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嘱咐不让母亲吃肉,他却让妻子给母亲做肉,后人评价大孝子


"有正义感,说老实话,君敢做,人未必敢做。叩余勇气何来?曰赤子之心未失。倡科学风,严真伪辩,人云然,君讵尽云然,治史精神若此,知先生之道常存。"

这就是叶公超给"黄河流域第一才子"傅斯年先生写的挽联。这幅挽联属实能高度概出括先生一生的为人和治学态度,但有些细节就忽略了。除了对傅斯年先生为人和治学态度的评价,最重要的还有,我们也应该关注到先生对自己母亲的拳拳孝心。

其实,先生母亲尤爱吃肥肉,先生深知母亲早年含辛茹苦。如今母亲虽已患有高血压,还是让母亲吃点肥肉为宜。如此一位通达、睿智、治学严谨、为人耿直的大师值得我们细细了解一番。

乐于治学,打人很疼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其最喜欢用的一句话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其实说白了,在他看来所谓研究历史,无非就是研究史料。就是说研究历史要有踏踏实实的凭证。如果能把史料研究个明明白白,事实自然也就水落石出了。

也许,你会好奇就这样一位严谨的学者,怎么最喜欢说的话这么随意。

其实真正有大学问的人,说出来的话往往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却又意味深长,让人忍不住细细琢磨。待到能够领会,这人难免会心一笑,实觉受益匪浅,方晓那人是真有大学问的。如此才算是返璞归真。

但是先生脾气却不太好。先生在当时简直是个"刺头",脾气暴躁、嫉恶如仇、特别较劲、倔强不屈、还有点狂……毕竟先生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更要命的是先生还是个山东人。有句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当然有时候也是情非得已,也不能太古板了不是。

但有一件趣事,在一次关于中医的议会上,傅斯年先生反对孔庚的议案。他们激烈地讨论了一场(大吵了一架),可是孔庚哪里是先生的对手?气的孔庚就在会上辱骂傅斯年先生。这如何能忍,先生也生气了。"你侮辱我,会散之后我和你决斗。"

待到会散之后,先生就真的把他拦下来了。可傅斯年先生一见孔庚年岁已高,心肠便软了。先生自己投降了。这里可以看到先生是个真真实实的人。然而,你可能难以想象,先生早年的经历很是坎坷。

早年风雨,中年丧母

先生祖上出了个状元,他所在的傅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只可惜家道中落,兄弟分家。然其父又早亡,其母只有忍痛变卖家产。属实心酸至极,实在不忍细述。

虽然贫苦,但是先生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先生也曾偷听过课,先生也曾受人资助。或许和我们之中有些人一样,先生也曾因受人资助导致自尊受损而难过。先生16岁那年,依长辈之言,与丁蘸卒姑娘成婚。姑娘是乡下姑娘,性格与处世态度与先生反差太大。俩人之间也实无多少感情。

留学海外,先生受西方文化影响,不愿受束缚,便即与丁姑娘离婚。不过,傅斯年还是赔给了丁姑娘一笔相对于傅斯年来说不菲的"青春损失费。"幸运的是,傅斯年后来得遇良配。此人乃是名门之女,俞大綵。俞文采甚是了得,俩人又同受西方文化影响,还有俞的哥哥在其中搭桥。

婚后不久,傅斯年妻子产下一子,名叫傅仁轨。虽然他们婚后生活依旧清贫,但俩人风雨同舟,相依相靠。也就在儿子傅仁轨出生的那一年,傅斯年将自己的母亲接到了北平,与自己一家生活。

傅斯年在外呼风唤雨,但在自己母亲面前,却是极其听话。母亲有高血压,不能吃得过于油腻,可是傅斯年母亲却尤其爱吃肥猪肉。先生妻子不敢给先生的母亲食肉,因此双方总有矛盾。傅斯年后来想通明了,虽然医生不允母亲食肉,但母亲爱吃,总归得让母亲吃一点。

设身处地,关于母亲

"孟真侍母至孝,对子侄辈,也无不爱护备至。太夫人体胖,因患高血压症,不宜吃肥肉,记得有几次因我不敢进肥肉触怒阿姑,太夫人发怒时,孟真辄长跪不起。他窃语我云:“以后你给母亲吃少许肥肉好了。”

你要知道,对电高血压症的人,控制情绪,比忌饮食更重要,母亲年纪大了,别无嗜好,只爱吃肉,让她吃少许,不比惹她生气好么?我不是责备你,但念及母亲,茹苦舍辛,抚育我兄弟我只是想让老人家高兴,尽孝道而已。”

晚年的俞大綵曾这样回忆道。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傅斯年的睿智以及对自己母亲深深的爱。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是最不能耽搁的事。你一心只为自己的前途,哪天回过头来,后悔也已晚了。殊不知,百善孝为先。而傅斯年遇到的问题,我想每个儿女都可能会遇到。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大,我们只有到为人父母时才会明白。此时他们的爱好,我们应该尊重,即使这些爱好并不那么有益于健康。

然而傅斯年的母亲去世时,正是国难当头,母亲丧事只能从简。若干年后,傅斯年为自己的母亲补办了葬礼。多位民国时期的大佬参加了傅斯年母亲的葬礼。这到底不过是一种形式,但这形式是为了表达傅斯年对自己母亲深切的思念。我想天底下每个孩子,在外再怎么理性、刚强,对自己的母亲总是依依不舍的。尤其是当孩子长大了之后。

俨然国师,风雨落幕

往大了说,在抗战刚开始的时候,傅斯年就主张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傅斯年对西南联大处处呵护。这就是傅斯年的情怀啊!往小了讲,对于学生,他特别注重品德教育。说得简单点,就是"不扯谎。"这一点其实难之又难,但一个真正说真话的人,必定不会是个"小人。"这人也必然会逐渐勇敢,直至坚定。回头看,才发现傅斯年就是这样的人啊!

或许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读书人总是有一股"为民请愿"的情结,傅斯年也是如此。

傅斯年最是痛恨贪污,又和平民打成一片。先生总是很穷,实在不行就卖书,可是对于薪金和津贴却"慎之又慎"。另外,傅斯年还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傅斯年的种种事迹,都离不开母亲对先生的影响。无论是在治学态度,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值得后人敬仰、学习。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