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读《论语》:去圣乃得真孔子

李零,北大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著作颇丰。

《丧家狗:我读论语》为系李零先生2004年下半年,2005年上半年两个学期北大授课笔记。

《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为续,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

李零先生是考古出身,其学术较真态度跟我比较对脾气。因此在读论语的时候,除了以中华书局出版的经典名著系列《论语·大学·中庸》为底本之外,最重要的参考著作就是李零先生这两本书。

首先,李零先生主张“读原典”,这是笔者比较认同的读书方法,任何经典著作脱离了原著来讨论作者思想,或多或少总有不少“夹带私货”。尤其是孔夫子这种著名的文化符合,太多儒家学者打着孔子的名号招摇撞骗了。他们动辄就是“圣人教导我们说如何如何”,要真正参悟圣人的思想,听课是不行的,读翻译也是不行,只有通过熟悉原著才能“面对面”的倾听圣人教诲。

其次,李零先生说我们是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和思想基础,我们都是在马列毛邓的熏陶下长大的,深知孙文先生“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深知孔夫子“大道之行”的宏伟目标。这与私塾中的四书五经教育有着完全想悖的思想主张。我们是受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新思潮、新学术熏陶的读书人,比盲目吹捧传统文化的“大师”更具有批判精神。

再次,李零先生提出了系统的方法论,读原典很重要,读原典的方法也很重要。原典是材料,只要经过科学的方法,才能转化为滋养自身的养料。《论语》是由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涉及人物较多,章节编排也毫无中心思想可言,仅靠逐字逐句地解释经典,远远是不够的。

李零先生的读《论语》方法是:

1、查考字典,通读全书。按原书顺序,一字一句、一章一节、一篇一篇,细读《论语》。参考程树德《论语集释》,先梳理文义,再考证疑难,把全部细节都过一遍。

2、以人物为线索,打乱原著顺序,纵读《论语》。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孔门弟子,第三是《论语》中的其他人物。借这种考察,为各章定年,能定的定,不能定的阙如,把《论语》当作孔子的传记来读。

3、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著顺序,横读《论语》。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体,每个主体下分若干细目,按主体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的,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4、李零的总结,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心,去理解另一个知识分子的心,从儒林外史读儒林内史。

最后,李零先生提出“我们需要一个真实的孔子”,这与五四精神、新文化运动精神是相吻合的,“打倒孔家店”的实际目的是为了“救出孔夫子”。正如李零先生所说,读《论语》要心平气和——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历史上本着政治目的做学问的人,其学问是站不住脚的,著名的冯友兰先生从尊孔到批孔,再从批孔到尊孔,全无知识分子“求真”的精神,也无“匹夫不可夺志”的气节,完全有悖于“君子”的形象,有悖于知识分子的形象。

实际上在读《道德经》的时候,我采取的方法大多和李零先生的方法是一致的。校勘第一,训诂第二,句读第三,注疏第四,释义第五。这是一种传统的读经方法,需要下笨功夫,也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途径,但是正本清源不必可少的努力。读经要跟读史结合起来,古人讲究“经史并重”,读《道德经》要跟考察“老子其人其书”相结合起来。从文史哲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本著作。

正因为很多方法上趋向一致,在《道德经》上花费过的功夫,没有心思再跟《论语》较劲了,恰好发现了李零先生的大作,索性就当个“拿来主义者”吧。李零先生提出《我们的经典》也是笔者比较赞同的,儒家以《论语》为代表,道家以《老子道德经》为代表,兵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先贤集体创作的自然哲学著作以《周易》为代表,可以作为“中华四经”列为国学入门必读书目。

国学经典《大学》讲了些什么?

国学经典《中庸》讲了些什么?

极简方法论:浅谈《论语》的读法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