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岁寒风骨在,唯愿君子如青枝

原创作者:卓语


松、竹、梅经冬不衰,被称为“岁寒三友”。三者因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矍铄,在中国传统文人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松象征万古常青,竹象征虚怀若谷,梅象征冰清玉洁。三种植物组合在一起,高洁雅致,寓意深远,代表着极高的生命的品格和终极追求。


虽然被称为岁寒三友,但它们并非隆冬产物,它们都有强韧的生命力、惊人的适应力,在任何一个季节都呈现着勃勃生机,奉献着天地精华之美。


岁值庚子,多有坎坷,历史上的庚子年都不太好过。在这个时候,岁寒三友的精神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


让我们徜徉于古典诗词中,仰慕诗人笔下的岁寒三友。抽些时间,去大自然里看看松、竹、梅,感悟其特有灵性和气节。


《南轩松》(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

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

不是繁华队里身。



《赠从弟》(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松庵》(宋)杨万里


与花不同色,与竹同德。

风月偏相寻,携手清凉


松树姿态挺拔,傲骨峥嵘。主干粗壮、上面纹路错杂交替,十分的具有年代感和沧桑感,就宛如一位具有内涵的老人正在远远眺望。



它长年不凋,能万古长青,因此自古就有庭木之王的称号,作为主树和山石结合,搭配亭子、小桥流水,体现自然雅趣,妙不可言。



苏州拙政园里,有一个所在叫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两面邻水,阁后植松。据说风过枝摇,松涛作响,意蕴非常。

笔者曾亲临水阁,只在窗下小驻,已经感受到清韵满怀。想月朗星稀之时,临窗望月,风起松动瑟瑟有声,当是怎样一番意境啊!?


拙政园松风水阁


竹子枝杆挺拔修长,形态优美。四季青翠,不染虫病,全身是宝,无一处不可用,因而倍受国人喜爱,成为感物喻志最佳题材。


竹宁折不弯,曰正直;

竹节迭生,生生不息,曰奋进;

外直中通,曰虚怀;

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

一生一花,曰奉献;

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

虽能卓尔,亦成竹海,曰善群;

外形纤细,曰柔嘉;

质地犹石,曰性坚;

化作符节,曰操守;

竹简载文传世,曰担当

.........


所有你可以罗列出来的高尚品质,竹子全都具备。


所以,竹子不仅是岁寒三友,还是四君子之首。它就是美玉君子的化身!



《竹》(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咏竹》(宋)杨万里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竹子生命力顽强,能在逆境中成长,它的自强不息令人感动。似有百般柔情,却又坚韧无比。


竹不开花,一尘不染,不图华丽,不求虚名,虚心劲节,朴实无华。它不求闻达于繁华茂林,然而千百年过去,却终成瀚海般的竹林。它代表着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虚怀若谷、刚正不阿。



它的玲珑倩影、仙风道骨,盈盈清气沁人心脾,美呆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与竹子相关的艺术作品极为丰盛,举不胜举,个个美到令人窒息。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绿竹入幽境,青萝拂行衣

李白《下终南山过解斯山人宿置酒》

竹风能醒酒,花月解留人

张渭《夜同宴用文字》

檐前花复地,竹外鸟窥人

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王维《山居即事》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夏夜追凉》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



明月如霜,凉风如水,竹影斑驳。庭院中有了翠竹,就有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而当寒冬袭来、霜雪漫天之时,静看窗外杆杆清脆,细听雪落竹叶,那更是一种特别的静谧清透,仿若天籁之音、世外之景。



《夜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徜徉于这样的诗词中,人总会有种灵魂触感,仿佛瞬间身心明透,万物放下。生命是如此之清寒,却又是如此之美丽!



植物一直是文人借物自比的对象,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文人热爱的植物有所不同。而竹子自诗经到明清,君子地位岿然不动。很少有一种植物像竹子这样,贯穿历史长河,始终得到人们的钟爱,被赋予如此众多的美好寓意。


明清审美趋向清秀,对竹子的赞美和热爱就更加强烈。古典名著红楼梦诞生于清朝,潇湘馆遍植竹子。唯有这种植物,才能代表林黛玉精神世界。


黛玉多病之躯,而竹子四季常青,以外形不可类比。作者推崇的是她的精神世界,躯体不过是世间一粒尘埃,不足挂齿。


精神世界的生机,才是真正的生机。反之,躯体丰盈、精神枯萎,在作者看来也是毫无生机的物体。


林,象征着生机盎然,薛(雪)便是令万物闭塞、湮灭生机的东西。



梅的外表并不娇艳,但内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能迎雪独开,品格非凡。它暗喻独善其身,孤芳自赏。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做人如梅,不论境遇如何,都应保有铮铮气韵。不畏强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以无人欣赏,但永远不失骨气,不去媚俗于世。


即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香如故!



松、梅被合称为岁寒三友,具有久远的文化渊源。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收集了写松、竹、梅的诗,如:“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叠石流泉,茂林修竹。”


后来历代诗家词人更是趋之若鹜,将松之遒劲、竹之潇洒、梅之秀逸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了姿态之美、气韵之美、品性之美。经千百年来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感叹大自然的杰作,看到遒劲苍松、挺拔翠竹、傲雪寒梅,就忘却了寒冷的侵蚀!漫步其间让人陶醉,心生仰慕,意多感概。


松挺、竹雅、梅傲,卓尔不群的气质和丰饶的精神内涵,当之无愧成为真正意义的华夏国粹!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