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架桥倾覆背后的致命超载:"钢材物流不超载的话,利润特别少,赚不了钱"

桥梁倾覆分析专家对本刊表示,自2007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桥梁倾覆事故中,除两起以外,其他多为车辆严重超载和偏载作用下桥梁的倾覆破坏。发生在江苏省最大物流基地无锡的这起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的高架桥倾覆事故也不例外。

记者:黄子懿

实习记者:杨月

必经之路

事故发生后不到24小时,现场清理就完成了大部分,塌桥不见了踪影。

10月11日晚上18:00左右,家住无锡锡山区锡港路附近居民们又一次来到事故现场,在塌桥500米外的封锁线外,看着轰鸣的清理现场。根据官方通报,10月10日晚18时许,无锡锡港路上、312国道K135处的跨桥发生桥面侧翻,有3辆小车被压,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除了现场工作人员和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外,这是一个很难让外人接近的现场,现场约1.5公里外就拉起封锁线,从里到外一共三层警戒。在最外一层,聚集起大量下班高峰期必经此路的电瓶车和过路人,在民警们一声声“绕路”的劝告中,向前方抬头张望着1公里外的情况。

侧塌的桥体——那个目测长约50-60米,重量更无法估量的庞然大物,已看不到踪影。事发当晚开始,现场聚集起来自无锡当地各个建设部门和单位的员工,轮流排班进行清理。一个现场工作人员说,最初方案是对桥体进行爆破,后来出于安全原因放弃,取而代之的数辆挖掘机、凿岩机“一点一点凿”,到11日白天,凿钻工作近乎完成。老路面爆破后,剩下是碎石清理,挖掘机、运输卡车进进出出,轰鸣漫天。

11日傍晚,本刊记者在现场南侧看到,清理车辆共约有20-30辆,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有上百人。晚上近19:00时,他们开始对路面进行大扫除,碎石翻滚,扬尘漫天。此后,两辆洒水车先后在500米长的核心路面反复前进、倒退着洒水,直至路面全湿,扬尘的味道被扑鼻而来的水气浸润。工作人员说,最迟次日早晨高架桥下的锡港路就可通车。截止发稿前,这一估计成为现实,有近3000平米的沥青路面铺设完成,并涂上了新的交通指标线。

对于更多人来说,秩序恢复并不代表遗忘,断桥残面仍悬挂在地面道路上方,似乎是要提醒人们那个刚刚过去的悲剧。“以后再走这条路都有阴影了。”家住事发现场附近约400米外的王洁说,桥塌下来时,她原本在家和丈夫准备晚饭,突然听到了一阵轰响,过了十几秒,一阵风吹了过来。她问丈夫:“你是不是把风扇打开了?”丈夫笑了,“你是不是喝了酒?”直到手机消息频频弹出,窗外慢慢聒噪,夫妻二人才知道出了大事。“后来我想了一下,地震的时候也是有风的。”在四川经历过地震的王洁说。

在围观清理的现场,一些居民在感叹,很难想象家门口的这座桥居然塌了。“幸好我导航设置了躲避拥堵路段”、“我几分钟前刚刚从桥下过马路过来”。王洁在此居住了近10年,她说,这条路连接着无锡市区与附近的东北塘街道,本地人经常走,高架桥周边,钢材城、物流基地林立,也是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流通地,一到早晚高峰,货车、小车、电动车川流不息。“如果当时不是因为有红绿灯,后果不堪设想。”

大桥倾覆之际,有三辆车被压。其中一辆近乎被拦腰斩断黄色小车里,有一对母女均不幸遇难。据媒体报道,遇难者亲属称,当时母女俩正一起回家,这条路是回家必经之路。母亲31岁,在无锡当地一所国际学校工作,女儿只有5岁,还在上幼儿园。姥姥在得知消息后赶到现场,哭到脸色发白,不能自已。

另一位遇难者是四川籍的单亲爸爸。据媒体报道,他在无锡打拼多年,有一个16岁女儿,目前在读初三。事发当晚,邻居们上门安慰女孩,女孩哭得稀里哗啦,看到视频中父亲的车牌站都站不住,也不肯吃饭。邻居只好安慰说:“爸爸只是受重伤了,还要等你去看望。”而爸爸,再也没从这条必经之路回家。

致命的超载

“桥看上去其实一点都没坏的。”王洁说,事发后到当晚凌晨,她和丈夫一直在现场观看救援。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有群众上到被压车辆前喊:“有人吗?”“还好吗?”但未得到回应。此后救援队和警察先来赶来,围观群众也越来越多,现场四面八方都着排百米长的队伍。

当晚,忙碌的救援与清理现场中,有几位特殊的学生。他们来自某高校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专门从几百公里外赶到无锡。在现场,他们拍摄了很多桥体倾覆的现场照片,包括桥体箱梁、栏杆、桥墩等,并传给了自己的老师。

这位老师长期致力于桥梁倒塌事故分析和新型桥梁结构研究,提出了典型的独柱墩梁桥倾覆破坏模式,是桥梁倾覆分析的专家。他的团队随后根据这些照片和公开信息,进行了倾覆计算及有限元模拟,并在很快得出了初步结论。

“根据倒塌现场残骸照片和视频,可以初步判断,本起桥梁事故符合梁桥倾覆先转动后滑动的破坏特征,可以初步认定事故原因为严重超载和偏载作用下引起梁桥发生倾覆破坏。”这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若要简单说原因,“我觉得可能是超载。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事发大桥为一联三跨箱梁桥,每一排有四个桥墩,四个桥墩中间两个为独柱墩。该专家对本刊记者说,“独柱墩梁桥全世界都在广泛应用,优点是造型美观、节约桥下空间,缺点是抗倾覆承载力不足。但国外为什么类似事故少?国外超载没国内那么严重。”

有现场专家对媒体表示,事故或并非单一车辆超载所致,先后有多辆超载大货车驶过,导致独柱墩桥面像跷跷板一样运动,最终侧翻。其中有一辆载着六卷钢卷的大货车驶过时,桥体翻身倾覆,大货车也掉了下来,钢卷散落四周。

据一张现场群众拍摄的图片显示,这些巨大的钢卷为热轧卷板,其中一卷上贴的合格证显示,每卷重量约为28.5吨,六卷钢卷实际载重超过170吨,而该车辆设计载重为55吨。这一标准与事发桥梁设计荷载允许最大车重相同,事发路线限重更低,为40吨。也就是说,按照交通规则,仅这一辆车就超载超两倍。

该专家表示,自2007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桥梁倾覆事故中,除两起事故外,其他多为车辆严重超载和偏载作用下桥梁的倾覆破坏,如2011年浙江上虞春晖桥、2012年哈尔滨高架桥鸿福路段、2015年河源赣粤高速匝道桥等。以上三起事故有一个共同点:均为3辆120吨及以上车辆同时超载且偏载发生倾覆破坏。

“不仅是独柱墩梁桥,部分横向双支座的大悬臂箱梁桥,尤其是上部结构自重较轻的钢箱梁,由于在严重超载作用下,有可能导致盖梁悬臂发生受弯受剪的强度破坏,有可能进一步增大倾覆的风险。”该专家表示。

为何超载?

据媒体报道,超载货车从江阴码头开往无锡,车身标注限重38.5吨,属于无锡成功运输有限公司。事发后第一时间,公司负责人就被带走,招牌被拆除,员工与亲属均联系不上。

对于王洁来说,家门口的那座大桥,超载的货车并非偶然。在事发地附近,聚集着三家钢材城,以及与之相生相伴的物流基地。事故发生后,附近的物流基地仍然灯火通明、日夜不息,货车在封锁路段附近穿梭不已。

无锡是江苏最大的物流基地,物流园区与企业数量都名列省内第一。事发路段312国道在无锡境内约有48公里,是苏南公路网中的重要通道。事发地附近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张辉军对本刊记者说,无锡市区内所有市政高架都不能通行货车的,但这次事故发生段路并非市政高架,而是国道高架,货车可以上。这条路是连接张家港、苏州、上海,是物流的必经之途。“只要是拉货去张家港和上海,那是必经之路。国道省路费,也没有地面道路通行。”

很多货车拉的货是钢材与建材等。公开资料显示,事发路段建设于2005年,几乎是同一时间,在塌桥西北侧几百米外,一座总占地750亩,总规划50万平方米,投资共计约10亿元人民币东方钢材市场拔起而起,目标是打造一个产值千亿元级别的市场。一位钢材城附近做不锈钢生意的张姓经理说,于钢材物流来说,不超载的话,利润特别少,赚不了钱。“像拉不锈钢一般也就超个20%-30%,像(出事车辆)这么多是不会有的,他们拉的是黑皮卷。”

前述物流公司负责人张辉军表示,一般长途车都不敢超载,“长途要走高速”,超载多是短途车。如果是拉钢卷,跑短途一般按吨计算,一吨运费估计约为20-30元。“如果按照载重标准,运一次货所赚1000块钱都不到。短途拉70-80公里,运费起码要到3000元司机才干。老板为了省钱,司机为了挣钱,大家心照不宣。

“反正自从我搬来这里,交通就一直很堵。”王洁说。每天几乎晚上8点后,锡港路上就会被这种大型钢材车堵得水泄不通。“他们晚上车最多,小车在他们边上连变道都不敢。”而在路上的高架桥,也时时刻刻有大货车行过,车速缓慢,声音巨大。事发时,当她第一时间听到有桥塌了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家门口那座桥。“他们从桥上跑过去的时候,那个桥都在震。”

(本文摄影黄子懿,文中王洁、张辉军为化名)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人类未来,吃什么】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