乱。奥斯曼不得不设法处理这些动乱,但偏偏就在此时,高手穆罕默德二世已离开人世,交棒给了儿子巴耶塞特二世。然而,这位巴耶塞特二世却是个优柔寡断又愚昧的人。由于他处事不周,让禁军耶尼切里怨声载道,儿子们也彼此反目成仇,导致叛乱的镇压一拖再拖。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图源:图虫创意

在这动荡之中,苏丹的一个儿子塞利姆获得耶尼切里支持,决定发起政变,将父亲赶下了苏丹宝座。这位新皇,便是奥斯曼帝国第九代君主,塞利姆一世。继位后,为了巩固权力,他延续了帝国皇位继承的血腥“传统”。做完这一切之后,下一步就是彻底杜绝叛乱的威胁了。

塞利姆意识到,只镇压浮上台面的叛乱是不行的。用记译君的比喻,这样等于只是把杂草的可见部分割除而已,如果根部仍稳稳扎在土壤,不久后又会是一片乱草丛生。必须彻底驱逐这些什叶派支持者,将他们斩草除根!因此,无论是否有确凿证据,塞利姆一世都要以“假定有罪”的宗旨来打压乱党。不过,要强制执行这种峻法,苏丹势必得先取得法律根据。于是塞利姆立即动用各个法官,要求他们宣示萨非及附和者皆属无信仰之人,可处死。借此获得法律根据的塞利姆一世,从此得以冠冕堂皇地扫荡叛党,处死多达4万人。

看来,“冷酷者”的别称并非浪得虚名。但,倘若不除掉叛乱的幕后黑手萨非王朝,日后必定会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叛乱。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于是塞利姆便率领以步兵、炮兵为核心的20万大军,攻向萨非领土。而萨非方面,由伊斯玛仪一世率领的军队则是以骑兵为主,仅有一万两千人。双方兵力根本是云泥之别

人数居于劣势的萨非王朝本应避免正面决战,拉长战线,或是采取突袭以扬长避短,结果过于自负的伊斯玛仪一世竟决定陈军于查尔迪兰,“堂堂正正”地硬刚敌军主力。战争尚未开始,却已能预料到最后的结果。开战不久,萨非王朝即溃不成军,伊斯玛仪虽勉强逃离战场,却从此自暴自弃。记译君不由感叹,从小就不知挫折为何物的人,总会因此一次失败而毁了自己的人生

奥斯曼帝国的标志之一——花押,图源:图虫创意

而在查尔迪兰战役两年后的同月同日,奥斯曼帝国又迎来一场关键战役,这次对手则换成了统治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此时的马木留克王朝内政腐败、国力衰弱,军队装备仍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奥斯曼则拥有最先进的大炮500门,外加配备火枪的耶尼切里步兵军团。从双方实力看,奥斯曼无疑占据上风。

然而战火点燃后,奥斯曼却随即处于劣势。时任马木留克第54代苏丹的格哈利看来非常善战,在马木留克军右翼的猛攻下,奥斯曼军左翼逐渐溃不成军。塞利姆一世不由焦急起来:“糟了!左翼快要失守了!海尔贝伊那家伙到底在干嘛?要是再不行动,我们就要重演安卡拉之战的悲剧了!”

原来,奥斯曼早在开战前便买通了马木留克将军海尔贝伊,双方立下了让后者在战场上倒戈的约定。但直到此时海尔贝伊都纹丝不动。是要坚持到他倒戈的那一刻,还是趁尚有余力时赶紧撤退?一个误判,就可能让塞利姆一世小命不保。

幸好,在这生死交关之时,海尔贝伊终于倒戈,情势顿时扭转!马木留克苏丹格哈利眼睁睁看着即将到手的胜利反而演变成全军覆没,不禁激愤而死。从他的症状来看,记译君觉得应该是情绪过于激动导致的脑溢血。而成功突破第一道关口的奥斯曼军,便势如破竹地一路攻向大马士革、耶路撒冷以及首都开罗,转眼间消灭了马木留克王朝。

时值1517年。不过,这件事并不单单只是“一个名为马木留克的王朝灭亡”如此简单,其中可是蕴含了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不然,记译君也不会如此浓墨重彩地记述了。首先,在政治军事方面,奥斯曼帝国重现了拜占庭帝国的疆域,而从古代直到中世纪都是“罗马内海”的东地中海,现在成为了奥斯曼内海。经济上,奥斯曼帝国得以独占“东方贸易”的路线,从此有了源源不绝的庞大收入。宗教方面,奥斯曼不仅获得了圣地麦加和麦地那,还将原本由马木留克王朝“保护”的哈里发接来,置于自己的保护伞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象征性权威。

战场上的奥斯曼苏丹,图源:图虫创意

记译君在这里插个题外话,如果把视野放到世界历史,那么1517年不仅仅是对西亚意义重大。这一年,威腾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大学附属教会门前张贴了“95条论纲”,宗教改革由此开始;这一年,也是欧洲(葡萄牙)初次派出使节与中国(明朝)接触的一年。

回到奥斯曼。正如曹操没有篡夺汉献帝的皇位,塞利姆一世也没有篡夺自己庇护的哈里发的位子。与三国历史更巧合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以禅让的形式取得皇位;而奥斯曼帝国这边,也是塞利姆一世的儿子苏莱曼一世以“委让”名义获得哈里发的头衔。看到这里,大家一定跟记译君有同样的感慨:历史真的就是不断重演啊

而这里提到的苏莱曼一世,便是赫赫有名的苏莱曼大帝,也将是奥斯曼六百年系列下一篇的主角,请大家继续关注记译中心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