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公司业绩与股价双爆发的时间点?

​散户“四大盈利模式”第二种——成长加仓


1/6、边涨边买


投资中有一个经典的两难问题,看好一家业绩有望提升的公司,股价不高时,经营形势往往不明朗;可等到能够判断业绩增长的迹象时,股价又已经涨了一大截了,到底是应该底部赌一把,还等业绩上升后赚点小钱呢?


这也是塞斯·卡拉曼的《安全边际》一书中总结的:“不确定性经常伴随着低价格。但是,当不确定性逐步消除的时候,价格可能也已经涨上去了。”


善于这个问题的思路,我在 《为什么买到大牛股的人多,真正赚到钱的人少?》一文中讲过一个“确定性决定仓位高低”的理念:


确定性高的股票,通常是指一些大白马,一般波动性也小,不容易出现瞬间亏损,可以加大仓位,而且,确定性高的股票,一般涨幅也不大,只有加大仓位才能获利更好的收益。


相反,确定性低的股票,波动性大,不排除有爆雷的可能,为了防止永久性亏损,必须控制仓位。


所以答案就是:可以在底部买,但仓位不能重;也可以等业绩确认了之后再买,仓位可以大一些。


这两种方法最终的盈利可能差不多,如果10元才买的仓位是5元买的仓位的四倍,涨到15元,获利完全一样,前者投资时间还更短一些。


不过,今天我们要思路更进一步——如果把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那会怎样呢?


比如5元先买入五分之一的仓位,等业绩确定,股价已经涨到10元,再追加四倍仓位,用高仓位享受一段“上涨动能强,确定性又高”的飞行时间,不是更好吗?


正是如此,这就是我总结的适合散户的“四大盈利模式”的第二种——成长加仓:随着不确定性的消除,在股价上升的同时增加仓位,边涨边买,让仓位始终与确定性匹配。

(注意前提:只有随确定性上升而上涨的的股价,才能边涨边买)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能掌握在成长股上迅速加仓的技巧,最后你会发现,你的账户中确定性品种占比将越来越低。


本文为“盈利模式”系列的第三篇,没有看到前两篇的,最好先看一下:

第一篇《价值投资的四种盈利模式,掌握一种就能受益终生》

第二篇《困境反转:未经历挫败的公司,不值得投资》


如果说上周介绍的“困境反转”是难度大,盈利也一般,重点在于理解企业的方法,那么,“成长加仓”就是一种难度大,盈利也大的方法,不但需要你对企业基本面研究非常透,更需要你能把握量变到质变的时间窗口。


2/6、业绩加速的临界点


“成长加仓”这个词很可能让老股民想到趋势投资里有一个叫“浮盈加仓”的手法,比如一支股票,买入后涨了一段脱离成本区,此时你应该加仓而不是获利了结,因为一支上涨的股票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从而推升股价,后市还会继续上涨,这就叫“形成上涨趋势”。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个价值投资者要去讲一个趋势投资的理念呢?


因为趋势对价值投资同样有效。只不过,价值投资者看的不是资金和股价的趋势,而是公司业绩的趋势,同样会经历“缓慢变化到急剧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的临界位置,往往是利润最大化的起点。


对于2C的企业而言,一个产品在最初一批消费者中开始流行,产生口碑,销量缓缓上升,到了一个临界点,就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个过程,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最聪明的投资,源于对人性的洞察》一文中讲的“白酒的增长飞轮”。


第一步:消费者层面,请客的人会形成消费忠诚度,被请的人实际上被动完成了一次接触产品的过程,然后就有了下一次消费;


第二步:饭店方面,因为客户有回头率,他也回头再向经销商订了几箱,经销商看货卖得不错,向厂商追加了国庆中秋旺季的订单;


第三步、品牌方面,国庆中秋的预收款猛增,厂家信心十足,广告费再加一倍,春节促销活动力度加大,加快向新拓展地区的铺货力度,并制订了更高的返点,促使经销商加码进货;


第四步,更大规模的广告投放会触及更多的消费者,又开始重复“第一步”,“增长飞轮”进入下一个循环。


对于2B企业而言,因为收入是订单驱动,趋势的类型更多,最典型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供给端的趋势加速,通常是产能利用率突破临界点而形成。


有工厂的重资产企业,固定成本占比就大。所谓“固定成本”是固定资产折旧,房租、还有人员工资,特点是不开工也要支付成本。


但工厂新上马的生产线要调试、要培训工人,要磨合生产流程,要提升良品率,所以实际产能利用率是慢慢提升的,有时候,一个技术难题可能让生产线半年无法提升产量,


所以,当产能利用率无法覆盖固定成本时,该生产线是亏损的;当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利润会缓缓上升,可一旦远离了盈亏平衡点,利润会迅速提升。重资产的企业,营收涨一倍,很可能利润会涨五倍。

A股重资产周期股的代表是京东方A,好好一个科技蓝筹,股价却常常跟垃圾股一样暴涨暴跌,其原因正是其“重资产业绩弹性大”的特点,面板价格只要过了“盈亏平衡点”,业绩就会成倍的暴涨(最近又开始启动了)。


今年“成长加仓”股的典型案例是我在《牛股是怎么炼成的,5000字深度复盘沪电股份一年五倍走势》一文中总结的沪电股份:


沪电业绩增加的直接原因是新工厂产能恢复,新工厂产能的题材非常常见,但常常达不到高管的预期,为什么沪电可以连续超预期呢?


熟悉高端制造业新工厂开业规律的人,一定猜到了,必定是良品率的提升大大超过了预期,导致产能加速利用,新工厂提前扭亏。


投资者往往认为,研发能力强的、能制造高端产品的,才算有竞争力,其实高端制造业还是制造业,其核心在于制造工艺、管理能力。沪电良品率的提升之快,说明市场之前低估了其制造实力。


第二种是需求端的趋势加速,通常是某个能迅速放量的新产品打开新市场


这种类型分成“分散客户型”和“大客户型”。


如果下游的客户比较分散,这跟2C的企业一样,一部分客户尝试了新产品后,口碑扩散,引发更多的客户购买。今年在屏下指纹技术突破的汇顶科技就是一个例子,客户在短短半年就迅速扩大到大部分手机厂商的高端机型。


如果下游是大客户,比如苹果产业链,通常苹果会下一个小单,看供应商配合度,如果不错,就升级为“二供”,就有大单,如果还是能承受,就可能升级为“一供”,每一个升级,都有销售放量。


这种情况的案例是立讯精密,我在《茅台、五粮液、立讯目前的估值合理吗?》一文中分析它的品类拓展能力时提到:


唯有立讯是个例外,它靠在苹果产业链中不断蚕食其他厂商的份额,实现高增长。


立讯从做连接器起家,这是16年以前的收入主要来源,后来在别人那里抢到了天线射频和无线充电业务,为17-18年贡献了利润增量;到了2018年,立讯又从歌尔和瑞声那里抢走了声学产品,包括AirPods这个高速增长的大单品。


需求端订单的趋势加速,如果叠加了供给端的新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迅速提升,就会引发超级大行情,比如年中的沪电股份。


第三种是产业趋势引发的趋势加速,因为是外部因素,重点不是研究公司,所以我放在第四种盈利模式“产业趋势”篇再详细分析。


当然,能够分析出个“子丑寅卯”不代表你能把握这个投资机会,前面说这个模式获利大,但难度也大,那到底难在哪里呢?


4/5、如何判断股价与业绩的对应关系


由于基本面的改善通常会在小范围内扩散,知情者的买入会改变原先股价的平衡状态,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股价的某些异动来判断的业绩趋势。


但“股价倒推业绩”的方法准确率一般,因为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导致股价跟业绩不同步,有时候,股价会提前于业绩反应,有时候又会滞后,有时反应不足,有些又会过度反应。


所以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规律:在上涨趋势中,股价容易提前反应,容易反应过度;在下跌趋势中股价容易滞后,容易反应不足。


股价“提前反应”必然导致“过度反应”,其结果就是等业绩真正出来的时候,因为目前的股价已充分反应了预期,结果反而冲高回落,变成了业绩兑现行情,就没有“趋势加速”了。


这是学业不精的价值投资者经常遇到的“坑”,明明业绩很好,股价就是一路走低。


我大A股的特点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高,赌性强,只要气氛不是很恶劣,都喜欢提前炒预期,结果“逢利好出货”成了一个思维惯式。


股价“滞后反应”的结果是业绩出来后,会继续上涨,这在熊市中很常见,公布利好后股价没有反应,但如果之后大盘只要有一波小行情,公司的股价就会有超预期的表现。


所以,像我这样谨慎的人,之所以有一个月的充足时间慢慢加仓沪电股份,很大程度上是2018年的大熊市和2019年五月份的熊市余波下杀给出的机会。


股价“反应不足”的结果是一开始趋势加速不明显,但之后股价会出现一个继续缓缓爬升的态势,形成慢牛行情,


总之,无论是反应不足还是反应过度,无论是提前反应还是滞后反应,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原则,该来的早晚会来,不该来的,早晚会还回去的。业绩加速的公司,如果被游资爆炒,结果就是“进十退五”;如果被机构重仓,结果就是“日拱一卒”,这就是沪电与立讯下半年走势的区别。



所以,价值投资者坚守价值,不为价格假象所迷惑,才是根本的致胜之道。


6/6、不要刻舟求剑


价值投资者有很多的迷信,比如长期持股不动,比如不追涨杀跌。成长加仓”需要不断加仓的操作,而且是边涨边买,这不光“反人性”,还跟很多价值投资者“不追涨杀跌”的理念是冲突的。


然而价值投资靠的是逻辑,而不是几个教条。


我们都知道,一家公司的价值等于未来的永续经营的现金流贴现(详见《最直观的估值方法:会相亲,你就会估值》一文),PE只是在“业绩稳定”前提下的相对算法。可如果经营的某些突破导致“未来的永续现金流贴现”快速增长,但并没有在近期业绩中体现,那么,公司的合理PE应该上升。


如果你对此理解不深,很容易无视这类经营变化,从而不理解股价上升的内在逻辑,只看成简单的“瞎炒”或“风格轮动”,从而错失绝佳的加仓时机。等到看清内在逻辑,股价早就高高在上,再也回不来了。


长期持仓是对的,但投资者不是经营者,不能控制企业经营,那就要控制手里的仓位,让仓位与确定性匹配。


小时候我们学习“刻舟求剑”的时候,都会嘲笑这个人怎么这么蠢,但长大后,才明白,“刻舟求剑”是人类最容易犯的错误。


明明确定性已经变了,我们还死守着一样的仓位,明明业绩已经改善,我们还只看到之前的公司价值,这不是“刻舟求剑”是什么?


(预告:盈利模式系列之四,“价值中枢篇”即将推出)

首发于“思想钢印(ID:sxgy9999)”微信公众号,讲述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