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达古稀之年的徐克,再也无法拍出好片

在越南出生长大的徐克,15岁为了躲避战乱,举家搬到香港,三年后便到美国留学。

在美国留学的徐克是个不安定因素,他从不循规蹈矩,就像他学电影一样,别人都去加州,他偏偏去德州。

小时候目睹过越南分裂的战火,成年后又在美国参加“保钓”运动,对家国情怀有着一腔热血。

他如每一个在海外的赤子一样,渴望回国一展抱负,而时代的洪流确实将他裹挟到了香港。

70年代的香港是个神奇之地,尤其是电影方面,连世界级的霸主好莱坞都未能成功染指,直到香港电影式微之后才成功登陆。

那时的香港影坛是个流光溢彩的造星工厂,几乎每隔十年都会有一批璀璨的多栖影视明星涌现出来。

这种层出不穷的局面,得益于香港历史悠久、成熟稳定的大众娱乐文化,而以电影为主的香港娱乐界就像一座华美的金字塔。

塔尖上的人至今还有许多活跃在娱乐圈,贡献着如当年一般的魅力,徐克便是其中之一。

1977年,回港后的徐克在TVB就职,从事导演和监制等工作,按部就班的拍摄着当时香港流行的喜剧和动作片。

此时距离“香港新浪潮”还有两年,可特立独行的徐克一刻也闲不下来,再也不想被传统的枷锁束缚。

终在1979年以《蝶变》打开了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行云流水的江湖,此后数十载,他的想象力从未枯竭。

这种变是香港电影的革新之下的进步,也是徐克所能承载的“叛逆”。

他敢于尝试新的模式,打破早已成熟的循规蹈矩。

所以他的电影总有新奇的东西,那种不与世俗妥协的气质都深深地烙在他的每部电影中。

每一个熟知徐克武侠的港片迷都知道,徐克的武侠都在大开大合之间。

既是喷涌而出的爱恨情仇,浩然正气的家国情怀,又是挣脱束缚的血肉之躯,沧海一笑的极致浪漫。

正是这种少了庙堂,多了个人的家国忧思,让他的江湖都以小见大,藐视一切繁文缛节。

如姜文一般,在电影里快意恩仇,夹带私货,同样也引入了三个视角,一是政治视角,即江湖;二是价值观;三是文艺手法的特征。

如《倩女幽魂》中的漠然世道;《梁祝》中的糟粕文化;《青蛇》中的乌合之众;《黄飞鸿》中的麻木不仁。

几乎每一部他倾注全力的作品都会贯穿一个针砭时事的主题,并以电影去结构社会、重塑飘逸、灵动的江湖秩序。

他的每一次剖析都伴随着争议,或多或少都与他一意孤行、霸道孤僻的行事作风有关。

别人认为的好,在他这里都不入眼;他坚持的对,所有人必须执行,可事实是,每次市场都证明他没有错。

拍《英雄本色》时,没人看好枪战片。

尤其是演员阵容竟然是票房毒药周润发、过气演员狄龙,就连导演都是已经四年无戏可拍的吴宇森。

但徐克不顾这些非议,全然投身监制《英雄本色》。

也许是苦尽甘来,也许是天意使然,《英雄本色》上映后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几个人迎来了自己的柳暗花明。

电影将东方武侠特有的浪漫诗意与现代动作片完美融合在一起,每一帧画面都将美感最大化,每一颗子弹都如同芭蕾般优雅。

经典的大风衣、嘴叼火柴、美钞点烟,无一不是父辈们热血年少时竞相模仿的动作,并以简对繁的冲击,为处于巨变的香港,带来了一个英雄——小马哥。

拍《倩女幽魂》时,所有人都在嘲笑女鬼片怎么可能有市场。

可徐克似乎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在这部电影中彻底释放了自己,让古典的厚重老旧变得写意飘渺。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与宁采臣的故事借助徐克锱铢必较的执拗,在当时那个特效基本都靠简陋的服化道完成的年代,为我们奉上了一道绝美的视觉盛宴。

王祖贤饰演的女鬼聂小倩,一颦一笑似仙子,本来是妖兽鬼怪纵横的世界,反倒成了许多人心头的意难平。

在武打设计中,有别于以往的拳拳到肉,改变观众对套路的固有认识,强调飞檐走壁、法术诡技的美感。

此前有谁想过蒲松龄的文字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在银幕前活起来。

拍《黄飞鸿》时,与武指刘家良产生矛盾。

徐克讲究黄飞鸿在动作上写意,可洪拳嫡系传人的刘家良认为让黄飞鸿打北派的功夫,岂不是让十万洪家拳子弟笑掉大牙。

争执到不可开交时,徐克炒了刘家良,选用袁和平,这才有了影史最经典的动作之一,佛山无影脚。

他还赋予了黄飞鸿搞怪,孩子气的一面,有别于宗师模样的脸谱化形象,这一改,让黄飞鸿变得可爱,不再有畏惧。

拍《笑傲江湖》时,与胡金铨有了隔阂。

刚开始拍这部电影时,徐克极力邀请胡金铨执导,而他作为监制的身份的参与,不随意指使。

但两人最终因理念不合分道扬镳,胡金铨坚持把《笑傲江湖》拍成浪漫古风武侠,可徐克要求风格凌厉、借古喻今。

当时的团队大都是徐克的人,胡金铨即使找来了徒弟许鞍华仍旧掰不过徐克,只有黯然离场。

后来徐克与程小东等人补拍,把胡金铨拍摄的镜头只保留了部分,但风格杂糅的《笑傲江湖》非但没有败北反而“滔滔两岸潮”。

拍《东方不败》时,惹怒金庸,不再给徐克版权。

华语导演里能把女性角色拍的如此绝美,恐怕除了徐克再无第二人,在《东方不败》里,他又把林青霞拍出了英气。

林青霞出道以来就以清纯可人的形象示人,但在《东方不败》里徐克让他女扮男装。

这一与原著反差极大的转变,再加上美化反派的举动,令金庸极其震怒,亲自致电徐克,可他却不为所动。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一拍两散,徐克以颠覆认知的新武侠再次赢得了口碑和票房。

拍《刀》是他为自己圆梦。

徐克从美国念书时就喜欢纪录片的写实风格,一直希望有个机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在香港多年都未等到,直至《刀》的出现。

《刀》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股沉闷压抑的气息,看似男人戏却用女性的视角和口吻来阐述,使得这个江湖显得可贵、可爱、可薄、可怜。

《刀》中的江湖是快意恩仇,徐克用快速剪辑展现凌厉的刀法,他的镜头下真正的江湖应是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生存。

但新世纪后,他的骨子里的倔似乎有些不灵。

拍故装奇幻动作片《蜀山传》,成本近一亿港元,票房却不如预期;拍《七剑下天山》,风格变为侠客写实纪录风,口碑票房皆失。

大刀阔斧的创作出23部狄仁杰系列,八年时间只拍了三部即《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这三部电影的评分皆在及格线附近,且票房都不尽如人意,下一部至今杳无音讯,而他的拍片计划光2020年就有五部。

已到古稀之年的徐克,是否会随着香港电影逐渐失去话语权,尚未可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徐克精神仍在,香港电影也没有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重换光彩。

它是华语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台湾电影、内地电影共同构成了文艺、专业、商业的争鸣盛世。

假如国际上只有张艺谋、姜文们,无侯孝贤、杨德昌以及徐克、王家卫们,那华语电影将是何等的寂寞。

一旦寂寞,离衰落也就只剩一步之遥。

推荐阅读

华语影史上再也没有比他更灵活的胖子

21年过去,该为陈凯歌的这部电影平反

看了这部电影,不要再看「辛德勒的名单」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