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记(六)——三星堆、金沙遗址

2007年7月18日,前往“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星堆”参观,观赏了雄奇壮伟的上千件稀世之宝,感受了几千年前巴蜀文明和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的“七大千古之谜”。下午继续参观了继三星堆文明发现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观赏了于2007年6月9日,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展示的东亚发现的3000年前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又一件国宝级珍贵文物---金面具以及被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金饰图等众多国宝级文物。傍晚乘坐火车抵达山城重庆。

这是在《四川之行(一)——武侯祠、杜甫草堂》中提到的写于2007年7月的游记。


三星堆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2007年7月18日,同学阿芳开车带她女儿和我们一起前往,下面的三张照片是当时拍摄的。摄像机拍摄的录像仅有三星堆小小的一段,就再没有截图。

机缘巧合,2018年11月15日,在时隔11年之后,有幸再次前往广汉,参观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不过在参观的时候,以前去的情况怎么都没有印象了。

进入大门后的景色。

三星堆历史脉络:1929年,广汉县南兴镇真武村村民在宅旁挖蓄水沟时,发现一个长方形的坑道,坑内堆满了四百多件精美的玉器。之后,这件事被成都著名金石学家龚熙台知道了,龚熙台买了四件玉器,并将这些玉器发表在刊物上,引起了外界的轰动,更引得古董商们纷纷前来寻宝盗宝,国宝遭到一劫。这事被时任广汉县县长罗雨苍知道后,立即严令禁止寻宝盗宝、乱挖乱掘,三星堆国宝才免遭劫难得以保存。1953年到1982年,考古发掘队在此地又相继发现了祭祀坛,出土了一千七百多件文物。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还出土了大量象牙和四千六百多枚古代货币。

先是到综合馆。展馆总共有六个主题厅,分别是“雄踞西南”、“物华天府”、“化土成器”、“以玉通神”、“烈火溶金”、“通天神树”。

雄踞西南。主要是古蜀的历史背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繁华程度,反应到器物上也有些许的区别。蜀世系表。就是蚕丛、柏灌、鱼凫时期,李白的《蜀道难》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就是对这一时期的描述。

物华天府。介绍古蜀文化的继续发展,经济上有了长足进步之后的生活、外交、商业的发达。

化土成器。讲古蜀的陶器发展。有陶高柄豆、陶三足炊器、陶盉、陶鸟头把勺、陶小平底罐,包括了煮饭、装水、勺子等等。

三星堆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异彩纷呈的一页篇章。

以玉通神。展示的是从三星堆出土的玉器,这些玉器的作用都是礼器,均用来祭祀。

石璧。

玉戈。

玉璋。

烈火溶金。展示的是古蜀时期的金器,主要有金面具和金仗很具有代表性。


金面具。

金仗。

通天神树——古蜀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

通天神树是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通身用青铜制造,共有一号和二号两棵通天神树。一号神树高达386厘米,最上端的部分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米以上。神树分三层,每层延伸3个树枝,共九枝,每枝朝不同方向弯成弓形,上面挂满了“果实”且有9个金乌神鸟,是古蜀人根据“十日传说”制造的一件青铜器。神树上还有一条从树顶上蜿蜒而下栩栩如生的龙。通天神树结构复杂的造型、精美独特的工艺,可谓举世无双。

通天神树。

陶座的铜摇钱树。

人面鸟身像,是通天神树的残件。


人与神——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

纺织场面铜贮贝器(西汉时期)。

持伞女童俑(西汉时期)。

五牛盖铜贮贝器(战国时期)。

青铜人头像。

铜立牛、卧虎铜针筒、虎头邢铜扣饰、铜牛头、圆形牛边嵌绿松石扣饰、二牛交媾铜扣饰。

参观完综合展馆,便前往青铜馆。

青铜展馆重点展示了青铜类的文物。这是在展馆前留影。

进入大厅矗立的铜像。铜像后面的大字:青铜铸就,人间神国。

对比一下。发现没有,11年后,铜像没有变,后面的背景变了。


视频加载中...

三星堆青铜面具,是全世界从古至今众多面具中最富特色的文物群之一,具有浓厚的神巫文化特征与独特的审美个性。青铜面具劲拔的线型与峻整的轮廓,合构成人神浑融的奇伟图像,凸显出庄严雄强之势,张扬着圣洁华贵之美。一幅幅完美神奇的惊世之作,勾勒出古蜀人多姿多彩的想象世界,表达了中国民族超越现实向往未来的诉求。

青铜跪坐人像。

群巫之长——青铜立人像。立人像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通高达2.62米。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人像头戴冠,身着三层衣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人像的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似乎拿着什么东西。整座塑像构思奇特,精美无比,俨然如天神下凡,神威无穷。学术界大致推测:大立人像代表的是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在当时普通人们的眼中,它同时也是“神”。它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它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青铜兽首冠人像。出土时仅存上半身。人像头戴兽首状冠,冠饰颇似大象的鼻子,仪态端庄,表情威严。此人像与青铜大立人像的造型大体相同,而极夸张呈抱握状的双手也和大立人十分相似。从这点来分析,他的身份和大立人一样,应该属于巫师一类的社会上层人物。

青铜尊、罍。

太阳轮。青铜太阳轮形器恐怕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其用途和象征含义一直众说纷纭,有释为车轮的,有释为盾牌饰物的,有释为陈设物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表现太阳崇拜观念的一种装饰器物”。

青铜神坛。

青铜大鸟头。

青铜雄鸡。

青铜龙柱形器。

青铜纵目面具。面具眼、耳极度夸张,被人誉为“千里眼”和“顺风耳”。一般认为,此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书关于蚕丛“纵目”的记载。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面具造型意象神秘莫测,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青铜造像中颇显突出

青铜兽面。

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出土所有面具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面具厚重沉稳,端庄谨严,硕大无比,充分体现出神像的无穷威力和古蜀人的高深艺术造诣。馆内有三件禁止出国出境展示的文物分别是:金杖、通天神树、青铜大立人像。我拍摄了很多照片,感觉个个精美无比,只能有选择放一些照片。

当天展馆外微微细雨,展馆内游客很少,我带着再次了解古国文化甚至膜拜的心态静静的驻足观看、拍照,惊叹着古文明辉煌、沉思着文明消失之谜。三星堆仍有很多未解谜:如来源之谜、族属之谜、宗教形态政权性质之谜、兴亡之谜等,等待着人们去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值得一去,只有去过,才有所感。


 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遗址,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同一时期遗址中最为密集的象牙、数量最为丰富的金器和玉器。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阳神鸟金箔,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金沙遗址的发现,把成都城市史提前到了3000年前,由此被视为成都城市史的开端。

这是在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箔标识前的留影。当时只拍摄了这2张照片,第一张合影照片是阿芳同学拍摄的。

至此,2007年7月18日,用一天时间参观了三星堆、金沙遗址,感受了古蜀文明,当天晚上,乘火车前往重庆,开始下一站,三峡之旅。

上一篇:四川行记(五)——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

请看下篇:重庆之行(七)——长江三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