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那些属于梨香院的人

梨香院位于荣国府的东北角,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通过后文的描写,薛宝钗将秘制冷香丸埋在梨花树下,可知梨香院中开满了洁白的梨花,是一个非常幽静而美丽的院落。

《红楼梦》里都有哪些人曾经一度成为梨香院的主人呢?

荣国公贾代善

《红楼梦》第四回介绍梨香院时写道:”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贾家最初以军功起家,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两个。贾母的夫君贾代善便是荣国公贾源之子,后来可以想见贾代善继往开来,率领贾家进入了全盛时期。

过去大户人家信佛,例如贾母、王夫人、贾政等都笃信佛教,书中经常提到他们进行佛事活动的一些细节。贾代善应该也是佛教的忠实信徒,尤其他安心养静,过这种清心寡欲的生活,正处于贾府全盛时期,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当然也可以看出贾政的淡泊名利,贾宝玉的风流品格也有所源。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功成名就的老人看破红尘,远离富贵喧嚣的生活了呢,很值得思量一番。还有宁国府的贾敬,放弃世袭的爵位功名,去城外道观厮混。

山中高士薛宝钗

薛姨妈、薛宝钗和薛蟠从金陵投奔贾府,最初就居住在梨香院里。第八回的回目即为薛宝钗小恙梨香院,看起来薛宝钗才是梨香院的主人。

早已经有学者指出”梨香“与”离乡“谐音,四大家族从金陵来到京都,谋求仕途和生意的发展,他们的心中大概均有一种离乡的情怀,因此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关于江南的生活习俗。梨香院时荣国公暮年养静之所,薛宝钗成为梨香院的主人,大概也预示了她未来清净孤独的人生。

十二戏官

过去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子弟。梨园的称呼来自于唐玄宗时代。唐玄宗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不满足当时的乐工,于是自己亲自培养乐工,梨园便是唐玄宗培养乐工的地方,因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皇帝梨园弟子。”

元妃省亲贾府预备了戏班,从江南采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她们便被安排在梨香院居住,演习戏曲。这时候薛姨妈一家另迁到荣国府的东北角一处房舍。林黛玉就是从梨香院的墙外听到了她们排练牡丹亭的唱词,而心有所触动的。

十二戏官居住在梨香院可以说非常符合她们的身份。当然十二戏官最终的结局是以悲剧收场的,贾府后来遣散了戏班,她们死的死,散的散,值得一提的是芳官、藕官和蕊官都出家做了尼姑。尤二姐

尤二姐的故事可以说非常凄惨了,吞金自逝了。尤二姐的死让贾琏悲痛欲绝,这个好色的浪荡子终于动了一回真情。“话说贾琏自在梨香院伴宿七日夜,天天僧道不断做佛事。贾母唤了他去,吩咐不许送往家庙中。贾琏无法,只得又和时觉说了,就在尤三姐之上点了一个穴,破土埋葬。那日送殡,只不过族中人与王信夫妇,尤氏婆媳而已。凤姐一应不管,只凭他自去办理。”尤二姐的身后事也是非常凄凉了。

可是不知道读者注意到了没有?尤二姐停灵所在地便是这梨香院,贾琏亲自伴宿七昼夜方送殡出丧。梨香院自从十二戏官流离四散,想来也已经荒废了,没有人烟,没有人注意这个地方,贾琏方能偷偷地将尤二姐停灵于此。

唐代白居易有一首咏梨花的诗句:“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梨花虽然纯洁无暇,美丽动人,但是古代大户人家的府里都不会把梨花种在最重要或显眼的地方,因为古时人们讲究吉利,而梨花是白色的,而且"梨"谐音"离",离散,因此梨花被古人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红楼梦》里的梨花同样烘托着悲剧的凄美的气氛,大概从梨香院最初的用途,荣国公暮年养静之所,就奠定了梨香院的主人们悲剧的结局。十二戏官的离散,尤二姐的死亡,薛宝钗的守寡,她们都曾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走进了梨香院,后来也离开了这个地方,却留下了最终的清冷孤独。梨花象征着她们洁白无瑕的人生,而离散才是她们难以逃离的悲剧运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