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男子手上长红点,查出肝癌! 真凶是常吃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

提到肝癌,很多人会很自然地想到喝酒,但其实肝癌的发病因素很复杂,喝酒只是致病因素之一,即便是滴酒不沾的人,也可能成为肝癌患者。

手上长红点,竟然查出肝癌

王先生今年35岁,他和妻子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来城里打工,想着给孩子创造更好地生活条件,也想早点接儿子来城里上学,他们在生活上很节俭,从不抽烟、喝酒,能省的尽量都省下,绝不多花一分钱。

可是最近,王先生发现自己手上和身上长满了像蜘蛛网一样的小红点,他怕是什么传染病,再传染给妻子,就赶紧找了附近的一家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告诉王先生,他身上这些“小红点”,其实是一种毛细血管扩张的疾病,这种在中心有一个小红点,然后周围有毛细血管向外发散,像蜘蛛的形状的东西,在医学上又被称为“蜘蛛痣”,它往往是因为肝脏疾病引起的,很容易发生在脸部、颈部、胸口、肩部、手部等部位。

看着王先生身上的蜘蛛痣,医生不敢多想,立刻安排了检查,检查结果验证了医生的猜想,王先生被确诊为"肝癌"。

患癌的真相

王先生平时不抽烟不饮酒,也没有肝癌家族史,这么年轻怎么就患了肝癌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原来他和妻子为了节省开支,做饭一直用的是楼下定期来叫卖的散装油,很便宜,跟超市的油比起来,一桶要差一半的价钱,而且吃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异味,所以这几年就一直这么过来了。

有的人这时会问了,散装油不就是没有经过包装的油吗?怎么就跟肝癌的发生有关系了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冯利教授指出,一般小商贩贩卖的散装油,原料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如果原材料如花生,玉米等如果储存不当,很容易就会发霉,产生一种要命的毒素——黄曲霉毒素,用霉变了的原料来榨油,自然这些油中也会含有黄曲霉毒素。我们平时所知道的,喝酒只是肝癌的诱发因素之一,而肝癌的元凶其实不只喝酒一个,黄曲霉毒素感染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诱因之一。

他提醒到,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强,是砒霜的68倍,即使是微量的存在,也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它具有很强的致癌性1毫克即为致癌剂量最直接伤害的器官就是肝脏,长期食用会破坏肝脏组织,严重可致肝癌。并且黄曲霉毒素很耐高温,在一般家庭中烹饪的温度是不能消灭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除此之外,黄曲霉素还悄悄藏在3种“食物”中

1、发苦的坚果

一些粮食发霉,我们从外观上很容易分辨。但若是坚果霉变了,却从表面看不出来,这种坏了的坚果吃到嘴里的话,是发苦的,一定要第一时间吐掉彻底漱口,避免黄曲霉毒素进入身体。

2、腐烂了一半的水果

很多人不会吃霉变的食物,但有些人比较节俭,像苹果、桃子等水果,烂掉一半后,会把腐烂的部分切掉,吃剩下的部分,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冯利教授指出,霉菌是可以扩散的,我们肉眼看不到,不代表没被霉菌污染,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扔掉,避免病从口入。

3、用久不换的筷子、菜板

长时间不更换的菜板、筷子,上面难免会有裂缝,我们在切菜或者是吃东西的时候,食物残渣就有可能留在缝隙当中,时间久了就会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

冯利教授提醒,在选筷子的时候最好选用铁制的菜板也要一年一换,以免增加致癌物的存留。

要想预防肝癌,生活中要做好这4件小事

1、定期体检

肝脏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很难在早期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这就需要及早完善防癌筛查。

临床上,常用腹部B超和血清甲胎蛋白筛检肝癌,对于甲胎蛋白增高的人,还须进一步做CT或磁共振检查

2、多敲打肝经

中医讲,肝气一通,百病皆通!而通肝气,在于推。在这里,冯利教授给大家介绍一个日常护肝的方法:推拿肝经。

肝经位于内裤线的位置,可以双手握拳,从大腿根部敲打到双脚,这有助于通肝气,强健肝脏,促进排毒。推拿的时间不要太晚,最好在晚上十一点前进行。

3、少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冯利教授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够让肝得到气血和能量,并充分地进行解毒,这是保证肝脏健康的重要基础!所以最好不要熬夜,尽量在晚上十一点之前入睡

另外,肝喜条达,恶抑郁,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不仅能减轻肝脏负担,还有利于肝气抒发。

4、少嗜酒,最好不喝

许多研究表明,酒精的消耗量与肝癌的死亡率呈正相关,而且酒的种类也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饮混合酒或烈性酒的危险度是不饮酒的7.41倍和6.5倍,饮混合酒患肝癌的机会是饮温和酒或不饮酒的6倍以上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少饮酒、不喝混合酒,是保护肝脏健康、减少肝癌发生率的重要环节。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做到不饮酒。

#真相来了##健康真相馆##清风计划##癌症##肝癌#

阅读延伸:

这名肝癌晚期患者,坚持靶向+中药治疗,带瘤生存至今

关注【大医课堂】,了解更多肿瘤相关科普知识,减少您得病后的慌乱。若您有任何问题都可私信大医课堂留言,专家会在出诊之余,根据实际病情做出最专业的回复!抗癌的路上,我们与您同行!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