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拍的照片在别的手机上看不一样了?

为什么不一样呢?

上次我们《在朋友圈发视频,怎样才能更高清?》有很多小伙伴很喜欢这样的科普形式,也有小伙伴反应实在太太太太长了...


差不多也就这么长吧...


长是有点长,不过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能够带给大家一些真正的知识点,保证大家可以学到更多有用的内容。当然,我们文章最后一如既往会为大家做好总结,放心食用 ~


在上一次推文后,后台的留言收到了很多问题,放心,我们会一一为大家解答,今天要解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 同一张照片

在不同的手机上看 不一样


其实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来给大家简单做一个示范


通过无压缩的方式将同一张照片传至iPhone11与另一台手机,同时在相册打开,然后大家可以看到对比:


区别不言而喻


姑且先不讨论哪台手机颜色更准,今天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来介绍这种「色差」:


● 一是找到原因:为什么会不一样;


● 二是解决方法:怎么样能尽可能避免出现这种差异,因为完全避免确实做不到。


老样子,困的小伙伴可以先去文末看结论,然后记得点个收藏下次看,或者帮忙点个分享奥!!



为什么会不一样?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简单来复现一下影像从拍摄到导出分享的整个过程:



这样一看是不是就很清晰了,问题根源就在于中间两个环节。只要这两者中一个出现差异那么整张照片就会出现最终的色彩偏差。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先这两个环节分别对应到一个更具体的问题:


● 你能显示多少颜色

● 显示的颜色准不准



OK,先介绍今天第一个名词 —— 色域


色域这个词,大家在买手机买显示器时经常会看到,比如NTSC 96%、100%DCI-P3色域等等。


书面释义:它是指某种表色模式所能表达的颜色构成的范围区域。其实就是指具体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所能表现的颜色范围和区域,是不是很好理解~


下面重点来了!


自然界中,可见光谱的颜色组成了最大的色域空间,这个色域空间就是包含了我们人眼所能见到的所有颜色,具体如下图所示。


人眼可见色彩范围的国际标准 CIE1931 色域色度图

我们的眼睛是厉害的,不仅拥有5.76亿的像素,还能看到数千万种颜色。


所以,要好好爱护眼睛啊!


但问题是,所有显示设备(包括手机屏幕、扫描仪、显示器和照片打印机等)的色域空间大小与设备、介质和观察条件有关,他们都只能产生(重现)其中的一部分颜色(色彩子集),这个"子集"称为色域。


简而言之,所有的显示设备能显示的颜色都没有人眼能看到的多,同时,不同的显示设备能显示的色彩范围还不一样。


所以,色域越大,表明这台设备能够还原出的颜色也就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看到的是一些美丽颜色比如夕阳西下,但怎么拍都少了一些层次感...


这不是你的眼睛出问题了,而是设备做不到啊(当然,除了显示问题,当然也和相机模组本身的记录能力有关




既然显示设备能够显示的色彩都不一样,那岂不是乱套了?


别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整个行业早就开始寻找或者创造不同的色域标准,以此来统一色彩的管理。


有了标准大家都跟着做,你我看的色彩就能最大程度保持一致。


不同色域标准在人眼所见色域 覆盖的范围不同


不过,色域标准的统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同的领域与不同的技术背景下先后诞生了几种不同的色域标准。


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色域标准:


I sRGB


1996年,惠普与微软一起开发了sRGB色彩空间,当时主要用于电脑显示器、打印机以及互联网。


这种标准一出来,就得到了英特尔、Exif、Pantone、Corel以及其它许多业界大佬的支持,这也是目前最普及的色域标准。


SRGB色域 在人眼可见范围内的覆盖

如图所示,以sRGB色域标准来显示,只能还原近三分之一的颜色,尤其缺乏绿色覆盖


sRGB虽然普及了,但缺点依然存在,主要就是对与森林树木等场景色彩还原是远远不够的...


I Adobe RGB


为了解决sRGB色域问题,两年之后的1998年,AdobeRGB出现了。


关于Adobe,大家都很熟了,不用太多解释~


如你所见,AdobeRGB相比sRGB囊括更多的颜色,尤其是在青绿色范围!


Adobe RGB色域覆盖范围 覆盖50%人眼可见范围


I P3


P3 色域广义上包含了 DCI-P3 和 Display P3。


前者DCI-P3 是影视行业标准,而Display P3 是苹果在 DCI-P3 基础上参考了sRGB而修订出的自己的标准,在白点和伽马上与DCI-P3 不同,但是能覆盖的颜色相同,相对于 sRGB 除了蓝色都有较大提升。


虽然DCI-P3并不是色域最广的标准(目前最新的标准为Rec.2020,先不展开介绍),但是业内认为DCI-P3更多的是以人类视觉体验为主导的色域标准,尽可能匹配电影场景中能展现的全部色域,也拥有更广阔的红色/绿色系范围。


DCI-P3色域 在人眼可见范围内的覆盖


苹果从iPhone7开始使用P3,以iPhone 11 Pro Max为例,它支持两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标准色域︰适用于大多数sRGB(前面已提到),及用于4K超高清电视所用的DCI-P3广色域。


I NTSC


NTSC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在 1953 年订制,目的是为了给当时刚出现不久的 CRT 彩色电视定制一套标准,由于实在是太过于古老(Apple DOS 3.1 诞生于 1978 年, MS-DOS 诞生于 1980 年)早已不适用于现代显示器...


更最重要的是对于 PC(广义的)和移动设备来说,几乎没有内容创作者是以 NTSC 为工作空间的...


虽然没有人实际用它,但一直有厂商以这个标准来换算,用于比较其他的色彩空间。


NTSC 1953色域覆盖范围


既然没有人用,为什么厂商还要以NTSC来标注其色域呢?


这是一个很又有趣的现象,一部分是为了隐藏自己实际的水平(很差),一部分是为了变相夸自己。


因为一部分屏幕就算达到了72%的NTSC覆盖,也无法实现100%的sRGB

覆盖,就算其实际所覆盖区域也许更大,但与色域标准颜色存在偏差一样会出现色彩不准。


做不到严格按照标准来调教,只能换算NTSC色域,总的来说,就是想让数据更漂亮!


I 江湖人称的“广色域”是什么?


大家买手机时如果稍微关注手机屏幕性能的话,都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词:DCI-P3广色域。



其实广色域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业内色域换算后超过80%NTSC覆盖就可以叫广色域屏幕。(你看NTSC色域的价值体现之一就是“换算”)


同样一张图,如果你是广色域屏幕,发给朋友的非广色域手机上显示的话,某些色彩就显示不出来,也就会导致「颜色不准」。



如果说能显示多少颜色是基础条件, 那么更重要的就是色彩准不准!


很多品牌的安卓手机虽然也采用了一流的三星AMOLED屏幕,基本上都能做到100%sRGB,但缺少了色彩管理,和iPhone、三星一比就显得逊色很多。


这就需要先引出两个我们介绍过的关键词: JNCD与△E


I △E (Delta-E 色彩偏离度)


色彩偏离度,一般读“德尔塔E”,是定义手机、PC、平板设备颜色精准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指的是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理论上这个数值越小越好。


平常买手机、显示器或笔记本电脑时,大家都可以重点依据这个参数来判断屏幕的好坏。


一般来说,△E<2就属于不错的显示器水准。


I JNCD( 全称:Just Noticeable Color Difference)


可以理解成刚好可以感觉到的色差。同样用来表示色彩偏移程度,数值越小越好。


举一些例子,华为Mate30Pro<1,iPhone11 Pro Max的JNCD<0.8。



一般来说,这个数值<1,人眼就不容易区分色彩变化了,也就说这块屏幕还不错~当然,这个数字也是越小越好!


综合来说,这两个指标都是表达屏幕色彩的准确度,只不过算法不同罢了。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以上这些参数的不同呢?



显示设备(屏幕)的材质区别是不同手机显示不一致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手机上,屏幕主要分LCD与OLED两种材质,两者主要的区别就是发光原理不同,对比度不同等。


就在两年以前, 大部分手机依然还是LCD屏幕材质,LCD屏幕本身并不发光,需要借助额外的光源,背光层发出白光,经过红绿蓝三色的滤片进而显示出不同的色彩。


没错,就是基于普通的三原色原理。



这种材质的屏幕有一些天然的缺点,比如容易出现漏光,另一方面黑色显示不够纯粹。


图来自网络


而OLED的屏幕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发光,不需要背光层,所以理论上相比LCD屏幕会有对比度高、亮度更高、色域更广的优势


其中因为是自发光,黑色就可以单独选择不显示状态,这样的黑就是纯黑。


当然,万事都有例外,就算是LCD屏幕的iPhone11,苹果把它调教的很优秀...某些方面甚至优于一些其他手机的OLED屏幕。



至于电脑端,目前的主要都是LCD屏幕,但根据面板的不同主要有IPS、TN、VA等,其中:


● TN面板:响应速度快,适合游戏电竞,同时价格便宜,缺点是可视面积小。


● IPS面板:色彩好,有着光宽广的可视角度,更高的对比度,同时理论上可以支持更高的分辨率,缺点是响应速度稍慢,价格稍高。



在设计界与摄影界,很多人都会认为「苹果显示设备的颜色准」,而Pc(其他的个人电脑)的颜色稍逊色一些。


其实,苹果的显示硬件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就像iPhone的屏幕一样需要从三星购买。


更大的原因在于,苹果的「 ColorSync 色彩管理」


/ 图来自网络


有了这个色彩管理系统,你的苹果设备可以从系统底层支持对ICC文件的处理功能,因此不论相机采用哪种色彩空间输出的ICC文件,采用怎样的图形软件来打开,系统都能够将其与显示器进行很好的匹配。


基于ICC自动色彩管理,把显示图像内容自动切换到适当的色域,让图像可以依照正确的颜色显示,不会导致过饱和或欠饱和,这就是色彩管理


而一般没有做色彩管理的PC电脑和安卓手机,就会经常出现过于浓艳或者过于暗淡的情况,相对显示效果没有那么稳定...


所以,想要「色彩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色彩管理,而这是真正的内功,需要时间和决定去做。



当然啦, 除了以前提到的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也还有一些“小误会”。


比如很多我身边的很有亲友经常会抱着手机来问我,为什么我的手机颜色这么奇怪。


其实当你觉得自己的手机颜色很奇怪,可以先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是否默认打开了夜览、护眼模式、原彩显示等功能。



因为这一类的功能都会直接影响屏幕的色温,降低蓝光的呈现等。


右侧手机打开了夜览模式 整体画面偏暖


当然,类似iPhone的「原彩显示」这样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建议开启,当你拍照修图时可以考虑关闭 ~


因为它可以自动根据环境色温来调节屏幕色温,让屏幕在日常使用时看起来更自然,不会与环境格格不入。



既然明白了手机屏幕之间不同的原因以及如何判断什么样的屏幕是好屏幕,那接下来就要来看如何尽可能避免这种色彩的偏离。


必须先说明,就和文章开头说的一样,目前并没有彻底的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做到尽可能避免...


I 让自己的屏幕先尽可能准确


这一点很好理解,想要减少差别,首先咱们得让自己这边尽可能准确,一般有两种方式:


● 选择色彩准确的设备


这一点大家可以根据色域、△E、JNCD三个数值去选择设备,如果你是iPhone用户,那么还有一个自动色彩管理;


● 给自己的设备做色彩校正


这一点,相信很多小伙伴没有试过,其实有一些安卓手机拥有类似专业模式、大师模式等选项,可以去尝试调整。


再者, 安卓手机可以在系统设置中找到色彩校色功能,不过一般效果并不明显...


最有效的方式,是配合硬件「校色仪」来校色,效果比较显著,当然这玩意儿需要购买,如果你对照片色彩显示有不小的追求,可以考虑 ~



在电脑端,除了专业的校色仪,有一个「土办法」,依据参照物去逐步校准颜色,上一代设计们应该都懂,一听可乐就够了


I 将图片设置成色域较小的sRGB


因为sRGB最为常见,同时色域空间较小,如果在电脑修图后保存为sRGB再分享,就可以较大程度避免因为色域标准不同而产生的色彩偏差。


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些需要避免万一的点,比如前面提到的注意夜览、原彩显示、护眼模式等功能性色差,同时千万注意不能存错图片格式


一般手机上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主要发生于电脑端修图,所以我们下次有机会再聊 ~



最后,同样为大家带来小结


1/ 因为屏幕材质与系统色彩管理等不同,不同手机的色彩就是不同的,手机上主要是LCD与OLED的区别,就色彩显示方面而言,两者基础表现相差不小;


2/ 要判断一块屏幕色彩准不准,可以从色域、 JNCD与△E等指标去判断。色域厂商标注方法不同,一般用NTSC80%来换算即认为是广色域屏幕,后两者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3/ 注意夜览、护眼模式、原材显示等功能性色差的可能,这些功能会改变屏幕色温,使屏幕变得更暖,修图时可关闭这些功能;


4/ 若非商业性需要,在电脑修图保存图片时一般选择最普及也是最小的sRGB色域标准,避免因为广色域图片在低色域屏幕显示而出现偏差;


5/ 专业需求较高,可以针对屏幕进行校色,由软件和硬件两种校色方式,硬件校色效果更加可靠。



其实,解决色彩在不同设备之间的色差,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每个人都重视起来。


以往之所以会出现之前很多手机色彩显示不准,就是因为普通的用户对此感知并不明显,而厂商当然更愿意投入到那些更容易被宣传和推广的功能上,比如一亿像素、比如5G~


而针对色彩,他们有着更简单讨巧的方式:提高照片饱和度,这会让你觉得这台手机拍的照片颜色真好看!


但色彩好看与色彩准,是两回事。


单以屏幕色彩而言,像苹果这般软硬件结合,不仅始终用最高水平的硬件规格,还潜心研究ICC系统自动色彩管理,让图片色彩显示始终保持一致,这类愿意在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的厂商真的还不够多。


你和我,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也许就能换来他们的改变,如果每一台设备都能拥有更准确的色彩显示,那么今天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了这里,如果能对你有那么一点点点的帮助,我们会很荣幸,如果你愿意分享、在看,那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哈!


晚安~


/ 参考文献资料

Enfocu/ https://www.enfocus.com/manuals/ReferenceGuide/PS/11/zhCN/zh-cn/topic/scolor.html

知乎/Navis Li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337649/answer/655284153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