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鸦片战争装备PK第三回:火药

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起源于炼丹术。鲁迅先生曾感慨: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然而,与鲁迅先生的“想象”不同,古人发明火药后,首先就是应用于打仗,其次才是烟花鞭炮表演。

唐朝末年,火药已运用于军事方面,这比欧洲早了大概300多年,“鞭炮”是宋朝才出现。很多人相信,蒙古西征将火药传入阿拉伯世界以及欧洲,并在以后的岁月里,轰碎了欧洲封建城堡和风光无限的骑士阶层。


近代以来,欧洲科技跨跃式发展,在火药和枪炮制造方面远远甩开了我们。但直到鸦片战争开打,英国人枪炮里面装的仍是黑火药,与清军没有本质差异。


NO.1 科学的胜利


黑火药(硝、硫、炭三元体系火药),也就是我们先人发明的火药。这是一种有烟火药,历史上长期霸居火药制造类型榜首,直到18世纪被打破。黑火药在制造过程中,硝、硫、炭的含量比对火药的爆炸效果有直接影响。

唐代时,硝、硫含量相同,为1:1。到了宋朝,硝、硫的含量比为2:1甚至是3:1。这与后世黑火药最佳配方很接近了。1825年,英国化学家歇夫列里提出黑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


2KNO3+ S + 3C =K2S+ N2 ↑+ 3CO2↑


据此,在理论上,硝、硫、炭的配组比率为74.84%、11.84%、11.32%是制造黑火药的最佳配方。英国按照这一方程式,配制了枪用发射火药(硝75%、硫10%、炭15%)和炮用发射火药(硝78%、硫8%、炭14%)。这两种配方被西方各国确定为标准的火药配方。


反观清军,其火药配制仍是按照明末的配方。战前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所采用的火药配方是硝80%,硫10%,炭10%(关天培《筹海初集》卷3)。可以看出,该配方含硝量过高。造成的后果就是火药容易吸潮,不便长久保存,爆炸效率低。


前面我们提到,早在宋朝时,人们就已经摸索出了火药中含硝量与含硫量的较佳比例了。但我们需明白,古人发明制造的很多东西都是经验上的积累,鲜有理论上的层层揭示。火药亦是如此。没有基于现象上的科学分析,火药不可能得到跨跃式发展,何况还有阴阳五行这种玄学纠缠着火药。因而,清军的火药配方不敌英军是意料之内。


NO.2 技术的革命



除了基于科学理论带来的进步外,工业革命又带来了机械化的生产。当时英国制造火药的工艺流程为: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以先进的工业设备,提炼高纯度的硝和硫;以蒸汽机带动转鼓式装置,进行药料的粉碎和拌和;用水压式机械,将配置的火药压成坚固而均匀的颗粒,使之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实性;用蒸汽加热器烘干,使之保持良好的干燥状态;最后用石墨磨光机,将药粒表面磨光,除去气孔,降低吸湿性,以延长火药的贮藏期。先进的工艺,使得英军火药品质优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而清军,则是使用手工业作坊或工场生产火药。清军无法提炼出高纯度的硝和硫,药料杂质成分高,没有先进的粉碎、拌和、压制、烘干、磨光等工艺。仅靠舂碾,所制火药颗粒粗糙,大小不一,往往不能充分燃烧。


火药的质量,直接影响枪炮的威力。清军制造的火枪、火炮本来就和英军有着不小差距,再加上劣质火药,清军的枪炮还能有什么威慑力?


NO.3 后 记


在火枪、火炮和火药的最先使用上,中国人的确是开拓者。这些武器因欧洲人的变革而日益强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弱肉强食的欧陆需要更先进的“杀人武器”,中国古代王朝缺乏这种动力。


再举个例子,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很发达,长期领先世界。然而到了近代,欧洲再度甩开了我们,这同样是欧陆竞争的另一个结果。下一节,我们就讲英国跨洋远征的“大洋怪物”。


—————————————————

参考著作: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修订版),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7.4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