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下乡,护住农民的“钱袋子”

记者 代娟 通讯员 崔静 丁毅民

菜花金黄春意浓,塘水清清鱼欢畅。3月18日,在新乡市高新区关堤乡的一处渔场里,工作人员拉网将鱼苗儿一盆一盆地运上岸来,省科技特派员关建义博士和大家一起娴熟地为鱼儿注射疫苗,时而聊着家常。“刚复工,疫苗生产得不多,这一次给你们送来一批先用着,够注射25万尾鱼苗了。”关建义向渔场负责人乔家兴解释。

关建义和渔场技术员一起注射疫苗


“您一来,我们悬着的心可算放下了。有了您送来的疫苗,我们的‘钱袋子’算是扎住口了!”乔家兴激动地说。

原来,关建义是新乡医学院水产养殖学博士,近年来,他将自己的专业研究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采用先进生物技术进行鱼病防治科技攻关,带领实验室技术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团队直接从患病鱼体和水体中分离、鉴定、筛选出致病的疫苗菌株,研制出特异性疫苗,目前相继完成全菌注射、被膜浸泡、口服缓释疫苗研制,并成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连续两年在新乡市区多个科技扶贫示范点得到推广和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免费赠送疫苗


今年年初,关建义就接到卫辉、长垣等地1000多亩养殖水面的疫苗防治预约,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直未能成行。这几天,随着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他特意加班加点赶制了一批疫苗,并带着科研团队赶往各渔场,将疫苗免费赠送给养殖户,并现场指导疫苗注射。

“鱼类爆发出血病在温度20度以下不发病,随着气温回暖开始发病,夏季达到传染和发病高峰,因此必须在春季注射疫苗,才能保证鱼儿安全过夏。”关建义告诉记者,“所以,渔场老板们特别着急拿到疫苗;我也是心急如焚,复工以后连夜赶制疫苗,计划在3月份分批送到渔场,基本能满足需要。希望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助力作用。”

关建义和渔场老板、技术员交流并指导工作


据悉,鱼类爆发性血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流行性和爆发性,且持续性长,一旦发生鱼类爆发性血病,会导致鱼类大批死亡,一些养殖户血本无归。几年前,卫辉市一家渔场年投放的1万尾鱼苗,在夏季发生了细菌性爆发性出血病,几乎全部死亡。

“目前从市场上购买的疫苗特异性较差,药物防治效果不明显,发病季节一夜之间鱼塘上飘满了死鱼,前几年渔场损失很大。”位于关堤乡的这家渔场已经营30余年,有近60万尾鱼,是新乡较大的一处渔场。渔场刘技术员告诉记者,“关博士自主研制的疫苗针对性强、非常有效,去年注射疫苗后成活率提高了20%,一年帮渔场挽回几十万的损失。”

“作为科技特派员,就应该将知识化为生产力、把科研做在鱼塘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关建义说。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