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豪赚十几亿,马云都羡慕,看他带娃也焦虑,我就安心了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夕夕

很久之前,就听过他的传奇故事。在他挥别江湖之后,最近又看到的新闻。

这次不同,他讲述了他和孩子的故事。

1

超级学霸、科技富豪的完美人生

说起互联网圈的传奇人物,邵亦波绝对算一个。

他是先于马云,告诉中国人什么叫做“网购”的人。

永远拿第一的数学神童。

据说,他4岁的时候,父亲用加扑克牌教他数学。通过每日不间断的训练,他能在12秒内把52张扑克牌加完。

后来上中学,曾获得十几次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高二时,拿到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跳级去美国上了大学。哈佛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双学士,哈佛大学商学院1999届MBA。

妥妥的超级学霸。

1999年,在鲜有人知道网购为何物的年代,25岁的邵亦波顶着“哈佛才子”的名号,从美国归来创办了易趣网,开启了中国人的电子商务时代。

彼时,马云才刚刚回到杭州,带着凑来的50万块钱,准备和“十八罗汉”一起成立淘宝。

2003年,邵亦波将易趣网以2.25亿美金的价格卖给了eBay。在不到30岁时,已然成为亿万富豪。

事业如日中天,爱情和婚姻也同样让人艳羡。媒体常常用“金童玉女,浓情蜜意,恩爱有加,子女绕膝,家庭美满”这些词语来形容他的完美生活。

卖掉易趣,和妻子孩子回到美国,让他和家庭有了更多的连接。

△ 邵亦波和父母、妻子还有3个孩子

2

20分爸爸到80分爸爸的变化

但,看似拥有“完美人生“的邵亦波,和孩子相处的并不好,甚至很难受。

邵亦波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对他们的爱自不必言说,但在跟三个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他竟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是对小儿子。要么不愿意陪孩子,要么明明不愿责骂或打孩子,却还是忍不住那样做。

他说,以前根本不喜欢陪小孩,和他们在一起就会觉无聊和焦躁,甚至还会有点怨恨的感觉。一旦觉得不舒服,下一秒就会逃走去查邮件了,来躲避这些负面情绪。

女儿很乖巧,跟他和太太很像,还好一些。儿子就和他们很不一样,邵亦波说当时特别不能接受他,经常会责怪、打骂他。

一个邵亦波曾经的同学曾这样解读邵亦波和儿子的“矛盾”。

“他以前对小孩很紧张,有着很高的期待值,不一定完完全全呵护着孩子的意愿。任何自己是学霸神童的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对自己的孩子有相似的要求,这种要求在很多时候的确有些过高,或者不合理。”

这样的父子关系,不但折磨着邵亦波,也折磨着他的小儿子。

时间长了之后,他发现儿子的性格开始发生变化。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听话,但是他的眼神,经常会透露出一种愤怒的情绪。那个时候,邵亦波的儿子只有8岁。

这让邵亦波很难过。现在回头看,他给当时的“父亲邵亦波”只打20分。

但邵亦波没有固守自己的认知,他开始审视自己,并开始接受一些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辅导。

一开始,他只是想学习如何做一个更好的父母,更好地教育儿子,改变儿子。但是当这个历程真正开始之后,他才发现需要改变的不是儿子,而是他自己,需要改变的不只是他的行为,而是很多的意识。

他发现自己陪孩子玩或睡觉时会觉得无聊和焦躁,是因为他在无意识中继承了父辈将养孩子视为一项严肃的工作而非享受的观念。

他发现,自己必须每时每刻都去做一件有用的事情,否则心里就很慌。

但当他抛弃了“效应”的观念,学着简单享受和孩子的相处时光,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走上了一条无比美妙的新道路。跟孩子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他自己也更加快乐了。

现在,他可以给这个“新父亲邵亦波”打80分。他甚至可以指导同事解决孩子的问题。

邵亦波有个合作伙伴,她的儿子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莫名地发一次很大的脾气。邵亦波给她介绍了一种叫做special time(特别时间)的方式:每天花5~10分钟的时间,全身心陪伴孩子。后来,合作伙伴的孩子身上,出现了“魔法般的效果”。

3

育儿不是“工作”,“有用”是最无用的目标

读完邵亦波的亲子故事,有种如释重负、恍然开朗的感觉。

如释重负是因为,原来财务自由的科技富豪,带娃也有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的曲折历程,也会焦虑、焦躁,不知所措。

反过来说,别再拿生活工作压力当借口,吼孩子、打孩子了,就算哪天财务自由了,照样还会这样做。

而恍然开朗是因为,他的“开悟”其实道出了很多父母养娃焦虑的深层原因,包括我。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对他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他吃好睡好拉好,健康开心就行。于是,亲子关系也很简单,想着法子陪他玩,一起开心。

简单愉快的亲子时光。

伴随孩子的长大,我们对他的要求慢慢增加、提高。当然,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也必须如此。但很多时候,有意无意就变成了高于一切的首要目标。

亲子时光不再简单愉快,而变成了一项项“待完成”的任务:陪娃写作业、陪娃学英语、陪娃练钢琴、陪娃做手工...甚至陪娃去旅行。

紧张压力的陪娃“工作”。

自己越优秀、越努力的父母,特别像邵亦波这样的少年天才、超级学霸,不管是对自己高要求的延续,还是对自己优良基因的笃信,对孩子要求越高,越希望和孩子在一起时要做“有用”、“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会细致规划孩子的时间,把它分割成一项项具体的任务。陪孩子玩、陪孩子睡觉吃饭洗澡,这些没啥技术含量、没价值事情,尽量少花时间,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假使是玩,也要精心设计,玩出意义和价值来。

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最日常生活,往往体会不到太多乐趣,而是无聊和焦躁。“奥数还没学,英语单词还没背,钢琴还没练......你还不快点!”

陪他完成各项“工作”也是谨慎紧张、压力山大,陪写个作业,动不动就母爱山洪爆发或父爱山体滑坡了。

只有在完成一项任务后,会稍微轻松一些,然后move on到下一项;待一天所有任务完成,才如释重负,然后就催着孩子上床睡觉。

周而复始,和孩子最简单紧密的亲子关系慢慢变质了,从母子、父子变成了紧张的上下级、督导和被督导的“工作关系”。

也许,孩子后来真的变成了“极为有用”的人,但最亲近的人变成了陌生的成功人士,对我们,心酸应该大于欣喜;对孩子,真正幸福不容易。

“幡然醒悟”之后,一直提醒自己,养育孩子,自然是件任重道远、艰苦复杂的责任,我们要认真、有担当地对待,为孩子做长远谋划,不厌其烦地引导、教养他,但归根到底,别忘了,它更是一场美妙的生命旅行。

我们用生命创造一个新的生命,呵护他长大,在相互陪伴中收获共同的幸福。

它不是工作,懂得享受它,才能收获世间最珍贵的快乐。

我们不仅是培养一个有用的人,更是一个快乐的人。

川妈说说

邵亦波在接受采访畅谈自己作为父亲的改变,提到一个关键词“自我察觉”。当年意识到自己只是个“20分父亲”,他想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父亲,跟着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学习的正是观察和觉察自我的能力。

于是,他不再逃避、对抗和孩子相处时的无聊和焦躁感觉,而是静静地观察;在观察和审视自己的过程中,寻找自己负面情绪的根源,从潜意识层面打开阻碍自己,将育儿视为严谨工作的固定观念。他说,当他突破这一思维障碍,人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不但破解了育儿难题,还实现了自己的内在成长。

他用来觉察自我的方法,其实之前我跟大家分享过,当时是推荐给孩子,用来培养孩子专注力的——给孩子“静下来”的专注力,不妨试试正念练习。现在想来,更需要正念练习的是父母。相比孩子,我们好像更容易焦虑,活的浮躁、不通透。

有不少朋友问过我,你带娃看上去很有智慧和方法,怎么做到的?其实,问题和困难,一点不比大家少。我也会头疼发愁,焦虑焦躁,但好就好在我会正视问题,也会通过自我觉察,透过问题看到本质,并尝试改变。想听我的育儿正念历程吗?

推荐阅读

孩子写作业拖拉,竟是因为这件事做少了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