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巧巧,古人也有换妻,却是一报还一报,来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一衫穿三巧

——喻世明言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仕至千钟非贵,年过七十常稀。浮名身后有谁知?

万事空花游戏。 休逞少年狂荡,莫贪花酒便宜。脱离烦恼是和非,随分安闲得意。

这是几句定场诗。常听评书和相声的都知道,开场要念几句词,概括要讲的故事。你听郭德纲出口成章,好像很高深,却不知在三言二拍中都能找到。这几句话,讲酒、色、财、气能给人带来快乐,但却会损耗精神。求快活时非快活,得便宜处失便宜。


无巧不成书

蒋兴哥是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自幼丧母,其父蒋世泽在他九岁时带他广东经商。十七岁时,蒋父病逝。一年后,蒋兴哥与王公之女成婚。该女貌美,因七月七日生,唤作三巧。三巧与兴哥一对玉人,良工啄就,男欢女爱,恩爱非常。两年后,兴哥思量不能坐吃山空,想去广东料理原有生意。三巧自是难过非常,不忍分别,奈何留丈夫不住。兴哥临行时,将祖传珍珠衫等细软交三巧保管,言一年后返回家中。兴哥由于生病耽搁买卖,没能如期回家。王三巧在家安分守己,足不出门,日夜思念兴哥。

二月初,三巧因思念兴哥,从窗户向外探望,正好与徽州新安县来此经商的陈大郎对望。三巧无心,大郎有意。陈大郎虽有妻子,但却想“若谋得他一宿,就消花这些本钱,也不枉为人在世”,花大价钱买通卖珠子的薛婆,帮其成就好事。薛婆本不是良人,见钱颜开,答应陈大郎成其好事。薛婆设计接近王三巧,循序渐进,取得三巧信任,并时时引诱三巧,让其放松警惕,终让陈大郎与王三巧勾搭成奸,夜夜私会。不久陈大郎要回乡,王三巧不舍,将蒋兴哥祖传的珍珠衫相赠。陈大郎爱惜珍珠衫,每日穿着寸步不离。

一日陈大郎在苏州同乡宴席上,正好遇到从广州回乡路过的蒋兴哥。酒席间,陈大郎露出珍珠衫,蒋兴哥认得是自家之物,甚是惊异。陈大郎趁着酒意说出了珍珠衫的来历,还要请蒋兴哥带书信和首饰给王三巧。蒋兴哥恼怒异常,回家后就休了王三巧。王三巧羞愧难当,欲悬梁自尽,正好遇到其母进来,不该命绝。后遇到南京苏杰除授广东潮阳知县,路过襄阳,因不曾带家小,有心择一美妾,相中了王三巧,王家均乐意。蒋兴哥在王三巧出嫁之夜,将王三巧原带来的十六个箱笼的陪嫁,原封不动送给三巧作为陪嫁。陈大郎与蒋兴哥苏州相遇,是一巧。没有这一巧,虽然王三巧贞洁不保,但蒋兴哥归家后难免不是恩爱夫妻。

陈大郎回家后日夜思念张三巧,对着珍珠衫长吁短叹,老婆平氏起疑,趁丈夫熟睡后偷去,藏在天花板上。陈大郎发现不见了珍珠衫,急得性起,与平氏吵闹了几天,带些银两去襄阳寻找王三巧,奈何路上遇到了强盗,将银钱尽数抢去。到襄阳后知道王三巧被休,害起病来,托人给家里老婆平氏去信,要其多带盘缠看他。平氏带着仆人到襄阳,陈大郎早已死去。仆人将平氏所带盘缠拐去逃走,平氏无奈与人做针线过活。后遇到蒋兴哥续弦再娶,经人介绍,平氏嫁给了蒋兴哥。婚后蒋兴哥发现了珍珠衫,才知道平氏原是陈大郎之妻。平氏嫁蒋兴哥,珍珠衫重回蒋兴哥之手,这是一巧。没有这一巧,不能彰显天道轮回、一报还一报的道理。陈大郎淫了蒋兴哥妻子,奈何自妻又成了蒋妻。“天理昭昭不可欺,两妻交易孰便宜?分明欠债偿他利,百岁姻缘暂换时”故事本可以到此结束,奈何还有一巧,凑成三巧,应了王三巧之名,让话本情节跌宕起伏,远胜今天的编剧。

蒋兴哥有了平氏,一年后又去广东做买卖。因贩卖珍珠与他人争执,对方因年老跌倒而死。死者家属将蒋兴哥扭送至县衙。这县主正是吴杰。吴杰夜晚灯下细阅状词,王三巧恰好看到蒋兴哥姓名,感念兴哥恩情,对吴杰言说兴哥乃其亲哥,央求救他一命。吴杰审明官司,查明原委,释放了蒋兴哥。兴哥与三巧在后堂相认,抱头痛哭。吴杰有疑,一再盘问,才知三巧是兴哥原配。吴杰感念二人恩爱,成全二人,连陪嫁的十六个箱笼原物送还。三巧与兴哥广东重逢,才救下兴哥姓名。这一巧,让故事跌宕起伏。试问:当今影视,哪个有这样水平。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