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真实故事



文/编剧小哥

我,一名编剧。

北漂近十年,被人狠狠坑过,却没害过别人;跟过小项目,也写过大剧;写过剧本,也拍过电影短片;迷茫过,挣扎过、欣喜过、郁愤过;怀揣着一腔热血来到北京,如今已过而立之年,还默默无闻,生活一地鸡毛。

2019年,我开始写一个北漂爱情故事的剧本,剧本的人物和情节都有原型。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把握北漂这个题材,我决定跳出小我,去接触一个个不同北漂者。于是我以vlog的形式,开始了拍摄北漂者纪录片的有趣旅程。

一直以来都是虚构故事,阅历渐长,却越来越喜欢现实主义的创作,越来越理解到真实的价值和力量。

从事影视行业多年,这是我第一次拍摄纪录片,因为想要写出和拍出扎实而有力量的故事啊。

目前为止,我记录了海归女硕士、音乐梦的男青年、日本演员、地下诗人的真实北漂生活,听他们聊自己的人生和对世界的看法,我获益良多,每次都拍得很开心。

这些故事主观上我尽量不用技巧地客观描绘。


1、海归女:“爱情很奢侈,但婚姻很伟大”

我拍的第一个人是一名从英国海归的女孩,名叫佩佩。佩佩28岁,家乡陕西安康,在体制内某日报工作,前不久刚拿到北京户口。

我和她是因为相亲活动认识,因为彼此不来电,于是做了朋友。

安康位于陕西南部,靠近四川、重庆和湖北。气候比较湿润,她觉得自己家乡比较像南方。大学毕业后珮珮回到家乡,成为当地有不错待遇的中学老师。

为了喜欢的人,同时不甘心呆在小地方,她想辞掉铁饭碗去北京、去英国留学。留学的费用,对她家来说,颇有压力。父亲坚决反对。这对倔强的父女打起了冷战,为此倔强的她故意弄伤了自己的小腿,最后父亲终于松口,答应了她。

后来,她没有能够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但是她还是很感谢对方。给了自己离开小地方的勇气。2018年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她立即进入了体制内的报社工作,成为一名编辑。她告诉我,她是一个有点自卑的人,当面试成功的一刻,她非常激动和高兴。我告诉她,你很优秀,要自信。


她北漂的生活比较简单,单位工作,下班买个花,不像很多女孩,她基本不逛商场,穿的衣服也有点old fashion。有时候她会在公园里独自散散步,逛逛展览。用她的话来说,她过得很是佛系。她也会画画、写诗、听小众歌、看看话剧,是个文艺青年。

为了弥补家里负担的留学费用,她曾经同时兼了几份工,最后病倒进了医院。她也想尽快找到好的归宿,把自己嫁出去,让父母放心。这是她目前的最大心愿。

“在这个城市,爱情很奢侈,但婚姻很伟大。”这是她反复说的话。我觉得是金句。


回国到北京, 27岁的她成了恨嫁女,开始了相亲之路,好不容易找到了满意的男朋友。

男人是位医生,有自己开的诊所,大她十岁,离异,有房有车,收入不菲,保养得好,看上去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

医生男友给了她很大的安全感,两人相处也还融洽,半年的时间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这一次,她的决定再次和父母产生了冲突,父母强烈反对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离异大叔。爱父母的她似乎总是走到父母的对立面。

她好说歹说,总算让父母答应了婚事。


但是和男友的争吵,最终导致了她被分手。男友给的理由是,这种争吵,让他想起了和前妻在一起的阴影,双方性格不合。

“他就很合适。”她的语气里很是遗憾,“结婚就差一步了。”

“难道你不爱他吗?”我有些疑惑。

“爱啊。”


拍摄结束的时候,她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88年的男生。她说还是想等前男友回心转意,但她又不能等,因为时间不等人。她和家里介绍的男生加了微信,约着见面。


拍摄结束之后,因为回想起一些事情,她几天没有睡好觉,状态很是不好,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和前男友彻底分了,据说前男友说了很过分的话,她诅咒他“不得好死”。


那个男人条件优渥,身边恐怕也不缺年轻漂亮的女孩。他是否真的爱她,是否真的想要和她步入婚姻殿堂,携手一生呢?我有些怀疑。


在这个两千万人的大都市里,人们追逐着丰盛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却可能不小心把爱情丢了。丢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像当初豆蔻年华时的自己所拥有的,那爱人的能力。曾经的自己,人生还像一张白纸,情感饱满充沛,爱一个人可以全情投入,毫无保留。而人生的纸张经过岁月的笔墨挥毫后,成为外表精致的白领金领,内心却虚弱而贫瘠。


爱一个人,是需要理由的。

或许,成年人的世界太过复杂。人心善变,谁也无法保证一辈子彼此相爱,我们已经提不起那口气,去纯粹地全身心地爱一个人,那不如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作为好感的来源和相爱的理由。即使婚姻失败,也不会吃亏,这样彼此都感到安心。


哪怕时光匆匆,我们能不能停下来,等一个值得的人呢,又能不能遇到那个等着我们的人呢?


2、音乐梦的男孩:“以前怕被别人利用,现在怕自己没有利用价值。”


阿凯是我采访的第二个人。他是我的发小,今年是他北漂的第二年,刚来北京的时候还在我家蹭吃蹭住。

他90年生,一米八的高个,略胖。

我们在一起经常互相毒舌,我有时候想,如果有一部电影的两位主角是我和他这样的性格,应该会很好玩。




他是个游戏宅男,喜欢打某款竞技游戏,花了几千块钱(还是他的一个粉丝资助的)制作了一首自己原创的以该游戏为主题的歌曲,得到了大量的转发,小火了一把。2017年,他还因此歌来北京领了个最佳歌曲奖,奖金两千多元。

但是风光之后,他离成为一个以音乐为生的歌手还有不小的距离,梦想还不能当饭吃,还是要回归现实。

第二年,他也开始了北漂。因为北京是文化中心,在这个城市,他可以离他的歌手梦想更近一点。

大学的时候他就喜欢自己写词谱曲,他给我唱过几首他原创的歌,我觉得非常好,鼓励他尽早制作出来,但制作歌曲的花费他还无法承担。他会分析很多歌曲,批评很多流行歌曲是口水歌。

他很钦佩周杰伦,告诉我周杰伦的编曲如何牛逼,是音乐天才。他也会批评周董的新歌《等你下课》“很一般,只是因为是周杰伦的歌。”


来北京前,他的人生很不顺遂,也颇为颓废。去过深圳投靠亲戚,被亲戚羞辱,让性格要强的他很是愤怒,决然离开,回了家乡。

在家乡他像个废柴,靠游戏打发时间,脸胖得浑圆。或许是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决心再次出外闯荡。

对于来北京,他父母都不管。他说,他的人生已经到了谷底,来北京最差还能差到哪里去?

想做什么,立即就去做。这是他的信条。他曾经追女孩也是这样,喜欢就直接表达,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刚来北京,阿凯也给一些音乐公司投了简历,都石沉大海。之后他应聘文案成功,便一直做着文案工作。两年间,他换了好几份工作。颇具戏剧性的是,其中有一家公司还是骗子公司,老总宣扬公司在东南亚有一个岛,后来因为传销、诈骗被警察逮捕,进了监狱。

工作换了几份,待遇也水涨船高。从一开始的月工资五六千到如今的近万元。不过还是不够他的花销。

他的工资用来学习声乐钢琴、交房租等生活费用之后,所剩无几,甚至还要刷信用卡,时不时向我借点钱。

换工作的同时,他也搬了好几次家,从北京的东北角善各庄,到海淀的西北角,再到西南角的房山,最后到高碑店总算稳定下来。住的环境也从一开始的城郊小平房,住到了如家一个月近三千元的次卧。

因为现实情况,他做的事首先考虑的是赚钱。只要能赚足够的钱,不同于很多电影里百折不挠的主角,他是可以放弃音乐梦想的。而我理解这点。阿尔佛雷多说过“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更艰难。”此言不虚。

他现在在一家MCN机构工作。我告诉他,我也想做抖音,抖音本质上是一个内容平台,我们可以做出流量和口碑兼具的内容,不能为了商业放弃质量。我还搬出《霸王别姬》的例子。他说他现在就想搞钱,不要追求艺术和口碑的,只要流量,管他什么口碑。

“我很清楚你,我不会跟你合伙,你这样搞艺术的,你肯定火不了。”甚至为此我们还有了孩子气的赌约,“你要是在抖音赚钱了,我输一千块给你!不,三千!”

话虽如此,但他还是帮我拍了我要的镜头。

“以前怕被别人利用,现在怕自己没有利用价值。”

他现实,但不油腻。他坚强,却不麻木。


他曾写过这样的歌词:

我用八斗才华换五斗米却依然要折腰

我用三千繁华喻她的美却还被忽略掉

这世界总希望人乖巧

别冲动最多就只祈祷

你们有没有被这样毁掉


北京两年,一直在学音乐和赚钱的路上奔波,感情生活一片空白。养活自己都够呛,他也不敢奢望一份爱情。


每天他会准时在六点早起,做下蹲的运动,吃完早餐后去上班,有时候在家还要工作,周末还要加班。他挺喜欢加班,因为有加班费。

一天结束后,他会准时在十一点睡。

夜深人静,他喜欢开着床脚边的一盏台灯,伴他入眠。或许因为暖黄的灯光可以抚慰内心孤独而不安的他吧。


拍摄临近结束的时候,他唱起了他喜欢的一首不太知名的歌,津静公路No.26的歌曲:

就像火花一样

年轻的梦想

总会在黑夜中绽放


抓住突然的勇敢

丢掉所谓的负担

去激战

……


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但幸运的是他总能遇到帮助他的人,而他也真诚待人,和同事相处融洽。学会对世界不抱有太多的期待,反而能够更从容乐观地过好生活。

在北京,他的身体状况也有了不少改善。两年间,工资上涨,声乐和钢琴也有进步。他的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北京,对于他,看来是块福地。


我想,人生固然不易,但只要我们保持住勇气,便一定能走下去。


3、日本男演员:“我想体验不同的人生。”


我与中濑古健先生是通过朋友的朋友介绍认识的。他86年10月1日出生于日本关西和歌山县。身高一米八,浓眉大眼,很是帅气。

他有着日本人典型的谦逊、礼貌。之前我一直称呼他中濑先生,后来他才告诉我,他其实姓中濑古,三个字的姓。这于我,是新鲜的经验。原来日本人四字的姓名,不都是二字姓。他说三字姓的比例大概占日本人姓的10%。


初见中濑古君的时候,我很惊讶他的普通话竟然非常标准,没有任何方言口音,比很多中国人还要标准。原来,中濑古君大学就是北九州市立大学的外国语部中文科,之后还请了一位北京教师,学习中文,而这位北京教师也没有京片子,他每次来北京都会拜访自己的老师。

在北漂之前,他还在南京学过一年的语言。他的中文,日常交流没有问题,但涉及复杂些的词汇,他还需要借助翻译机。


他来北漂,是因为日本的影视产业没有以前风光,市场也不大,给演员的机会不多。而且在日本,演员要想上戏,必须签在经纪公司才有机会,而经纪公司的抽成特别厉害。中国市场大,他不签经纪公司也能接到戏。

这天,他的朋友圈有位副导演发布了演员通告,其中有两个角色比较适合他,一个是日本人身份的职员,一个是日本公司的社长。他倾向应征社长角色,因为戏份更多。


在中国,他的演员工作一般和他日本人的身份相关。除了饰演日本人之外,他还给抗日剧配音。

我告诉中濑古君,如果他八九年前来中国,找他的戏会很多,那会正是国产抗日剧的高峰期,机会多多。而现在,中国影视圈步入寒冬,失业者众多。他没赶上好时候。

中濑古君表示,这里的机会仍然比日本多。


像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所展现的,中濑古君也跑过很多龙套,在日剧《HOPE~未生~ 》里饰演男员工,《鲁邦之女》里饰演警察,《宽松世代又如何》里饰演牛丼屋伙计,中国丁晟导演的《英雄本色2018 》饰演客人……


值得注意的是,中濑古君出演了2015年的反战日剧《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里的志愿军战士成年范志文。这一次,中濑古君的角色有了名字,而且范志文这个角色还有自己的剧情线。


少年范志文欺负主角博人,博人给范志文疗伤令两人化敌为友。之后的朝鲜战场上成年范志文同博人一同救了一名志愿军士兵。之后他和博人想救上司老吕,一起撤退,但被美军包围俘虏。范志文被美军拷打审讯,松岛菜菜子饰演的希代治疗了他,他向希代表达了感谢。后同老吕、博人一同被送上军车回中国。

戏份不算龙套,台词大概有十多句呢。

会中日双语的中濑古君,在中国影视剧里演日本人,在日本影视剧里演中国人,还真是有趣的体验。如果不是日本,而是阿根廷、文莱、柬埔寨或者许多其他国家,那恐怕不会有多少这样的现象。中日两国人民毕竟是一衣带水,几千年来的交往,有太多的羁绊。两国的友谊值得珍惜和守护。

而几年前看到这部剧的时候,如今能够和其中的日本演员结识,生命还真奇妙。


为了心爱的表演事业,他跨国北漂。他喜欢表演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体验不同的人生。表演,是他一生的追求。《霸王别姬》是他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他看过很多遍,做了许多笔记。


中濑古君大学时就加入学校剧社出演话剧,毕业之后去东京,做了十年东漂,从事演员职业。问起北漂和东漂有什么不同,他觉得没什么不同,要说不同就是东京的物价比北京贵很多。但我觉得,东京的工资也比北京的高呀。

2018年他开始北漂,在北电表演系上了一年的进修班,毕业后和进修班的同学一起在通州合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两位女生分别住两间次卧,而他和另一位男同学住主卧,睡在一张双人床上,这样也能节省一些房租。

没有戏拍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他会去健身馆健身,中午在健身馆附近吃饭,下午去临河里的一处咖啡馆里看书学习,然后去旁边电影院里看电影。

影视寒冬,演戏的机会很少。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面具,告诉我,过几天去参加一个中传学生的作业拍摄,他免费出演。他另外的几位室友也是接戏困难,只要能有演戏的机会,免费也愿意。


其实,在年少的时候,中濑古和父亲就来过北京,参观过卢沟桥。他的父亲喜欢旅行,带他去过世界各地,在德国的时候他父亲还带他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我还待进一步询问,中濑古君却只能点到为止,可能这种话题对于日本国内来说是比较敏感。不过可以看出他们父子应该都是爱好和平的人。


提到感情,中濑古君并不愿多谈,而他的父母也没有对他催婚。日本的结婚率本来就非常低。据报道,2018年日本结婚率仅为4.7‰,日本的单身人数高达总人口的30%。

日本的状况也在中国开始上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单身人数已经达到了2.4亿,也就是说,每7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单身。

我问他,北漂的两年有没有遇到喜欢的女孩。他摇了摇头。那东京的那么多年呢?中濑古君微微一笑,沉默以对。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我想他肯定有过深爱的姑娘。

中濑古君言谈间处处透露出对表演的热忱,他大概是把表演事业娶进门了吧。


后来有个短视频的活介绍给中濑古君,中濑古君客气拒绝。想来也是,拍过好作品的人为什么要来拍纯娱乐、快消品、无意义的短视频。这让我简直有让大家闺秀委身风尘的罪恶感和羞愧。中濑古君恐怕是比我更纯粹的人。


中濑古君,祝福你能够在演艺的道路上越来越顺利,体验更多不同的人生。


4、地下诗人:“不死的诗歌,酿就了我的新生”


别误会,这里的地下诗人,不是被禁的诗人,而是在地下通道卖诗的诗人。他叫小虎,真名李源。

我和小虎的相识很平常和偶然。十一月份的一天,我去通州北苑谈事。出了地铁,走进地下通道,就听到有一个憨厚而浑浊的声音反复喊着“这是我写的诗,可以读一下。”

叫卖的人就是小虎,他在地下通道尽头的阶梯口摆了个小摊位。摊位上摆着他写的诗集,旁边立着牌子,写着自我介绍,还有他醒目的诗歌宣言“我是千里马,我是我的伯乐,诗歌是我行走人间的通行证。”


小虎三十三岁,大概一米六的个头。长相憨厚。因为掉发,他喜欢戴顶帽子,有时候是运动帽,有时候是鸭舌帽。

出生时难产,导致小虎有轻微的大脑运动神经障碍,这让他说话有些口齿不清,手和腿脚也有一点不便。

小虎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职业诗人。在接触前,我有很多对中国当代诗人的刻板印象:生活惨淡,愤世嫉俗。而当小虎这个真实的诗人站在我面前,我同他交谈后,才发现自己的想象有很多偏差。

小虎的生活还不错,甚至比许多挤地铁的格子间白领要好。他靠卖诗,一个月可以有八九千的收入,有时候甚至能有一万出头呢!

他喜欢抽烟喝酒吃肉,被朋友们揶揄,是宋庄新贵。

他热爱生活,对自己的处境和身体并不自卑。

他常用新媒体宣传自己,并不疏离人群,自成小岛。

他对社会有责任感,却不愤世嫉俗。


这是小虎的第二次北漂。第一次来北京,是2006年,来北京师范大学读书。学了两年后,拿到了结业证书。之后在一家杂志社里做文字校对工作,工资微薄。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诗歌梦想。2010年,在家乡小学母校的资助下,加上自己的一点积蓄,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但是诗集销量惨淡,无奈之下,他来到了北大未名湖畔,第一次摆摊卖书。没想到,生意不错,一天下来能卖十多本,能够保障基本生活了。

但北京摆摊卖书,始终不稳定。北漂五年后,小虎回到了家乡,广西贺州。


小虎在父亲的帮助下,在一处林场的图书馆做起了管理员。后来认识了曾经的高中同学,对方看到小虎的家庭条件不错,有房有车,便和小虎谈起恋爱,但在结婚一年后,双方终于还是无法过下去,离了婚。之后,小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2016年,两人结婚,2017年,小虎有了自己的孩子,带把的。

婚后,小虎印刷了自己的第二本诗集,继续在当地和网上售卖。


在老家,周围的人的生活方式大多是喝酒、打麻将、赌博,知音难觅,小虎倍感孤独压抑。

2018年的时候,他终于无法忍受,辞掉了图书馆的稳定工作,再次北漂,住在了宋庄的一处平房里,房租一个月不到一千。

在这里他有许多艺术创作的朋友,他们在一个院子里喝酒畅谈,很是快活。

小虎喜欢穿靴子,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家乡的人会说他神经病。但是在北京,没有人会说他。北京有它的包容。

北京还有很多人买他的书,读他的诗,欣赏他。他说,中国人一年读书的量在世界来说是偏低的,读不读自己的诗不是重点,重点是自己摆摊能够帮助人们多读点书。

18年底,他还有幸遇见“董浩叔叔”,他有点紧张,在诗中写到“再紧张,我终抵不过他几首朗读来得更畅快。”


对他来说,回到北京,有如鱼儿回到水里。他渴望得到理解,得到关注,在北京,他才有自我的存在感。


不断发表诗作,经常在通州北苑地下通道卖诗,让他有了不少粉丝。我开玩笑,表示小虎是通州北苑一哥了。

在地下通道卖诗的小虎除了吸引到不少粉丝,也引起了一些影视人的兴趣。前后拍了好几部纪录片,记录的就是小虎的卖诗生活。

在我给小虎拍摄的这天,就有两波传媒大学学生前来拍他。


傍晚摆摊结束,他带我回到他宋庄的家。他的卧室里挂着一幅字“天下归诗”,联想到他诗集的书名,小虎小小的身躯里,因诗,而有雄浑气魄。他的家里比较简陋,也没有打扫,显得有点凌乱,这可能也和小虎的手脚不便有关系。


为了招待我,他买了当下的奢侈品猪肉,来到他家旁边的画家朋友住处,请画家朋友做菜。他的画家朋友叫李川,也很是有趣。

李川专攻钢笔画,水平高超,充满奇思妙想。他谈吐幽默,兴趣广泛。除了画画,对演戏也感兴趣,曾经还演过电影短片,他饰演的角色被打死后倒在街头,他很敬业地一动不动,路过的朋友看到这景象吓得不行,还真以为他死了。他还养过鸡和孔雀,鸡他是当做宠物养的,后来还以养鸡的经历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晚上,我和小虎吃着画家做好的菜,很是美味可口。画家的厨艺也不错呢。

小虎喝酒吃肉,和我们畅谈诗歌,其乐融融。

我们问他作诗的灵感在哪,他说生活里的一切都可以入诗,有时候一天可以写好几首。


拍摄临近结束,脸上微红的小虎喝了口红酒,念起了自己的诗:

不死的诗歌,酿就了我的新生

在这最后的深秋的半夜,冬天即将

到来之前

下在这最后的深秋的一场雨

深山里破土而出一道金光,使我不得不穿上

旧式皮靴,向之狂奔


新生的我,向之狂奔

跨越山里丛丛野草,前世的景象

闪现——

骑着高头大马手挥长刀,我的旧式皮靴

夹着马肚,呐喊声声


如今,我是新生

不死的诗歌,有些落魄

我的铠甲我的长刀我的皮靴以及

我的战马,已不再耀眼,因为帝国

也不再辉煌。然而,下在这

最后的深秋的一场雨,在冬天即将到来之前

破土而出一道金光,使我的新生

找到了帝国复兴的依据


小虎的人生就像一首励志之诗。我想,人,活着,靠的就是一股精气神,靠的就是一种信仰。只要心中的精神不死,信仰不灭,就一定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出新的天地。

小虎爱诗,信仰诗,我呢?诗歌之于小虎,就如电影之于我吧。


5、我:“我要更认真地对待生活,去学着爱生活。”


我大学的时候喜欢电影,自己在学校拍了一些短片,但没想做这行。试过电视台记者、考公务员,但发现自己还是放不下电影,于是2011年大学毕业就来到北京。找工作被拒是家常便饭,频率高到怀疑人生。一开始想做导演,但自己的大学普通,中文系毕业,加上我比较内向的性格,直接做导演不太现实,而我又很看重编剧,所以就做起编剧来。

当初的我,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踏入一个大坑、深坑。被人坑骗,焦虑脱发,剧本项目黄了一个又一个,一路坎坷,走到现在。

我的生活主要是宅在家写稿子,有时候去北京面试、谈项目、开剧本会。进北京我管这叫进城。

因为我住在同北京东边一河之隔的河北地界。坐一小时的公交,然后再换八通线或者六号线,去国贸路程两小时实在稀松平常。

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一小时都觉得远,现在两小时都不觉得长。我会在路上听听歌,用手机码点字。记得有一次坐公交竟然还有个女孩的手机自动连上了我的蓝牙耳机,当时真的应该鼓起勇气要她的微信。

有时候上午进城,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到家。找工作、谈事或者聚会都尽量在北京东边。


来北京九年,走过北京的春夏秋冬,走过北京的各个地方:长城故宫颐和园自不必说,各处SOHO、北京老胡同、朝阳大悦城、万达广场、土桥华远天地、四惠地铁站……

在很多地方码字:家里,咖啡馆,公司……

见过很多人。


以前总有种蜜汁自信,自己不是平凡人。

经过这些年,发现自己也只是普通人。

以前只感觉求职太难,却不觉得自己的学历和学校有什么大问题。


直到多年后,当我自己创业开了个小公司做剧本项目,收到数百份简历,来自各行各业。下到未成年,上到中老年;有海归,也有本土;有博士,也有专科;有做编剧本职的,也有做销售的;有海外或者北大名校,也有不知名的屌丝学校;有什么都没写过的,也有很早就开始创作的。

以前我都是求职者的视角,第一次以招聘者的视角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才更明白些自己这些年在这个都市在这个行业的位置。换我自己去招人,不看作品,我也会倾向名校、海归、学历高的。

当初我这样非科班的小白来北漂,在影视行业来看,是天生的底子就很薄很弱。我可能最大的优点是能死皮赖脸地坚持吧。

入行这些年,项目总是黄,人生坎坷。有的编剧第一个剧就拍了,之后的人生越来越顺。人和人之间的运气和命运差别还真大。有朋友还让我去潭拓寺拜拜佛,转转运。后来终于有不错的作品拍了,才觉得自己的运气总算还没有太差。不过如果我不坚持,也就没有这件事了。

以前的自己比较傲娇,自视过高,经过一些事后,开始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学着谦逊。


今年自己的小公司接到了一笔剧本大单,但只开了个头,就黄了。真的很丧,觉得自己很可笑,很失败,一切都很失败。在这一年,我才更加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

理想只是你自说自话的东西,这个社会非常现实,没钱,什么都没门。

明明知道要赚钱,可还是惯性地每天宅在家,沉浸在奶头乐的抖音和游戏里,麻痹自己,恶性循环。生活就像温水煮青蛙,我就是那只青蛙。一天又一天,重复着空虚的生活,虚度最宝贵的年华。我好像脱离了这个社会,精神和身体都渐渐枯萎干瘪。

我觉得日子不能这么下去,我要动起来。我把手机里的吃鸡删掉,抖音也刷得少了。

2017年的时候写了一篇北漂爱情故事的小说,一直想把小说改成电影剧本,自编自导。

我决定拿起手机,以轻快的方式去记录这个大都市里的北漂们。或许可以找到灵感,也可以让自己写剧本的感觉更接近真实生活。


在拍摄北漂纪录片Vlog的过程中,我养成了随时随地拿出手机记录生活的习惯。我开始留意之前九年习惯性忽视的周围的人,我开始发现这个城市有这么多每天都在奋斗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我开始一步步走出小我,去用心体会这许多努力生活的北漂人的精神状态。我开始从他们的身上,好像渐渐得到一点点力量和勇气。

每一次出去拍北漂者,去和他们交谈,一股生命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让我沉寂而麻木的心灵欣喜而震颤。

在北京的每个角落,每个时刻,都有为生活而奋斗的人。

他们就是每天和我们擦肩而过的人。生活因他们而火热,灵魂因他们而滚烫。

他们在努力而认真地对待生活。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的坚韧不屈,都令人感动,也为这个城市注入了不凡的灵魂。


我拍摄的这四位虽然个性、境遇各有不同,但其实都和我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他们都在努力地为生活奋斗,我有什么资格,好矫情地颓废灰暗呢?

最近看到一句话,给了我启发和光亮。这句话说,“没有灰暗的人生,只有灰暗的态度。”

人生还长,这困难还多着呢,如果总是用负面消极的视角去看人生,难免走进自我营造的牢笼,恶性循环,并无好处。

周星驰说过“我心中的这团火,是不会熄的!”


无论现实多么残酷,处境多么艰难,未来多么迷茫,我心中的火不应该熄灭,也不会熄灭。做咸鱼,都要做最咸的那条。普通人,也是个有一点点梦想的普通人。

未来,一定行的!


ps:海归女已制作完成,上传了在小视频里了。

【完】

我的其他文章: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高以翔猝死只是冰山一角,聊聊我亲历的影视圈

《82年生的金智英》:韩国女性的苦大仇深

浅谈电视剧《悬崖》

《马粥街残酷史》:可能是韩国最好的青春片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