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锦华专栏 | 学习力·如何把好书读进生活里(中篇-下)

在本文的上篇中,我和大家分享了锦时悦读在人、书、情境这几个关键元素入手时的准备工作,简言之,就是在舒服的地方有计划地从一本喜欢的书开始。

今天中篇的第二次分享,将重点关注悦读进行中,关注书与情境这2个锦时悦读的关键要素着力进行拆解。

(一) 人:心理建设 (见上一篇)

邹锦华专栏:学习力·如何把好书读进生活里(中篇1)

(二) 书:阅读方法

掌握基础和重要的阅读方法,让书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1 提升阅读时的注意力



熟练带来速度


任何机器和汽车在高速运转之前都会有一个起速的过程,如果你觉得自己目前的阅读速度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话,请记得你正处在加速的过程中。


书读得越多,速度就会越快。就像一个人做饭一样,做得多了,切菜快,炒菜流畅,做一餐饭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读书亦然。翻开书读起来是你拥有更好阅读速度的必备前提。


训练你的眼睛


拿手指着一个个字念出来的阅读的方法我不推荐,手会慢半拍的,除非这本书你极爱,想背诵下来。真正可以提高你阅读速度的方法需要先训练你的眼睛。


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你的眼睛当作X光扫描仪,每天用5-10分钟专注地用眼睛来做这个练习。不用担心你是否理解了这些扫描的内容,你的大脑其实会自动加工提取关键信息。


你可以用自己稍微熟悉的内容开始以上方法的训练,可以单行扫描,双行扫描,多行扫描,反向扫描,X形态扫描等等,其实就是训练眼睛的速度。


当你在公路上,火车站或者任何你可以同时看到许多不同景象的地方,你的眼睛在瞬间摄入了多少信息,你的大脑也就同步瞬间记住了多少信息。这样一比较,一页书上的内容就少得多了。


还可以拿起一本书,慢慢地用一只手让它在你眼前一页一页呼啦啦翻开,你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这个方法很有趣,我在最开始训练自己阅读速度的时候会用,抓取的信息居然和精度时候的提炼差不多,当时真的是惊呆了。


要记得,阅读的时候,是你的大脑在阅读,你的眼睛只是阅读时所使用的高级透镜而已,所以,请相信你的大脑哦。


避免落坑


每个人都会走神,白日梦每隔几分钟就会自然发生,这是大脑休息的方式,目的是吸收所学习的信息。如果你感受到自己注意力涣散,不必自责和惊慌,你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你感兴趣的其他事情上了而已,你需要训练的是你注意力的方向和焦点。


注意力在阅读的时候失去方向和焦点往往是因为以下的几个坑,下面我将逐一说明并提供解决的方法。


坑1:生僻词汇及困难的概念


高效专注的阅读需要流畅的信息输入,停下来去思考专业词汇或者查字典理解生字的意思会打断你的注意力,放缓你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这个时候,在其下划线,继续往下读,你往往会在后续的阅读中找到对其的解释,如果没有找到,之后再花时间进行集中查阅。


坑2:过慢的阅读速度


缓慢、仔细地阅读只能鼓励你的大脑读得越来越慢,理解得越来越少。记得用上面提到训练速度的方法来有意识地加快自己的阅读速度哦。


坑3:分心的事物


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一个大敌是你的大脑在关注其他事物,用一个空无一物的桌面来阅读,在读书角中安坐一会儿再开始阅读,关掉手机,或者在思维混乱的时候不妨画一个思维导图来整理思绪等等,都是可以帮助你聚焦于正在做的事情上的小方法。


坑4:读着读着缺乏动力


缺乏动力与缺乏目标有关。我建议你务必从一本自己喜欢的想读的书开始的原因之一,其实就是为了保护你读书的动力。


通过整理自己的思想和探索个人的兴趣,带着目标进行阅读,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你更好地聚焦并努力完成当前的阅读安排。


2 基础阅读技巧:预读、跳读和泛读

这3个方法可以很好地支持你的大脑用预选信息的方式进行阅读。


预读

预读是一个与作者积极互动和对话的过程。先看一下目录并快速浏览作者自序,并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关于作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读了这本书之后能解决什么问题?

- 关于自己:我现在被什么问题所困扰?我会对书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

- 对话假设:假如作者在我对面,我想问他什么问题?

这几个自问自答的提问可以帮助你在拿起书、准备投入宝贵时间去阅读的时候,有一个和书籍、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我在本文上篇中谈到,我们都是人类文明中的一粒微尘。当你决定要和另一粒微尘发生关联的时候,花点儿时间了解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对作者基本的尊重。


同时,这个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


- 快速获得作者解决烦恼的启示

- 让自己感动且有效的内容

- 具体思考或获得对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启示和方法


预读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支持你在“把好书读进生活里”的进程中变得更为清晰与敏感,并且带着更为具体的目标开启阅读。


跳读


跳读大家并不陌生,例如你在一堆人中去找一个人的时候,或者扫视路牌确定方向的时候,以及在网站上查找某个具体信息的时候,跳读都会被你运用起来。

只要你事先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并且了解信息的组织方式,跳读就会很有用。


泛读


泛读的目的是对信息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以便理解内容的基本框架,做到心中有数。泛读之前,务必仔细阅读书籍的大纲目录,这是作者对于他所输出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很好地帮助你在阅读的时候提纲挈领。

以上是你可以比较容易将阅读进行下去的3个基础阅读技巧,也是快速构建和作者以及书籍之间亲密关系的好方法。这个过程就好比你要去见一个新的朋友一样,它需要你有所准备但又无需过于谨慎。


3 精读的方法

精读好比恋爱,越深入越美妙。



笔记

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场所”,那么读书笔记就是在这个场所拍摄的照片,不同时间的照片会有所不同。

笔记从在书上划重点开始,为了不打断阅读的乐趣和流畅程度,我一般都会拿一支笔在手上同步勾画我觉得有启发有感觉的内容,可以是线条,针对大段的内容还可以是一个大括弧加一颗星星、桃心或者问号。毕竟,画线也是需要时间的。

如果是重读,我会换一个颜色并在扉页上标记日期以示区别。

对于引发自己思考的内容,我会在书上进行批注。遇到引发想要展开讨论和书写的内容时,会立即写下来留待后期进行加工,这是我和书籍心心相印的珍贵时刻。如果是在旅途中,不方便书写,我会将书页折一个角,在有时间可以坐下来整理的时候就会很方便快速查找。

对于电子书的阅读,我会使用手机备忘录这个自带软件,进行即时即刻地摘抄。这个方法需要的时间不多,却可以大量节约后续查找的精力,也很方便搜索和后期的应用。喜欢APP:印象笔记的同学,就更是可以快速进行整理和收录了。

平日在家进行各科书籍阅读的时候,我还会分不同的笔记本来进行笔记的整理或者思维导图的练习,这样的方式对后期的运用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创造性价值。在本文的下篇中我会谈到如何运用笔记。

我常年做咨询和培训,会经常需要进行活动的带领和反思。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好的带领方法或者咨询技巧,我会单独抄录在卡片上,放进我的工具箱。在未来需要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随手抽签就能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创意组合,这个过程十分有趣,大家也可以玩起来哦。

心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中医一气周流的气,都十分美妙,这个气有个特征,那就是流动的。

前文谈到,我们一天当中所接受的信息量,等同于莎士比亚一生所接受的信息总量。这意味着我们接受到的信息越多,用于处理每一条信息的时间就越少。过去我们重视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今天看来,信息过滤的能力更为重要。

把好书读进生活里,这个生活是自己的生活。读一本书如果不加以运用,没有输出和运用,只会变成信息的堆积,过量的信息又会给人带来焦虑和知障。

书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在过量的信息里趟出属于自己的路,经过思考整合的信息更能被我们自己熟练运用,化为自身的骨血,成为我们独特的气息。

在书写心得的时候,锦时悦读提供的微习惯是50个字的阅读体会,如果你之前没有书写心得的习惯,可以从50个字这个小练习开始。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尝试从目录、纲领、内容、思想体系、逻辑关系、价值判断、自己所在的领域等角度入手,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更为深入的输出,更多的技巧我将在本文下篇悦读后继续和大家分享。


沉淀重点


跟随预读、跳读、泛读和精读笔记以及心得体会,你就拥有了一本书的基础数据,很显然这就把一本书读厚了,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沉淀重点,把书再读薄一点。

通常我会用一张A4纸或者大开页空白无格子和线条的笔记本来做这件事,通过画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如果你不喜欢手写,APP:X-mind也是进行整理的好工具。

强调手写和A4大小,是对信息筛选和过滤能力的训练。这个过程好比淘金,是一个将他人的精华和自己的精华整合之后的二次创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步骤。到这里,一本书才开始真正地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

一本书的信息很多,做笔记也会留下很多印记,沉淀重点是帮助我们主动选择那些我们真正想要去做去实践的内容,1-3个点其实就已足够,这个过程也是断舍离的运用场域。

想象一下,将这样1-3个点持续地去做,1-3年内会怎么样呢?为了达成这个1-3年的样子,我在未来一周内和三个月内要做点儿什么呢?将以上3个阶段的答案写在你的笔记旁边,然后纳入行动计划表中尝试做起来。

这样的数量控制能为你带来运用时候的巨大成就感,它们经过了你慎重地挑选,你会更有动力去践行,又因为数量少,你的压力不会太大,就容易做到,做到一件以前没有做到的事,对很多人来说应该都是可以大大加分的美差。

人的自信其实就是建立在一件件,一桩桩我做到了,我做好了的事情之上的。如此,你就把好书读进了生活里。


复习


我跟我的学员说,看书不做笔记,做了笔记不复习都是耍流氓。

辛苦做出来的笔记和重点,一定要经常复习,这会帮助我们的大脑结合当下生活的进程而进行更深入的联结和创造。

不同书籍笔记重点的复习也会帮助你的大脑创建新的联结,帮助你融会贯通,获得对当下生活进程和未来计划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三) 情境


读书的情境应该充满着吸引你和欢迎你的元素,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如果邀请你的初恋情人一起来读书的话(纯读书,表想歪),你要怎样安排这个空间,让它不需要讲话就充满了欢迎邀请呢?



1 光源

最适合学习的光线是温和的日光。只要有可能,就需要尽量把读书角放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光源最好可以从肩部上方,对着你写字的手的方向射入,以避免炫目和阴影。

前文谈到过,眼睛是提升阅读速度的关键。而光源会直接影响眼睛的工作效能。灯的位置要合适,光线还需和周围的亮度不至于形成巨大的反差,否则眼睛会感到紧张。夜晚读书,需要有一些平衡的总体照明。

关心光源可以让你的阅读更舒适和持久哦。


2 安顿感

将你在上篇中准备好的一应读书用品安顿在你的座位周围,确保你不需要起身就能够着,这可以很好地安顿你读书的身心。通常我也不建议使用带滑轮的椅子给孩子,就是因为身体是心和灵魂的家,身安则心稳。古人强调读书前先静坐也是这个道理。

各种材料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不仅可以改善注意力,也是一种精神鼓舞,尤其是你可以将它们摆放得赏心悦目且很实用的话,你会更喜欢手头的工作并愉悦轻松地去完成它。古文的文房雅玩便是例证。


3 舒适度

“像有人在观察你一样地阅读和办公”,多年前读到这句话就入脑入心了,没想到,它对我的帮助极大,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观察和经验。

首先读书角不要太舒适,否则你会打瞌睡。选择合适的桌椅,书和眼睛距离大概50厘米,并保持良好的坐姿来读书。

在既不太紧张又不太放松的状态下,大脑处在舒服的系统二状态(放松、灵性并充满关联的创造性),你的阅读过程会有更多的灵感跑进来。

良好的坐姿可以保持身体气血畅通,大脑可以获得更多的空气和血液流动,这也可以减轻背部下方的不适和肩部的疼痛。

有意思的是,身体警觉时,大脑也会警觉,端正的坐姿也能开阔眼睛的视野范围,利用外围视野进行信息自动的抓取。

身心一体,这个过程充满了无穷的奥妙。

4 阅读生物钟

上篇中谈到了固定时间和机动时间的安排,在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你对自己生物钟的觉察。将阅读时间放到最高效的生物钟时段是我的做法。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自己最适合阅读的时段,拿出几天做试验就可以了解。


5 内部环境

排除了外部环境的干扰后,你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内部环境。如果你正在为个人问题而焦虑,或者正在承受某种生理疾病的痛苦,或者总是心绪不宁的话,注意力和理解力会明显下降,此时强行读书可能会打击你的信息,适得其反。

保持良好的坐姿,呼吸就会深沉而放松,从而帮助你更轻松。你也可以在读书之前关闭手机,进行5-10分钟的静坐之后再读书,这些小方法不仅可以聚焦注意力,也能卸载情绪层面的能量,从而清理内部环境,以帮助你更好的吸收他人的智慧,沉浸在锦时悦读的美好场域中。


6 健康储备


爱读书的人不会太胖,因为大脑需要很多的养分。如果你打算长期持久地进行阅读,保持身体健康是更为重要的情境条件。

哪怕是一个小感冒都会影响你的阅读质量,所以,记得保持适度和持久的锻炼哦,这一定可以让你更好地享受阅读时光。


▲ 写作本文中篇时候的场景

本文用3个清晨书写

底稿修改出文跨3天共计7小时

排版、导图美化、审校共计3小时

愿你喜欢我们这10小时的美意


感谢你阅读到这里,本文的下篇将和你分享读完一本书之后需要关注和践行的内容。愿你把好书读进生活里,乐享锦时悦读。


锦时阅读


图文:邹锦华 排版:闪闪

思维导图美化:Avis Huang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