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寻仙,浣花溪洗剑 | 实地探访仙剑4故事发生地-贺兰山篇

小编寄语

本文由仙剑奇侠传粉丝“苍浪剑赋”创作,本文仅为分享玩家优秀作品,并鼓励粉丝内容创作,并不代表官方100%认可文中描述与游戏内容有确切关联性,小编未对原文内容进行任何修改,仅对部分排版进行微调,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可在本文下方【写留言】指出噢!


以下为作者原文


前 言

自年假归来已过一周,之所以迟迟没有发文,一是因为休假期间积攒了些许工作需要完成;二是不想太过仓促,担心内容没有理顺造成遗漏;三是文字、图片的整理也是不小的工作量。此外,原本打算将出行见闻集于一文呈现,鉴于内容较多,故分为两篇,如此,也可提前发文的时间。

不周山寻仙、浣花溪洗剑

早在今年中旬便计划将酆都寻仙纳入到年假出行中,由于单位体制改革,计划拖延到11月方才成行。此次前往的银川、成都、合肥等城市本与寻仙无关,但在三地意外发现了与仙4相关的些许元素,其中尤以银川贺兰山似不周山最令人为之兴奋。如下便将银川、成都一行的收获逐一道来。

一、关于仙4不周山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这在众仙迷中也是广泛认可的。但出行发现仙4的不周山当为贺兰山。(注:是仙4的不周山哦)


1.地理位置
在飞往银川途中得见陡立于宁夏平原的贺兰山,思其与仙4地图不周山位置相符,均位于黄河“几”字弯西侧,故有此探访机缘。另《山海经·大荒西经》提及的“大荒之隅”,意为“边远荒凉之地的一个角落”,而贺兰山正是位于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的西北角。



2.山体形状与颜色
“不周山”意为“山形有缺,是不完整的山”。贺兰山东北部有连接着荒凉漠北和富庶内地的峡谷,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看地形图可知,此正与《山海经》中“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所相印证。回顾仙4不周山迷宫,各段之间并无道路相连,而是以平台传送,应是创作人员为体现“不周”而设计。再看山体岩石,二者皆是怪石嶙峋,参差不齐,山棱如刃刺向天穹。


贺兰山上的贺兰石是刻砚名石,历史上有“一端二砚三贺兰”之说,其天然形成深紫、豆绿两种颜色。深紫色正是仙4不周山颜色,豆绿为盘龙道颜色。宁夏被称为塞上江南,不仅因为这里有黄河水的灌溉,贺兰山的存在为其挡下了西面的腾格里沙漠的入侵,阻住了北部西伯利亚冷空气的袭扰,当湿润的空气遇到贺兰山,便会上升凝结形成降雨,而贺兰山为石头山,又几乎存不住水,故经常爆发山洪,所以这里山谷纵横。仙4不周山亦可见曲折复杂的河道。


3.盘龙柱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中国上古四大神话之一,《列子》《史记》《国语》《淮南子》均有相关记载。传说不周山原本是一根支撑天地的天柱。水神共工与黄帝之孙颛顼(zhuan xu)争夺帝位,一说与火神祝融相争,被打败后,气的用头去撞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天空塌陷出巨洞,天河水从天而泻,日月星辰都改变了位置。后来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传说。如今在贺兰山岩画博物馆中还可以看到相关传说的动画。提及“天柱”,仙迷们应该会想到“盘龙柱”吧。

(不好意思,又是这张图)


4.祭祀圣山与贺兰岩画
因不周山是天柱,故相传这里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是远古华族祭祀圣山。如今贺兰山上刻有近6000幅古老神秘的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至10000年前生活场景,涉及打猎、放牧、祭祀等各类内容,而其中对人和神的刻画与世界各地的古岩画有惊人的相同之处(人眼为单圈,神眼为多圈),有学者认为诸多的岩画图案还与《山海经》中所描述的珍禽异兽相吻合,故贺兰山为古代的祭祀神山(之一)。

(岩画:大家好,我是最时尚的太阳神,注意看我长长的睫毛!)


在寻找贺兰山就是仙4不周山的蛛丝马迹时,对一件事始终耿耿于怀,贺兰山最为著名的岩画久久未在仙4不周山上找到痕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败笔。经过再三对以往截图的观察,终于发现了类似岩画图案的存在,位于主角一行与衔烛之龙幻影战斗的平台之上,个人认为还是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的(能够想象寻找这个线索的不易吗,太难了)。


除了上述推测,还要介绍一下贺兰山“鬼山”之名的由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贺兰山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在历史长河中,无数生命被深埋在山中及周边的荒原里,就连成吉思汗也在这里回归了长生天,故此山在民间有“鬼山”之称。凶煞的“鬼山”之名使之成为鬼界入口及“魔剑”争夺战场的灵感来源也是有可能的吧。


6.活人祭剑
仙4不周山地图还安插了“魔剑”的剧情,交待了“魔剑”的铸成源于“小葵”的以身殉剑。关于活人祭剑,《吴越春秋》有过记载,吴王阖闾请干将铸两把名剑,但久铸不成,干将妻子莫邪便将头发、指甲投入炉中,最终铸成以两人名字命名的两把宝剑。阖闾得到宝剑后,又出重金寻求金钩(弯刀),其中一名刀匠将自己两个儿子杀死祭刀,最终得到“吴鸿”“扈稽”两把神兵。
古人认为活人献祭会使刀剑具有灵性,这其实是无稽之谈。但由于人体脂肪可以提高火焰温度,有助于铁矿熔化;骨中磷、钙等成分会吸收铁水中杂质,使铁质更为精纯;其他微量元素也可改变兵器的金相组织。因此古人用血肉祭祀刀剑后,的确会让其更加锋利。

二、浣花洗剑

来到出行第3站成都,在巡游杜甫草堂时发现其就坐落于浣花溪旁,作为仙4玩家,《浣花洗剑》这首音乐再熟悉不过,但其创作与小说《浣花洗剑录》有关还是与这“浣花溪”或浣花夫人率军御敌有关就不得而知了。在此就介绍一下浣花溪及浣花夫人的故事。

(在杜甫昔日坐过的石凳上小憩,感觉……有点凉)


杜甫诗中所写到“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述的就是浣花溪当年的景象。传说浣花夫人是唐代浣花溪边一个农家的女儿——任氏,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在溪畔洗衣,遇到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跌进沟渠里,这个游方僧人脱下沾满了污泥的袈裟,请求替他洗净。姑娘欣然应允。当她在溪中洗涤僧袍的时候,却随手漂浮起朵朵莲花来。霎时遍溪莲花泛于水面。浣花溪因此闻名。
不过传说终究是没有依据的,浣花溪真实的得名应是源于成都的蜀锦,蜀锦在制成之前要经溪水洗濯,一批批织着花朵的锦在溪里洗濯,如同浣花。


如今在浣花溪旁还建有浣花夫人祠,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任氏成年后被西川节度使崔旰纳为妾,唐太宗大理三年,崔旰奉召入朝,留其弟崔宽镇蜀。泸州刺史杨子琳趁机攻打成都,崔宽不能抵御,任氏拿出家财十万招募勇士千人,并由她亲自指挥,击溃叛军,保全成都。朝廷因此加封崔旰为冀国公,赐名崔宁,并封任氏为冀国夫人。


漫步环境幽美的浣花溪畔,听着节奏明快的《浣花洗剑》……好吧,感觉不是很搭哈。
年假寻仙之旅的上篇暂且到此,关于酆都的见闻正在整理中,望诸君莫急……
——2019年12月3日凌晨

往期回顾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