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有光绪帝的全力支持,为什么还是只维持了百日

百日维新就是指光绪实行新政的103天,时间是从光绪廿四年四月廿三日(1898年6月11日)诏定国是,实行变法后,至同年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慈禧太后收回政权之日止,前后共计103天。

光绪廿四年(1898年)春末夏初,北京充满了蜕变的气氛。因为大家都知道,年轻的光绪皇帝热烈地支持变法。

终于光绪在康有为两道鼓励变法的奏折激励下,向慈禧摊牌,要求慈禧交权。

光绪请人转告慈禧说:“儿不能做亡国之君,如不付儿全权,宁愿让位。”慈禧听了很生气,就叫人告诉光绪说:“皇帝要办的事,太后决不阻挡。”于是光绪召集全部军机大臣开御前会议,四月廿三日下诏书“明定国是”,这是清王朝末期一篇最重要的诏书,也标志着维新改革的开始。

然而,从光绪帝在不做军事、人事方面布局的情况下,就仓促要求慈禧交还政权,就已经可以预见此次维新失败的命运。

光绪帝

01

同样,康有为新政派最大的失策,是误以为凭光绪皇帝一道一道诏书就能达成改革。

守旧派则紧紧地抓往西太后,完全不理会新政的诏书,而各省督抚们都是些老奸巨滑的官吏,他们尽管接到了新政诏书,却并不行动,静观慈禧和光绪这场政治争斗,到最后是谁胜谁负。

新政一党,在经历了一番只闻雷声不见雨点的形式化改革后,又听闻荣禄到天津出任北洋大臣后,积极安排一次盛大的阅兵典礼,而慈禧要在荣禄的军营中宣布废黜光绪皇帝,更是慌了手脚,错误的选择了拉拢并不熟悉的骑墙派袁世凯密谋政变。

袁世凯在八月初五日第三度蒙光绪召见后,立即搭火车返天津。下车后就去见了直隶总督荣禄,把谭嗣同的计划和盘托出。当晚密谈到午夜,第二天早上二度密谈,第二天晚上三度密谈,并晚餐。

初六日早上慈禧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采取行动了,抢先发动了政变。

慈禧

02

八月初六日的早上,慈禧直入光绪寝宫,把所有文件都拿走。光绪惊惶失措,战战兢兢地跪在太后面前,太后指着光绪恨恨地说:“我抚养你廿余年,你今天竟听信小人之言要谋害我,你还有良心吗?”光绪脸无人色,嗫嚅地说:“儿子怎敢!”慈禧说:“呸!痴儿,今日没有了我,明天还会有你吗!”

就在这一天,慈禧传旨重行临朝训政,理由是皇帝有病,需要休养。至于光绪皇帝, 则被安置在三面环水的瀛台中“养病”。

八月十三日下午二时,慈禧传旨:“谕军机大臣等: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 谭嗣同、刘光第等大逆不道,着即处斩。”下午四时,康等被押赴宣武门外菜市口行刑。

康广仁首先受刑。谭嗣同就刑之前,对监斩官刚毅说:“过来,我有话讲。”刚毅红着脸走开。林旭厉声问:“我们未经审讯,究竟犯了什么罪?”这六个人是维新变法后, 戊戌政变的牺牲者,后人称之为“六君子”。

至于支持新政的一班朝臣,张荫桓被遣戍新疆。徐致靖则被判监禁终生。其他株连坐罪的有李端棻、翁同棻、黄遵宪、张元济、宋伯鲁、陈宝箴、陈三立等20余人,或被发配,或革职永不叙用,或被囚禁,或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慈禧重新训政后,立即把新政全部推翻,已裁汰的衙门和冗员一体恢复,八股文仍然交运,武科照旧考箭刀弓石。

维新变法唯一留到后世的政绩,只有一个京师大学堂, 便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戊戌六君子

03

回顾维新运动的整个过程,会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失败的因素很多,西太后不支持是最大的原因。事实上,西太后是代表守旧派,而守旧派则不只是几个人,相反的守旧派力量很大,不只在朝中,在野的很多读书人也是顽固地反对变法。中国读书人都是标榜奉行先王之法,所以倡行变法就是大逆不道,而变法的人也总是托古改制。

直接激起官场中反对的,是因为新政如果进行,就要打破了许多人的饭碗。在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六个闲置衙门的上谕颁布后,北京城内的官吏群情激愤。接着又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个巡抚,一个东河总督和许多不办运务的粮道,无盐场的盐道衙门。上谕中还说:“其余京外应裁文武各缺,命大学士、六部、各省将军、督抚,分别详议以闻。”于是“群情大骇,谓帝大背祖宗制度, 皆赴宁寿宫请太后保全,收回成命。”

还有“废八股试帖楷法试法”表面上虽然没有妨害任何人,实际上也影响极大,因为当时中国整个教育的内容就是为了考八股,无数的读书人夜以继日应付考试以求功名富贵,忽然晴天霹雳,废止了八股,读书人们的心血光阴都付诸流水,前功尽弃。年轻的人从头做起还来得及,年老的人岂不功名富贵无望了,他们对新政自然是痛心疾首。

求变求新是时代的需要,一个社会要进步就要不断地求变求新。同时,一个社会,保守势力总是巨大的,谈改革就要谈如何消灭愚昧和反动,把阻碍变化的守旧力量消灭,不能消灭保守势力就无法革新。

END

作者:凡人问道


上篇回顾:难怪会失败,看百日维新,光绪帝和康有为都用了哪些昏招?

下篇预告:维新失败后,为什么康有为得以逃脱,他的后半生是如何度过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