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临头,他在狱中附在妻子耳旁说了18个字,皇帝饶他一命

"明珠对人柔颜甘语,百计款曲,而阴行鸷害,意毒谋险"。

一代权臣,权倾朝野。如何在尔虞我诈中谋得一席之地呢?他也曾少年翩翩,满腹才华,也曾满怀壮志,保国为民。最终却没能守得初心,侵淫在官场中无法自拔!也许是身在官场,生不由己,也许是野心膨胀,为利忘我!

今日我们就聊聊清朝权臣拿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康熙权臣,他没有纳兰容若的诗词才名,但在历史上也被我们熟知。而他的崛起也跟他的政治敏感度分不开,能够在朝堂争斗中占据一方势力,除去黄帝的提拔外,也跟他的谨慎智慧有关。正如所说,"意毒谋险"。但作为康熙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位臣子,最终也走上了权谋的舆论中,最终被压倒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顺势而上

纳兰家族本就与皇室关系难分。其祖父是皇室的从龙之臣,本就颇受信任。家族中也有女子嫁入皇室,也迎娶皇室贵女。与皇室算是亲戚关系。在康熙即位之初,朝堂各方势力盘踞,而康熙帝有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怎会被各方势力牵制。于是他亲自培养一方势力。而纳兰家与皇族的关系,自然是他的首选。 初年,纳兰明珠担任黄帝侍卫,虽职位不高,确是近臣。

然而不久,则升迁为内务部郎中 ,继后有任内务府总管。后进入弘文院,开始参政,进入风云变化的朝堂,且稳步提升。他的政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康熙初年,南疆平定后,各藩王占据一方,骄横跋扈。而吴三桂尤甚。

当时皇室的集团怎能容他人僭越。当时朝臣上述请求撤藩正中康熙下怀。康熙帝遂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朝堂关系错综复杂,大多数朝臣静默不语。只有米思翰、莫洛、纳兰明珠主张撤藩。而这也正好符合了康熙帝内心的想法。

康熙帝认为,如今形势,撤与不撤,早晚会反,不如先发制人,夺得先机。遂下令撤藩。而纳兰明珠经此事成为康熙帝倚重的朝臣。颇受重用。无论是在收复台湾的问题上,还是围剿雅克萨中,则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康熙帝的有意提拔和重用之下,纳兰明珠,权倾朝野。在朝廷上的实力达到最高。曾任太子少师。 当然纳兰明珠在官场的顺遂,不仅与他在官场的手段有关,也与支持康熙皇帝的各种政见有关。同时也与朝堂制衡有关。

朝堂实力盘踞,而索额图作为最强势的一股势力,让皇权收到挑战。纳兰明珠就是此时被康熙帝培植起来与其制衡。保证皇权的独大。纳兰明珠就是抓住皇帝这个心理,不断做大,却不曾想,皇权容忍也是有限度的。

难以自持

在封建时代,各方势力再是庞大,再是被皇权忌惮,但是总归是依附皇权而存在。纳兰明珠位极人臣,权势滔天,不知收敛锋芒,反而越加膨胀,最终的结束不言而喻。 康熙政间,关于河道问题,康熙帝认为河道应便民而不害民为原则支持于成龙的建议。但是纳兰明珠却固执己见,认为河道总督在位很久,经验丰富,应择其法。

各方意见难以平衡,致使该工程两年也为完成!此事可见,纳兰明湖已不再是康熙政见的维护着,而作为最高统治者,心里的成见自是不会少的。集权者最忌的就是权威的挑战。而朝中索额图与纳兰明珠长期不和,相互打压。索额图生性暴戾,凡是与他政见不一者,立即排挤。

纳兰明珠则不然,表面谦和亲厚,却背地里对对手构陷排挤。正是"明珠对人柔颜甘语,百计款曲,而阴行鸷害,意毒谋险。"当时,索额图属太子一党,而纳兰明珠就把太子一脉排挤朝廷之外。而此事则踩在了皇权另一忌讳上,在位者不喜朝臣互相依附,特别是卷入储位之争中。

而纳兰明珠不仅卷入之中,且不知适度。被皇权所不喜也自然。 而纳兰明珠在位期间,贪腐受贿自是存在的。在与索额图的争斗中,把柄被索额图拿捏。于是被弹劾。这便踩在了掌权的另一忌讳上,钱!天下皆是黄土,没有哪个掌权者会喜欢自己的朝臣贪腐受贿。于是大怒!纳兰明珠连连踩在皇权的禁忌点上,此时众朝臣皆知纳兰明珠已大势已去!往日辉煌早已不在,而性命也岌岌可危。他有何去何从?

死地后生

纳兰明珠也可能在此时,才幡然醒悟!想到昨日种种,悔恨难以自已。可以想象,往日威风八面的权臣,落魄狱中,往日的攀附不再,凄凉可想而知。而此事也正是他可以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想到自己路走来的顺遂和如今的落魄,不难想到,自己为何落地如此境地。

当然他是不甘的,不甘就此了却一生,也不甘纳兰家族就此落魄。于是他想到,唯一能够翻盘的就是黄帝对于朝堂制衡的手段。也不曾想往日的政敌确是他如今跳脱命运的唯一绳索。

于是在妻子探望时,偷偷嘱咐妻子道:“索额图政营中有自己人,让他们弹劾我谋反”。而此计谋一实行,康熙帝则不得不想,索额图一党先是弹劾贪污,后是谋反。这不是要置他于死地。那朝堂则不是索额图一方独大!而他这些年的制衡岂不是一场空。

庆幸没有赐死纳兰明珠。于是便免其官职,留用察看!虽此后不在受重用,但是算是保的性命和纳兰一族! 纳兰明珠一生,年少壮志也有过,权倾朝野也有过,锒铛入狱也有过,平淡度日也有过,他有计谋,有才智,有胆识,也有野心,同时也有贪欲。

在旁人看来死局的时候能够化解,也是对他一生最好的结束。物极必反,慧极必伤!人要学会在鼎盛之时有退的觉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