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木匠:榫卯解读之乱象种种,你是否已被误导?

网上介绍传统家具榫卯结构的文章很多,个人和企业传播传统榫卯工艺,同时达到宣传和销售的目的,这本无可厚非,我也赞成大家传播中国的榫卯文化,这一直是我的初衷。

但关键问题是:很多发榫卯文章的人往往以醒目的数字博眼球,混淆视听,误导初学。在第七期榫卯教学班,学员们拿此类帖子里的构造(和古典家具制作不相关、用不到的)来问我,才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现略举几例,以正视听:

一、首先最典型的现象是:文章名称是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但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盲目增加榫卯结构的数量,加入一些根本不属于家具系统的结构来凑数量。

举一个明显的例子:比如直材接木的构造,这个构造是建筑上才会用到,在木结构的建筑上,当跨度足够大时,一根树的木料不够通长时才接木。但在家具制作上却不会用到,因为家具用料一般最长不过两三米,直接下料就可以,原木料都能够长,根本没必要画蛇添足,去用一个构造再去接木。

下面四张图片是建筑上用到的直材接木做法,见下图:


而在家具制作上,直材是不用接木的,家具上只有在弯材弯曲度大的位置,才会用接木做法,比如:圆香几面的攒边打槽、圆托泥做法、圈椅上椅圈的五木四接等,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造形的弧形弯曲太大,木材用到断茬,而影响结构受力。见下图:

圆香几面的攒边打槽

二、更严重的现象是:有些网上的所谓“榫卯结构”,在中国古典家具制作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

举一个明显的例子:下面图上的所谓榫卯,榫卯结构上紧头面根本无法受力,这种结构在实际的古典家具制作中根本不存在,即便现代有人做出来,也没法用(受力就会开裂),没有实际意义,完全是想象出来的,都是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见下图:

榫卯是个涉及到立体几何的东西,不亲自动手如何能知道构造能否实现?有些复杂的榫卯,只看结构图,是很难判断它是否能如图般实现的。几年来,见过的结构图很多,受力不合理的、难以实现的、甚至根本就做不成的,什么情况都遇到过。

亲自制作每个榫卯的意义在于:通过动手制作你能知道它结构受力、和木性的原理、以及榫卯部位分配的基本原则。我们发布的每一个结构都是实物模型,这就说明它在构造上是能够实现的,是真正能够做得出来的。

推荐阅读:带给你一场专业水准的榫卯盛宴|33种榫卯结构 图解大全之三

三、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文章把日本的榫卯和中国的家具榫卯并置,但所见文中引用的日本榫卯,大多为木结构建筑系统所用,却拿来和中国的家具系统榫卯进行比较。

这种比较简直是关公战秦琼,不是同一类的榫卯,根本就没法比较,至少也该知道,如果用日本的建筑榫卯来说事,那也该和中国的古建构造,大木梁架、斗拱系统去比较、才有的一比。

建筑榫卯结构

为什么会犯这么低级常识性的错误呢?而且不少帖子的作者本身都是从事古典家具行业的?为什么总是引用日本的建筑榫卯来说事?可见是没有系统深入研究过家具构造,以至于是不是家具系统的结构也分不清,想宣传自己又不是真懂,就会暴露出诸多低级的常识性错误。

还有不少帖子文章打擦边球,标题用榫卯这个词汇,不分系统,把各个原本属于不同系统(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家具的、建筑的)的构造,搜集罗列在一起,还冠以“史上最全、最多、盘点”等字眼,看似很有吸引力,实则混淆视听,误导初学。有些人可能是治学不严,自己就不知道这些构造原本分属于不同的系统,而有些人是为了博眼球,赚热度,发文成了不折不扣的的标题党,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对公众认知的误导,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以上种种乱象,在此不能逐一举例,不知有有多少人已被误导。特此呼吁作者写文章要认真严谨,因为信息时代通过网络传播,会有很多人看到学习,误导公众、浪费大众的时间,是任何现代文明社会所不齿的,明白这一点,也是做人做学问最起码的操守。

结语:古代中国是个木文化国家,我们古代的建筑(房屋)上,木质桥梁、家具、农具、交通运输工具、玩具上等都会用到榫卯结构,中华的榫卯是一个大家族,家具榫卯只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和分支。

我写帖子都是“古典家具榫卯结构",都有“古典家具”这个定语,这是对榫卯结构的一个分类和界定,也就是说我发布的50种榫卯结构,是界定在古典家具这个系统的。这个定语前缀一定要有,因为古典家具系统的榫卯只是榫卯家族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中华榫卯家族里的所有构造。有了这个界定,家具榫卯的研究范围是明确的,否则也难以做专做精。

推荐阅读:

带给你一场专业水准的榫卯盛宴|33种榫卯结构 图解大全之一

真正的榫卯家具应该是这样做出来的|33种榫卯结构 图解大全之四

上文古典花窗绽放新姿彩|中国花格和日本组子经典纹样28种 之一

更多木结构:家具木结构、软装木结构,公众号 古典家具榫卯研究 可查看历史文章;专业木结构设计、创意木结构 ,欢迎关注头条号:半个木匠木结构

原创图文:半个木匠张均成,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