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科班出身,外号“走运”的邹韵,凭什么拿了冠军?

文|非凡情感

2月初《主持人大赛》走向决赛,这个神仙互斗的舞台迎来了它应有的高潮。最终在两个类别下,蔡紫和邹韵分别笑到了最后。

蔡紫的夺冠没有太多争议,抛开科班出身的底子,早在07年,24岁的蔡紫就曾参加过《主持人大赛》,虽然那次仅止步32强。但失败的经验显然激励了她。这次在台上,蔡紫的发挥不可谓不说稳健。在这样的绝对实力面前,她的夺冠只能说是实至名归。

而相比之下,同样稳得离谱的邹韵则更像一批黑马。

01

现年31岁的邹韵,虽非主持科班出身,却有着主持人需要的一切素养。

论才华,她曾就读剑桥大学,世界名校的学习令其充满国际视野,也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储备。

论口才,邹韵距今已有长达9年的记者经历,高效、精炼是这一职业日常的基本要求。更何况她还有过4年的国际记者身份。作为一名代表央视、国家的提问者,邹韵的口才更是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肯定。

论应变能力,在多年的国际采访中,面对一个个位高权重、城府深厚的高官,身处一次次极度危险的事件,在无数个堪称紧张的氛围里,邹韵的反应力和灵活性无疑有着长足地磨砺。应变能力的水平当属一流。

即便是唯一不太占优势的长相,还被她努力打磨的气场所掩盖了。

自称“走运”的邹韵,凭运气的成分真的太少,因为从头到尾她始终透着一股专业和用心。

02

在几乎每一场比赛中,邹韵的发言经常是格局宏大,立意深远,即便立足点颇高,却并不给人一种空洞无物的感觉。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走出去”那场。一向聚焦国际的邹韵,有幸采访了袁隆平团队。短短5分钟时间里,邹韵介绍了团队在马达加斯加的援助工作,包括初期的迷茫、中期的困难、后期的成功与喜悦。

话音一落,现场观众为之惊叹,连守在屏幕前的我都不觉泛起鸡皮疙瘩。

八段视频,四次对话,邹韵用词简洁紧凑,层层衔接,不只将事件的完整经过表达出来,更是让每一位观众切实感受到了袁老团队的辛勤付出,以及中国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的日益强大。

就像董卿说的:邹韵的每个选题都很有国际视野,这是她特别大的一个优势,这背后也无疑体现了她身为一名记者所下的功夫和关切。

早在8年前,美国飓风事件时,初出茅庐的邹韵就毅然赶往前线,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向国内进行报道。同样是5分钟连线,邹韵一直站在冰凉的水中,面对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她清晰地还原了事件。前不久李文亮医生离世,仅仅11分钟后,邹韵转发了这条消息,如此迅速的反应,除了一名记者的专业素质,我还看到了她在职业之外的那一份人文情怀。

种种行为,显然不是一种巧合,邹韵虽为女子身,却时刻关切着国计民生,怀揣一颗济悯苍生的心。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来自民族的自豪感。

03

回望第一场比赛,自邹韵一上台,就给人带来种气场不凡的感觉,等她一开口,圆润饱满、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又再次博人好感。

我们有了这样的惊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历练才能成就如此水准?

当她提及自己9年记者身份时,大多数人才终于明白了这个叫“邹韵”的女孩果真不简单。

她的选题偏爱国际角度,根上体现的却总是普通人的小情怀。董卿的总结很到位:“把国际范儿和中国味儿相结合,把大家想知道的融入到自己的故事中。”这恰是邹韵技高一筹的表现。

在如今这个选秀基本拼爹,演戏基本看脸的时代。邹韵当真用自己的实力告诉了每个人,努力才会走运,经历就是我们的财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