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皇太子”袁克定,为何晚年穷困潦倒?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1915年袁世凯“洪宪帝制”丑剧里,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也是个扮演了滑稽角色的人物。

袁世凯的十七个儿子里,作为长子的袁克定,长期深受父亲器重。他不但曾留学德国,精通德语英语,且在琴棋书画等各方面,也都造诣精深。这么一个“才子”儿子,早在甲午年间袁世凯驻兵朝鲜时,就是他身边的好帮手。

待到袁世凯一脚踩翻了清廷,成了权势熏天的民国大总统,袁克定也跟着扶摇直上。以袁世凯机要秘书夏午贻的吐槽说:

当时袁克定给自己刻了一方“大皇子金印”老爹还没坐上龙椅,他先过把皇子瘾。

不过,就是在这袁世凯的人生巅峰时期,以“大皇子”自居的袁克定,主要就干了一件事:坑爹

尤其坑的,就是“拆”袁世凯的“创业团队”。自从以“大皇子”自居后,真拿自己当“太子爷”的袁克定,就琢磨起封建帝王“鸟尽弓藏”的学问。

对待袁世凯的两大臂膀冯国璋段祺瑞,那就像瞧见了乱臣贼子。不但日常给袁世凯进谗言,拼命说这哥俩坏话,绞尽脑汁夺段祺瑞兵权。

就连春节时拜年,他都强令这二人给自己行跪拜大礼,气的段祺瑞破口大骂:“那个大爷(袁克定)哪里还把咱们当人。”

后来袁世凯称帝失败,北洋系各路军将们纷纷当甩手掌柜的雷景象,不能不说,很有袁克定的“功劳”。

同样坑的,还有袁世凯的“称帝大业”。比起父亲袁世凯做皇帝的瘾头来,袁克定当太子的冲动也不差,因此全程鞍前马后,除了组织“公民请愿团”,拼命给袁世凯称帝造势,又出面对梁启超等名流们软硬兼施。

甚至还发挥文艺才华,造出假的《顺天时报》(日本报纸),天天在上面给“袁世凯称帝”唱赞歌,把老爹袁世凯看得心花怒放,直到袁世凯女儿袁静雪发现破绽,这事才穿了帮。

为此,当时暴怒的“大总统”袁世凯,把吓跪的袁克定一顿暴打,大骂他“欺父误国”。

而待到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一命呜呼,袁克定的相关“坑爹”故事,也从此在民间流传,甚至还被相声表演艺术家们编成经典段子,给观众们带来了不少欢乐。

但平心而论,“坑爹”的袁克定,身上也有不少值得称道的优点,典型一样,就是他的孝顺。别看曾处心积虑要当“太子”,但对父母,他真是至孝。

比如称帝失败的袁世凯病倒后,守在身边照料伺候的,就是作为长子的袁克定。袁世凯病故后,袁克定悲伤的用头猛撞袁世凯的棺木,悔恨说“爸爸!爸爸!我对不起您”。

然后,有腿疾(1913年摔伤落下残疾)的袁克定扶着父亲灵柩返回河南老家下葬,下葬时他坚持十几天三叩九拜大礼,并为父亲虔诚守灵。

之后他寓居天津,更是精心照料侍奉生母于氏。于氏病故后,袁克定又一次千里迢迢,将母亲灵柩带回老家,与父亲袁世凯合葬。

如此至孝,也让袁世凯生前的老部下董晓岚一声感叹:“大爷(袁克定)总算对得起总统(袁世凯)在天之灵了。”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的“皇子梦”算是破灭了,但袁家的家底还是很厚实。以长子的身份,袁克定主持了袁家两次分家,他自己也分得了大笔财产。此后近二十年时间,他寓居在天津(1935年迁居北平)。

当时的袁克定,还是摆着“大皇子”的谱,他的亲友们见着他,还是要恭敬喊“大爷”。凡是点头握手等行为,都是“大不敬”。

用钱当然也摆谱,有时在天津住烦了,就跑到北京的外国医院“疗养”,每次“大量送钱”“动辄逾千”。

不过这“摆谱”的“大皇子”,也是个念旧情的人。别看当年做“大皇子”时,对父亲的部下百般提防,后来做“寓公”了,倒是经常古道热肠。

比如王凤翔、徐天成、句克明等袁世凯生前的亲随,都被袁克定安排了差事,有了丰厚收入。当年为救袁世凯而死的部下袁振彪,其家人也长期得到袁克定的抚恤照料。

甚至1935年,当袁世凯昔日的卫士刘宝庆沦为汉奸,被二十九军逮个正着时,又是袁克定不管不顾,怒气冲冲找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捞人。然后就被刘宝庆的卖国罪行,啪啪打了一顿脸。

但这生活,看上去十分潇洒。可这位“大皇子”袁克定,说到底是个不会治家的人。寓居天津时,就是每天吃吃玩玩。1935年后搬到了北平,又常和一群朋友在颐和园等地游山玩水,每次都是他砸钱买单。就算家里守着金山银山,也禁不住这么糟啊。

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1928年时,袁家在河南老家的财产,被北伐的国民政府统统充公。这下好比大放血,袁克定的手头一下子拮据起来。这之后的好些年里,他基本都靠典当家中的田产房产字画,来维持自己看上去“潇洒”的生活。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袁克定的财产,也几乎挥霍得差不多,他甚至还托人找国民政府活动,请求国民政府返还袁家被没收的财产,这事儿刚有眉目,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已踏进了北平。

对袁克定的困难,日本侵略者也十分门清。急于“收汉奸”的日本人,也就朝袁克定摇起了橄榄枝。

先是故意开出高价,要“收购”袁克定的宅子,以解决袁克定的经济困难,却被袁克定坦然婉拒。而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圆摊了牌,只要袁克定答应出任伪职,就可以获得丰厚薪水。

但袁克定只淡淡回答了一句:“出任固然有了财源,但也不能因此而做汉奸。”

为了让日本人死心,袁克定“不做汉奸”的态度,也十分高调。他特意登报声明,阐明自己的态度。

同样拒做汉奸的北洋枭雄曹锟病故后,袁克定也专门前去吊唁。他登报声明的那篇“豆腐块”文章,还被好些人剪下来收藏,当做了传家宝。

这位袁世凯称帝时“凭实力坑爹”的熊孩子,却在二十多年后,成了抗战时代,见证敌占区中国人气节的另一面旗帜。

待到抗战胜利,甘守清贫的袁克定,也是彻底穷困潦倒。除了坐吃山空外,他的儿子还卷走了他仅有的股票,房产竟被自家佣人偷偷卖掉。

到了1948年时,竟连生计都困难了。幸亏他的表弟,“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伸出援手,将袁克定夫妻接到自己家里居住。靠着张伯驹的救济,苦熬过了国民政府倒台前的黑暗年月。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文史馆给袁克定安排了工作,享受每月六十元的月薪,袁克定的生活才总算安顿下来。

有了收入的袁克定,经常领了工资后,就把工资交给张伯驹一家,但每次都被张伯驹婉拒:一家人嘛,讲这些干啥。20世纪50年代,这位昔日民国的传奇人物,在张伯驹的家中安然病故。

看过他的浮沉一生,那个动荡的民国时代,多少浮沉回味,尽在其中。

参考资料:袁家宾《我的大伯父袁克定》、黄伯益《曾经坑爹的袁克定:北平沦陷后拒做汉奸》、李菁《皇太子袁克定的残烛之年》

同样是对西北用兵,为何年羹尧一战成名,岳钟琪却差点送命?

权倾天下的蔡京,真是被饿死的吗?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