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代定窑

宋代,是中国瓷器全面发展的时期,掌一眼将陆续推出宋代各个窑口瓷器的鉴别参考,以飨广大关注掌一眼的藏友们。首期推出宋代定窑,后续还将陆续推出汝窑、哥窑、官窑、钧窑等。



宋以前的瓷器以青色为主,到了宋代创造了红釉(但非纯红)和多种前代未有的色釉,窑变也在这时产生。宋代的瓷窑星罗棋布,其中许多是十分著名的,定窑尤甚。




定窑的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一带,唐代已经烧造,五代时已较发达,宋代定瓷已成为著名品种之一。




定窑的特点是:

△胎薄而轻,不很透明,白中闪黄色。仿品胎半透明,清代仿的多浆胎。

△定器为覆烧,十之八九口上包有极薄的铜口,不包的可能是时间长久,铜口脱落,也有后人重包的。

△定器多覆烧而釉流向足部。

△定器以白色釉者最著名,釉色带乳黄。

△积釉处有“泪痕”,隐现黄绿色。

△釉薄处能看出胎上旋轮痕。

△釉开片者少。

△造型以盘碗为多。

△定器唇部渐薄。

△纹饰分为印花、刻花和划花。印花用模压,均阳文,题材以花卉为多,如牡丹、萱草等,也有富贵、宜男等宋代常见图案,层次分明,而无繁缛感觉。刻花和划花,用竹片或刀做工具。用竹片的线条较宽,有明显的刀锋,用刀的线条较细,刻划划粗率的器胎较薄。刻花简洁有力,多斜坡曲线。定器以刻花者为贵。刻花常用的纹饰有莲花,海水用平行齿状器划出,俗称“竹丝刷纹”,还有龙、螭、莲池游鸭、鸳鸯等。仿者纹饰不很流畅。

△定器有铭文款的都在白釉器底内,字多阴文直行刻划。横刻铭文有“尚药局”等字,由右向左。铭文较多的是“尚食局”,多为大盘用款。定器铭文有官、五王府、尚食局、禁苑、聚秀、慈福、奉华等。

△定器还有素白无花的;酱色的叫紫定;黑如漆而胎骨极白的,叫黑定;绿色的叫绿定。




还有人把河北曲阳烧的叫“北定”。另一种和它相似的叫“南定”,传为江西吉州窑所烧,一说为南宋渡江后在江西景德镇“昌南窑”烧造。二者区别是:

△北定胎黄白色,稍厚重;南定胎白(如景德镇瓷土),较薄而轻。

△北定釉薄,多牙色(白中如有粉状,闪乳黄),闪红者最好,也有极白的。

△南定“泪痕”少,有“泪痕”处则釉泡稀而大。

△北定多刻花,线条粗犷有力,较深,印花则突出较高,南定纹饰较繁复细腻,印花亦细而较浅。

△北定器准备镶铜口者口无釉(口上也有釉的),南定器口均无釉。

△北定无平底,吉州窑仿定器平底。

△北定釉中可见竹丝刷纹,南定无此纹。



另外还有一种“土定”,为明代彭城窑产,为便于鉴别,并叙述在这里。土定的特点是:

胎有两种:

△瓦胎为淡红色。

△陶胎,色白中带黄。

△胎体较厚而质松,故分量轻。

△釉白中闪红或闪赤,与胎结合不紧,易剥落,有很多较大开片,亦有“泪痕”,色黄而胎较稠。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