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无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历史文化底蕴竟然如此深厚

原创首发图文/刘向荣(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教师)

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号逸仙,化名中山樵,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他虽然出身于农民家庭,但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建人。

他首举反帝反封建旗帜,领导“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创建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1940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他为“中华民国国父”)。

他倡导三民主义,用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创立《五权宪法》,筹划《建国方略》,践行民主共和,矢志不渝维护民主共和。

他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实行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倡导国民革命,为积极北伐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殚精竭虑。

南京中山陵全景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孙中山先生为挽救积贫积弱的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得伟大功勋和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孙中山先生由北京西郊碧云寺安葬于江苏南京紫金山中山陵。走进雄伟壮观倒扣的“警钟型”南京中山陵园,从“博爱”牌坊逐级向上参观中山陵,直至碑亭可看到孙中山先生的墓碑。

南京中山陵墓碑

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墓碑,从右向左格式分三行镌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此碑文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如下丰富的历史知识,包含了有趣的历史故事:

01.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墓碑上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是指公历的哪一年?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华民国建立后采用的公元纪年法和民国纪年法的计算方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为了与满清皇朝区分,中华民国采用世界各国通行的公元纪年法,同时使用民国纪年法。

基于此,当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由于历史时间轴上没有民国零年这一时间,故而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互换方法实际上是: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年。据此,中山陵孙中山先生墓碑上的民国十八年实际上等于公元1929年。

02.孙中山创建了中华民国,担任的最高职务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何他的墓碑上却以“总理”称呼他而不以“大总统”称呼他?

中山陵孙中山墓碑上之所以称呼孙中山先生为孙总理,其原因有二:首先,这与孙中山先生担任的总理时间比担任的临时大总统时间长短有关。

尽管孙中山一生担任的最高职务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其时间很短,前后100天左右(任期1912年1月1日至1912年4月1日)。

而他担任的总理(此总理非现在国家掌管最高行政权力的总理)职务则很长,主要有两次:

一次是自中国同盟会成立开始(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先生就担任这个政党的总理,其地位类似于党主席。另外一次是他还创建了著名的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里,孙中山先生兼任军校总理直至逝世。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孙中山先生1925年去世的时候,中国还正处于战火纷飞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到1926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才打垮北洋军阀的统治(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北洋军阀统治才正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才统一中国。作为孙中山先生继承者的蒋介石才真正掌握了全国政权,此时也才有条件举行安葬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

当时安葬孙中山先生的主体是中国国民党,该党的前身是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又是中国同盟会的总理,也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其逝世后由中国国民党进行安葬,以中国国民党的名义安葬孙中山先生(党葬),符合孙中山先生长期担任的总理这一党内职务,故而墓碑上镌刻孙总理也符合实际情况。

03.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墓碑的背面为何没有记录孙中山先生功绩的墓志铭?

中山陵为何只有碑亭而无墓志铭?有关这一问题,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孙中山先生革命功绩之伟,无法用语言表达,非墓志铭所能概括,就用无字碑留待后人评说。据说:1926年3月18日,也就是在中山陵工程刚刚动工不久,孙中山丧事筹备委员会第23次会议作出决议:推定汪精卫写碑文,胡汉民撰墓志铭文,吴稚晖作传文,张静江担任记文。

可是,过了将近两年时间,碑文内容还没有确定下来。1928年1月7日,孙中山丧事筹委会慎重研究后认为:“以总理之伟大,非墓志铭、传记文字所能包括一切,致以不用为宜。”遂决定仅由谭延闿书写碑文。

孙中山和蒋介石在广东

另一种说法是:蒋介石因与章太炎有隔阂以个人好恶而拒绝使用国名党元老推荐的章太炎写就的墓志铭。有人说没有墓志铭是因为孙中山先生革命功绩之伟,无法用语言表达,就用无字碑留待后人评说,但实际上真实原因是这样的:

中山陵建成后,中国国民党上层人士和元老们围绕着由谁来撰写中山先生的墓志铭展开一场争论,多数人建议由辛亥革命元勋资深望重并且有学问书法又炉火纯青的孙中山先生的挚友章太炎先生来执笔。

章太炎自己也曾表示:

“论与中山先生交谊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铭唯我能胜,亦只有我有资格写,我欲为中山先生筹备处干事,并撰写墓志。”

然而,凭借军事实力打垮北洋军阀,又进行二次北伐彻底结束北洋军阀统治且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最终夺取国民党最高权力的蒋介石却并不同意由章太炎来撰写孙中山先生的墓志铭,为此蒋介石有意将国名党元老于右任、张继、吴稚晖和居正等十七人联名呈递的由章太炎执笔撰写孙中山先生墓志铭的报告不予批复。

章太炎先生

蒋介石之所以这样做,当然原因也很多,但据说这与章蒋两人矛盾隔阂有关。章太炎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与孙中山并肩战斗的革命元勋和革命前辈,又才高八斗恃才傲物生性耿介。

民国初年,章太炎在北京就敢于怒斥袁世凯独裁专制的倒行逆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夺取权力的蒋介石虽是其浙江同乡,但在章太炎平素看不起青红帮流氓出身的蒋介石,并且常常斥责蒋介石的革命不是真革命而为心胸狭隘的蒋介石深为忌恨。

正因为由此芥蒂,虽然章太炎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事先认真写好了称颂孙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领导民众、不屈不挠、推翻满清皇朝、创建民国、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功绩的气势磅礴文笔恣肆流畅的《祭孙公文》墓志铭,但是老蒋终以中山陵建筑总监的身份和党国代表的名义拒绝使用章太炎撰写的墓志铭,当然更谈不上将此墓志铭勒碑刻石陈放于南京中山陵了。章太炎知道后更对蒋氏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南京中山陵“天下为公”碑亭

就这样,南京中山陵建成之后,只有碑亭但却无墓志铭,不得已才将“天下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替之。对此,章太炎先生曾愤怒地说:“蒋以个人好恶,竟宁使革命元勋之陵墓缺少碑铭,可憾也。”

综上所述,大家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江苏南京孙中山先生碑亭墓碑上看似平淡无奇,没有什么东西,但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发现中山先生墓碑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其历史文化底蕴竟然如此深厚。

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墓碑上,还蕴含着哪些历史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讨论。谢谢!

参考文献:

1、惠之:《中山陵为何无墓志铭》,凤凰历史—中国老年报网,http://news.ifeng.com/a/20151114/46242919_0.shtml

2、《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来源: 人民网—南京日报,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3/0106/c198593-20108652.html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