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承明制,思维在北宋:嘉靖与慈禧相同抉择的背后

题记:在“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一文中,我对2017年的5篇“咸丰朝巡抚邓尔恒被杀一案”、2020年的3篇“嘉靖朝巡抚许铭被虐杀一案”进行了总结性陈述。但说实话,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详细地说明白。

即为什么明清的皇帝对于“同一类型案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咸丰果断去除(那时离去世不到40天)、慈禧在不得以的情况下下采用了和嘉靖相同的方式、嘉靖在并不危急的情况下采用了最“姑息养奸”的方式?

这个思想问题,我们应该研究研究。对于新朋友,因为上面9篇文章未必读过,我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件案情,但因为有第9篇——嘉靖反应不如咸丰一文做积淀,我的这个介绍也是总结性介绍,与前面9篇没有什么雷同之处,要想全面了解这一问题,也请对前面两年多来的9篇文章进行了解。

嘉靖“九边问题”20年绵延不绝的原因是什么

明武宗死后,大明自“土木堡之变”(1449年)之后七十年,“九边问题”再次爆发。“土木堡之变”之所以发生,不仅仅是明英宗和王振的问题,其中“九边”在管理问题上也很严重。因为与此文无关,暂不介绍。那么,何以在正德嘉靖年间九边的问题如此严重呢?其重要原因如下:

“九边问题”是永乐迁都后,北平作为京师后的必然反应。皇帝及其天量的权贵阶层距九边并不遥远,再加上古代封建社会各种“治国的好政策”在“权贵阶层”利益下,每隔几年、十几年就会产生质变:好的政策被执行者执行成对权力阶层有好处的政策,也就是把好的政策由全民变成仅对权力阶层有好处。

由此造成吏治特别是贪腐问题(吏治是很广的范畴,还包括庸官懒官治理、官员评价等)、土地兼并问题、粮食种植转向经济作物种植中的税收问题、开盐开马开粮等“开中制”等诸多问题逐渐积累。

嘉靖登基后二十多年不断出现兵变的根本原因就是上述原因。对这些,嘉靖从他的能力上说不可能根本解决。但不能根本解决不代表没有办法舒缓、降低。特别是“兵变”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武将贪腐”“边臣腐败”导致的“兵变没粮没钱无法养家糊口”。根本问题封建社会皇帝无法解决,但问题爆发在哪位皇帝身上,就是哪位的最大问题。

说句公平的话,嘉靖比较倒霉,一切的问题在他登基后全爆发了,正德时期是上述问题快速积累的时期。正德死后,嘉靖登基未改元的正德十六年十二月(1522年1月)便爆发甘州镇兵变。

巡抚、都御史许铭被乱兵残忍杀害,先是被打晕然后被火焚,火焚中苏醒逃走,被乱兵用门板压住烧死。由此拉开“第一次兵变爆发期”的序幕。

对于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嘉靖并没有按照文官的要求去严惩兵变指使者总兵李隆(他只是想给许铭警告,但没想到酿成大乱),他只是对李隆降职、调往他处(应该也是九边其他边镇)。后人为此给出的理由是嘉靖怕李隆引蒙古骑兵南下。其实,在上文“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一文中,我已经驳斥了,理由根本不成立。

咸丰对类似问题处理时所面临的的风险,比嘉靖危险得不知多少倍。

咸丰对于巡抚被杀一案的不同处理

说到此处,有个问题需要明晰:嘉靖朝的巡抚和清朝的巡抚性质完全不同呀,权力大小、任期和权力适用范围都不同。嘉靖朝的巡抚权力小、任期不固定、属于临时性任务派遣。因为这与本文无关,所以就不展开了。

清朝的巡抚权力比较大、任期固定。虽然主要管民,但在实际运作中却也管军,像山东巡抚、河南巡抚、山西巡抚等可以直接插手军事,因为这些省没有总督。但在乱世、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人情或利益因素,官员的权力边界其实是模糊的。

如果死钻牛角尖儿的话,就不会理解为何被罢了代理巡抚一职的徐之铭,为何可以牢牢控制云贵地区,为何云贵总督张亮基都被他逼走了。

其实,徐之铭的方式很简单:用清廷的钱给自己买好儿,听我的我就给你拨款、我就给你向朝廷请功。不听我的,你有功我把你的功给别人、你有过我就照死了整你!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中,这种方式虽然很龌龊,但却可以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死前40天对一个多月内三次调换职务的邓尔恒(显示云南布政使调贵州巡抚、再调陕西巡抚、再调云南巡抚)被杀案考验了咸丰和肃顺、慈禧和奕䜣慈安的政治魄力。

咸丰惮于徐之铭已经控制云贵地区军政大权,通过对徐之铭有制衡能力的邓尔恒职务的不同任命,先是防止徐之铭控制贵州、然后防止徐之铭与西北陕甘地区的曾经同僚联系、最终直接任命邓尔恒为云南巡抚去收编徐之铭的政治势力。

可以说,从一开始,咸丰就希望用“强硬”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也即邓尔恒回到昆明担任巡抚后,对于已经被罢官却无新的职务、新任务的徐之铭来说,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的命运。就在这个阶段,邓尔恒被徐之铭派去的人假扮劫匪,在知府衙门的别院杀死。

咸丰之后一直想通过调人进入昆明,来重新夺回对云贵地区的军政控制。但先后两位云贵总督、一位巡抚、多位省级官员都以各种理由拖延不敢进入昆明赴任。由此可见,云贵地区基本已经失控。徐之铭已经成为“土皇帝”。

慈禧和奕䜣采用了和嘉靖完全相同的方式,但后患比较大

咸丰死后,慈禧和奕䜣选择潘铎为新任云贵总督。四川总督骆秉章和两位前云贵总督、贵州提督等军队在云南与四川边境对峙的时候,潘铎突然空降昆明。徐之铭在此情况下束手待擒。

潘铎在这时也犯了一大错误:即主张降职徐之铭,继续留用。当然,潘铎只是建议权,拿大主意的还是奕䜣和慈禧。因为,云贵地区情况他比较熟悉。然而,潘铎之死也可能是徐之铭暗中所为。潘铎乃是被马荣所杀,而马荣乃是投降官军的叛军,被徐之铭收编后定为参将。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马荣率本部人马围攻昆明。潘铎命令马荣迁出,并与徐之铭相约一同前往训斥马荣。哪知,徐之铭事到临头却以忽有战事为由没去,致使潘铎最终被马荣所杀。

潘铎死后,马荣率兵抢掠昆明。受潘铎推荐的岑毓英(其子就是日后著名的“北袁南岑”;清末三屠——屠官屠民屠财的“屠官”岑春煊,他反腐反得很厉害,所以人称“屠官”,另外二人是屠民袁世凯、屠财张之洞)拼死抵抗,徐之铭见状却逃之夭夭。

这时,受潘铎收降的滇东南回民起义领袖马如龙,当时正在镇守建水,官职是临元总兵,闻知潘铎被杀,立刻率军回转昆明,赶走了马荣。

其后,徐之铭和马如龙几次推让“云南巡抚”一职,徐之铭知道呀,自己这辈子也就只能“暗中控制”了。马如龙也知道自己当不了,因为,能当巡抚的人太多且自己的身份比较特殊——回民起义领导者之一。

最后,清廷任命马如龙为云南提督一职。那么,徐之铭最终命运如何呢?史料不详,在西南民族起义被剿灭前病死了。当然这“病”是怎么个病就很难说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咸丰的处置最激进,嘉靖和慈禧的处置方式类似。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我们后人为何会对嘉靖、慈禧的处理方式赞同呢?认为咸丰的处置激进危险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愿意采取“拖延”战术呢?

这其实就是:清承明制,两朝皆受北宋思维影响所致。

明清一体,应该如何理解?两朝总体上都属于闭关思想,深受北宋思维影响

明朝和清朝,因为掌握政权的民族不同,被有些人强行不认同拥有“一体思想”。

有人说,清朝施行的是双轨制——对外可汗,对内皇帝;对蒙古、西藏、广西等地区施行各自原有治理体系,对长城以内的传统大中原地区采取儒家统治。然而,我们要说,这些统治方式在汉唐明不是同样吗?比如土司治理,在明朝也是存在,在宋朝、唐朝都是如此。

因此,在大体的统治是相同的,当然具体细节会有变通,这对于历史发展很正常。不同时期,具体细节有所变化很正常。同样是统治术,内阁与军机处在成立之初都是为皇权服务的“秘书性”机构。只不过细节上,清廷因为是少数民族政权,在军机处内部往往由满人领衔,汉人数量逐渐增多。

由此,在整个国家治理上,行政管理上,社会管理上,明清一体、后朝承接前朝也是如此。明朝也同样是继承元朝的诸多管理体制。在思想上,清朝对明朝的继承非常明显。无论是“文字狱”还是“对外闭关”都是继承。只不过,因为清廷是满人执政,为了自身控制力问题,做的事情往往更狠。但在“统治术”上一体一致。

在这个思想脉络下,明清思维方式与北宋是相同的。自北宋开始,因为“文人治国”彻底代替“武人治国”,经过几百年的逐渐加深,北宋的“忠君思想”逐渐加强,典型代表就是北宋文人开始对历史进行“重新梳理”。

例如对曹操评价彻底扭转,更多的称其为“奸臣”;例如对秦琼参与“玄武门兵变”进行弱化,从而导致“忠义偶像变得完美无瑕”。北宋皇帝也开始对儒家文人投桃报李,给与他们强大的“建议权、批评权”。同时,这种现象在明朝也很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他们皇帝无法治国,另一方面则是有意识地“容忍”——为了自己的江山,那就忍忍吧。

为了自己的江山,特别是农业文明下的江山,宋明清三点非常类似。

宋朝“澶渊之盟”彻底放弃收复幽云十六州,有些人说北宋其实没有放弃收复幽云地区。其实,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庆历增币”(重熙增币)之中,儒家文臣是如何反对宋辽一战的吧,从上到下都以“盟约”为说辞。这点和后世的李鸿章,以“协定”已经签订,无论多么不好、对我们多么不利也不应该反悔,都要义无反顾地去执行是一个思路。

为了自己的江山,明宣宗主动内撤,放弃了朱元璋、朱棣时期扩展的大部分领土。从这一时期开始,明朝也基本采用了“专守防御”的措施。当然,相对于北宋来说,明朝的骨气更多些。

清朝也同样为了自己的江山,自康熙开始就对外妥协,当然不管这种妥协以什么理由。越到后期,这种“自私”越明显。例如对沙俄几乎是“并无多少抵抗”下就割去了大片领土。其理由也是为了防止内部民乱。

李鸿章和徐之铭笼络他人的手段类似

对比北宋前的汉唐,北宋后的明清,我们会发现,北宋就是“变化的关键”。北宋之前——辱我者,我必灭之;北宋之后——辱我者,我不理之或我继续忍之。

这就是儒家思想在逐渐被统治阶层利用后,皇权与儒学逐渐形成一种:为了自己的江山,可以什么都不顾的状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忠君”仍然要求忠君,过往的“君主”与“社稷”的正常关系,变成了“居主即社稷”,社稷即自我,自我即一切,非我的一切皆可抛。

景清行刺后,朱棣的安检防护措施达到武侠程度

王振先做教谕后自宫?王世贞说是谣言,查继佐则说乃正解

元朝因何而败价值几何?明朝靠其培养的文臣才得以治国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